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国学堂 欲练神功,必修追功
查看: 2095|回复: 6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欲练神功,必修追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4-11-24 09:3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解这句试试。

这句的关键点在:恶。

传统解读为厌恶。但明显与前面的“仁”不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4-11-24 09:3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你可先抄录一些前人解读在这里,先研究他们的漏洞,然后帮他们补漏而有得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11-24 09:3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如此更宜于新手入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11-24 09:3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孔子也没讲忍恶。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11-24 09: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唯真仁者能真爱护人,能真打恶。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11-24 09:41 |只看该作者
我给你打个样:

杨伯峻:只有仁人才能够喜爱某人,厌恶某人。
李泽厚:只有仁爱的人才能喜欢人,憎恶人。
傅佩荣:只有行仁者能够做到喜爱好人,厌恶坏人。

三位前辈都解“能”为“能够”,从字面上看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有人问,任何人都能够喜欢人、厌恶人啊,为什么非得说仁者能够?被这么一问,这翻译就难以自圆其说了。钱穆大概是感觉到了这个问题,译成了“只有仁者,能真心地喜好人,也能真心地厌恶人。”他加了“真心”做修饰词,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如果有人问,哪个人喜欢或厌恶人不是真心的?钱穆的解读,还是回答不了而难以自圆其说。孔子这句话,最终成了自说自话的废话。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11-24 09:4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1-24 09:37
你可先抄录一些前人解读在这里,先研究他们的漏洞,然后帮他们补漏而有得

傅佩荣:
孔子说:“只有行仁者能够做到喜爱好人,厌恶坏人。”

————————

朱熹《论语集注》中说:“好善而恶恶,天下之同情,然而每失其正者,心有所系而不能自克也,唯仁者无私心,所以能好恶也。”

朱熹也承认,喜欢善的讨厌恶的,这是所有人都会有的情感。每个人都能喜欢一个人,每个人也都能讨厌一个人。但是人的喜恶,经常会有失公正,因为普通人有自己的私心。只有追求仁德的人,他们没有私心,用公正客观的态度去判断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所以他们喜欢的,便是好人,不喜欢的便是坏人。

——————
《后汉书·孝明八王传注》中引《东观汉记说》:和帝赐彭城王薛诏曰:“孔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贵仁者好恶得其中也。”

所谓“贵仁者好恶得其中”,就是追求仁德的人,喜好和厌恶比较客观。

意思是,只有具有仁德的人,才能公正客观地评价别人。具有会仁德的人,他们喜欢的人,便是好人,是品德高尚的人,他们讨厌的人,就是坏人,是品行恶劣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11-24 09:4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1-24 09:41
我给你打个样:

杨伯峻:只有仁人才能够喜爱某人,厌恶某人。

那就在“能”字下功夫了。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11-24 09:4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真仁者讲诚意正心,临危不乱,宁死不屈,普通人哪有胆量恶别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11-24 09:46 |只看该作者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4-11-24 09:43
傅佩荣:
孔子说:“只有行仁者能够做到喜爱好人,厌恶坏人。”

朱熹说:"唯仁者无私心,所以能好恶也。"

加了个无私心给仁者,谁不知道?说了等于没说,解读了等于没解读。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4-11-24 09:47 |只看该作者
所谓“贵仁者好恶得其中”,就是追求仁德的人,喜好和厌恶比较客观。

————————

谁会认为自己的喜好谁厌恶谁,不客观?

醉笑同学会认为自己厌恶临窗不客观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4-11-24 09:48 |只看该作者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4-11-24 09:45
那就在“能”字下功夫了。

对头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4-11-24 09:5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看几次见死不救,就知道为什么唯仁者能“恶人”了。当然,也能“好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4-11-24 09:5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飞梅弄晚 于 2024-11-24 09:52 编辑
百度解读:
[ néng ]
能力、才干。  【组词】:智能、技能、逞能
有才能的。  【组词】:能人、能者多劳
有才能的人。  【组词】:选贤与能
用途、功用。  【组词】:功能
物质运动的能量。因运动形式不同而有电能、热能、机械能、化学能、原子能等。能量间可互相转换,以功率为计算单位。
可以。  【组词】:能够
擅长。  【组词】:能言善道、能歌善舞
一种日本古典戏剧。由猿乐发展的歌舞剧,以动作、表情和音乐表现。  【组词】:梦幻能、修罗能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4-11-24 09:50 |只看该作者
我先改稿去了,色妞同学慢慢悟吧回头我来收作业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4-11-24 09:52 |只看该作者
‌在古代,“能”有多种表达方式,具体使用取决于语境。‌‌12
文言文中的表达方式
在文言文中,“能”可以通过以下能愿动词来表示:
‌愿、欲、敢、肯‌:这些词表示意愿或愿意做某事。例如,“季孙愿与子从政”中的“愿”可以理解为“愿意”或“能”。
‌可、足‌:这些词表示估计或值得。例如,“值得”或“易于”。
“能”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示例
‌《左传·定公元年》‌:季孙愿与子从政。这里的“愿”可以解读为“可以”或“能”。
‌《荀子·大略》‌:齐人欲伐鲁,忌卞庄子,不敢过卞。这里的“敢”可以解读为“可以”或“能”。
‌《左传·隐公十一年》‌: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这里的“得”可以解读为“能”。
“能”字的基本释义和历史演变
“能”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古字形像熊一类的野兽,后来引申为技能、能力等意思。在古代,“能”还表示主观上能够,常跟动词使用,如“能达到”。此外,“能”在现代物理学中也指能量。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4-11-24 09:57 |只看该作者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néng/nài
“能”字的古汉语解释néng
1.名词 能力;才能。《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
2.形容词 有能力。《出师表》:“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
3.名词 有能力的人。《报任安书》:“招贤进,显岩穴之士。”
4.动词 能够;能够达到。《劝学》:“假舟楫也,非水也,而绝江河。”
5.动词 及;达。《游褒禅山记》:“盖余所及,比好游者尚不十一。”
6.代词 通“恁”。如此;这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对面为盗贼。”
7.动词 通“耐”。禁得住;受得住。《察变》:“此物寒,法当较今尤茂。”
【能品】古人评论书画的三品之一,次于神品、妙品。凡能做到形似不失规矩者称能品。
【能事】能够做到的事。



“能”国语辞典解释néng名词
1.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 「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2.能力、才幹。例: 「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 《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3.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 《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4.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5.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例: 「夢幻能」「修羅能」

6.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形容词
有才幹的。例: 「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动词
1.可以做、有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 《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2.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 《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3.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副词
1.可以、能夠。例: 「你現在能不能去?」 《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2.只、僅僅。唐.杜甫〈月〉詩: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 宋.蘇軾〈舟中夜起〉詩: 「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3.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 「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 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能”康熙字典解释廣韻集韻正韻𠀤奴登切,音儜。
說文熊屬,足似鹿。獸堅中,故稱。賢而疆壯者稱傑也。
徐曰堅中,骨節實也。
 又廣韻善也。
增韻勝任也。
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
 又正字通順習也。
詩·大雅柔遠邇。
 又廣韻奴來切正韻囊來切,𠀤音㾍。三足龞。
爾雅·釋魚龞三足,
山海經,從山多三足龞,今陽羨縣君山池亦有之。
 又與台通。三,星名。
史記·天官書魁下六星,兩兩相比,名曰三
作三台。
 又正字通乃帶切,音柰。姓也。唐延壽,元皓,宋迪。
 又與耐通。
前漢·晁錯傳胡貊之人性寒,揚粵之人性暑。
,讀曰耐。
 又韻補叶音尼。
屈原·離騷紛吾旣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叶下佩,佩音皮。
 又叶音寧。
詩·小雅各奏爾。叶上湛,湛音沈。
 又叶音袽。
柳宗元·佩韋賦歷九折而直犇兮,固摧轅而失途。遵大路而曲轍兮,又求達而不

“能”形意通解略說: 象「」形,是「」的初文。後借用為能夠、可能的「」。

詳解: 象「」形,是「」的初文。其嘴訛變為「」,頭部聲化為從「」得聲(許慎、于省吾、張世超、何琳儀)。

  《說文》:「能,熊屬。足似鹿。从肉,㠯聲。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彊壯,稱能傑也。凡能之屬皆从能。」參見「」。「」(隸變為厶)、「」(隸變為月)、「」其實分別象「」的頭額、大口、和爪,很可能因為熊堅強有力,故其字借為能力、能夠、乃至才能的能。

  《小屯南地甲骨》2169中有一個字形很多學者釋為「」(于省吾、姚孝遂、劉釗)。孔仲溫認為此字是「」的象形,據其本義也應讀為「」。裘錫圭認為此字形與左邊的「」旁和下面的「[羊皿]」為一字,在卜辭中是一個形體比較複雜的地名字。他認為這個字形應該可以獨立成字,雖然可以釋為「」的本字,但從字形演變的角度而言,只能釋為「」。參見「」。

  金文「」用作動詞,表示可以勝任,中山王鼎:「其隹(誰)能之?」。又表示親睦、親和,毛公鼎:「康能四國」,表示使四國和睦。番生簋:「柔遠能邇」,表示親近懷柔遠近邦國。又用作助動詞,表示可也,中山王圓壺:「不能寧處」。

  戰國竹簡的「」表示可能,《上博竹書一.孔子詩論》簡12:「反內(納)於豊(禮),不亦能改乎?」表示能夠回歸到對禮的重視,這不就是能改嗎?(季旭昇)

  戰國中期的噩君啟舟節和楚系簡帛有一個從「」從「」的「[羽能]」字,很多學者認為是「」或「」的繁寫。楚系簡帛還有一個「[大能]」的字形,一般釋讀為「」。裘錫圭總結各種字形,認為「[羽能]」和「[大能]」都是從「」的象形初文變來。「[羽能]」和「[大能]」都是「」的「繁形古體」,是「」的分化字。兩種字形在楚文字中有明確的分工。「[大能]」表示「」,其作用與借「」來表示「」的本義相似,在新蔡葛陵簡中經常用來表示楚人先祖名。而「[羽能]」基本上則用來表示「」。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4-11-24 09:58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1-24 09:39
唯真仁者能真爱护人,能真打恶。

我追问,为什么?你如何回答?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4-11-24 09:5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1-24 09:58
我追问,为什么?你如何回答?

这是心学的范畴,不肯欺心。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4-11-24 10:00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1-24 09:58
这是心学的范畴,不肯欺心。

论语是给普通人看的,何况孔子那时还没有心学一说,所以你这个说法还是站不住脚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4-11-24 10:0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1-24 10:00
论语是给普通人看的,何况孔子那时还没有心学一说,所以你这个说法还是站不住脚

心学是个名词,这个名词产生之前,就有一些人不肯欺心,比如仁者。
这些人的特点:问心观心。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4-11-24 10:0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1-24 10:05
心学是个名词,这个名词产生之前,就有一些人不肯欺心,比如仁者。
这些人的特点:问心观心。


就问你,你能喜好人不?能厌恶人不?你喜欢人厌恶人,是不是也出自真心?是不是也不欺心?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4-11-24 10:0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论语是给读书人看的,普通人在古代哪有资格读书。孔子之前,读书的人都是贵族中的少部分。孔子之后,有教无类,给平民开了一道窗,但也只有弟子三千。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4-11-24 10:0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1-24 10:07
就问你,你能喜好人不?能厌恶人不?你喜欢人厌恶人,是不是也出自真心?是不是也不欺心?


所以孟子讲寡欲。道家也讲“心好静,而欲牵之”。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4-11-24 10:12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1-24 10:09
所以孟子讲寡欲。道家也讲“心好静,而欲牵之”。

呵呵,不扯孟子,也不扯道家,就问你,你喜好人厌恶人,是欺心还是不欺心?是真心还是不真心?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4-11-24 10:2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1-24 10:12
呵呵,不扯孟子,也不扯道家,就问你,你喜好人厌恶人,是欺心还是不欺心?是真心还是不真心?

孔孟思想一脉相承,孟子把孔子没讲但实际上做到的东西说清了一下。
他们都是观心很深且私欲少的人。
我是普通人,也问心观心,不肯欺心,但圆滑。
不怎么明确表达喜好,追求的是内静外顺,即把事办好,且内心宁静。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4-11-24 11:1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只有仁者才做得到对好人好对恶人恶,善恶的标准很清晰(常人总是好赖香臭不分,尺度把握不准)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4-11-24 11:1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1-24 09:37
如此更宜于新手入门


我觉得不主流的答案比较接近了。
临老师再分析分析,提示提示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4-11-24 11:2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4-11-24 11:17
我觉得不主流的答案比较接近了。
临老师再分析分析,提示提示

临窗追求标新立异原创精神
但在《论语》这种儿童识字用的读物上搞创新,很有难度,必须有足够多反智反常识的勇气和决心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4-11-24 11:31 |只看该作者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4-11-24 11:17
我觉得不主流的答案比较接近了。
临老师再分析分析,提示提示

不主流的答案确实接近了,但是,解读论语需要一字一字对应地译文,所以不主流的答案还不到位。差了那么一点点功夫啊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