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新解】克己复礼
查看: 748|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解】克己复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4-11-29 08: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临窗独饮 于 2024-11-29 09:14 编辑

看到好几位版友说“克己复礼”。传统解读如何?又一个需要商榷。

【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己复礼,《集解》说,“身能反礼则为仁矣。”      

《皇疏》说,“若能自约俭己身,返反于礼中,则为仁也。”
   
今人因袭译文,如杨伯峻说,“抑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就是仁。”
   
又钱穆说,“约束我自己来践行礼,那就是仁了。”
   
总之,古今都是按照“克己|复礼”的逻辑解读。

义理则按需而变,如朱熹为了弘扬理学,解“己”为“私欲”,解“礼”为“天理”,说,“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文革时期为了斗争需要,又解“复”为“复辟”,说孔子复辟周礼开历史倒车,批倒批臭。
   
论语也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且不管他,我们要问,仅仅依靠压制式的“克己复礼”能达到仁的境界吗?
不能。述而篇说到有人点赞孔子,孔子回答“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予以否认。
  
那么,“克己复礼”的真意到底如何?且听我下回分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4-11-29 08:57 |只看该作者
附录“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的各种歧解:

  《皇疏》认为,主角是国君,引范宁云“人君若能一日克己复礼,则天下之民咸归于仁君也”。只是孔子跟平民学生颜渊说这个,有点话不对人了。

  朱熹认为,这是讲个人修养,解“归”为“与”,说,“一日克己复礼,则天下之人皆与其仁。”杨伯峻因袭,译文说,“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

  钱穆认为,“仁为己之心德”,不应管外人怎么看,同时,解此处之“焉”为“于此”,译文说,“只要一天能这样,便见天下尽归入我心之仁了。”这无疑是说我心仁则天下仁,近似佛家思想了。

  李泽厚则从社会进步角度出发,“有一天都这样做,那中国就都回到‘仁’了”,这无疑是理想主义了。

  南怀瑾则别解说,“孔子讲的天人合一,有个道理,就是天下归仁。天下归仁就是归到这种天人合一,物我同体的仁境。真能做到克己复礼,就可以达到心物一元的真实境界,宇宙万象便与身心会合,成为一体了,这也就是佛家所谓‘如来大定’的境界。”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11-29 08:59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1-29 08:57
附录“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的各种歧解:

  《皇疏》认为,主角是国君,引范宁云“人君若能一日 ...

大家是否看到,别以为传统解读就铁板一块,其实各说各话。
他们和尚摸的,咱们就摸不得?各位亲,上吧!重解论语,也可有咱们一份!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11-29 09:13 |只看该作者
埋头苦干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11-29 09:1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天下归仁 很难达到的境界吧。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11-29 09:25 |只看该作者
湘女妃儿 发表于 2024-11-29 09:18
天下归仁 很难达到的境界吧。

难与不难,在修身。修身又在克己复礼。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11-29 10:08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1-29 09:25
难与不难,在修身。修身又在克己复礼。

各人自己有仁,自己有逻辑,自己有良知和秩序,这是我说。其实是自由主义。
孔子是主打周公,孔子的仁,主要是礼和恕,主要是周公周初封建的内容。
后来儒家的仁,肯定有变化、移易、增删。应该大体的“质”是不变的。
程朱理学很哲学,很整齐,也很残酷;于生民未必是好东西。新文化是除之务尽,也是太过。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11-29 10:13 |只看该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4-11-29 10:08
各人自己有仁,自己有逻辑,自己有良知和秩序,这是我说。其实是自由主义。
孔子是主打周公,孔子的仁, ...

主要是礼和恕
————
这个确实,为公唯礼,为私唯恕。
老兄好见解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11-29 10:15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1-29 10:13
主要是礼和恕
————
这个确实,为公唯礼,为私唯恕。

如果再加一条:为公唯礼,为私唯恕,为事唯义,大致可以概括孔子之求仁的全貌。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11-29 10:23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1-29 10:13
主要是礼和恕
————
这个确实,为公唯礼,为私唯恕。

我基本是支持色妞,支持你的。
上述意思做主题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4-11-29 14:08 |只看该作者

我对这个“复”感兴趣儿

为什么说“复”呢,原来没有了吗?被破坏了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4-11-29 15:56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4-11-29 14:08
我对这个“复”感兴趣儿

为什么说“复”呢,原来没有了吗?被破坏了吗?

孔子认为春秋是“乱世春秋”,就是没有礼,没有秩序,就是失道,不是礼和秩序“从天子出”。人心不古,世道浇漓,风气日下。孔子是痛心疾首的。复礼,就是恢复先王、周公建立的“礼”和秩序。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4-11-29 16:22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4-11-29 14:08
我对这个“复”感兴趣儿

为什么说“复”呢,原来没有了吗?被破坏了吗?

我将我的解读全文给你吧,请指正

【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解读】

     颜渊“三月不违仁”,在孔门里德行最高,此时或许遇到瓶颈,不知如何再向上突破,于是“问仁”。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

  《皇疏》说,“若能自约俭己身,返反于礼中,则为仁也。”杨伯峻说,“抑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就是仁。”又钱穆说,“约束我自己来践行礼,那就是仁了。”总之,古今都是按照“克己|复礼”的逻辑解读。义理则按需而变,如朱熹为了弘扬理学,解“己”为“私欲”,解“礼”为“天理”,说,“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文革时期为了斗争需要,又解“复”为“复辟”,说孔子复辟周礼开历史倒车,批倒批臭。论语也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且不管他,我们要问,仅仅依靠压制式的“克己复礼”能达到仁的境界吗?不能。述而篇说到有人点赞孔子,孔子回答“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予以否认。

  笔者以为,当按“克|己复礼”来理解,解“克”为“能够”。

  颜渊请教如何做算尽善尽美。孔子告诉他,能够自我往返于礼就算尽善尽美。这说法与孔子自勉“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谓异曲同工,境界极高。孔子知道颜渊很有潜力,鼓励道:“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朝一日能够自我往返于礼,天下之人就该称许尽善尽美了。最后还不忘提醒道:“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追求尽善尽美在自己,哪在别人呢?

  颜渊“请问其目”,请教有哪些条目。孔子回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一网打尽。颜渊表态:“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我虽不聪慧,请允许我实践这些话!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4-11-29 16:31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1-29 16:22
我将我的解读全文给你吧,请指正

【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



===能够自我往返于礼

肿么还出来个“往返”呢?

在礼与不礼之间进退自如?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4-11-29 16:34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4-11-29 16:31
===能够自我往返于礼

肿么还出来个“往返”呢?

往返,就是你要问的复的含义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4-11-29 16:36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4-11-29 16:31
在礼与不礼之间进退自如?

可将礼想象一个圈圈,一个不大不小的圈,人在里面走来走去,也不会出圈

当然,如果你学理工科的,可以想象成电子或原子核,内部貌似无序,其实很有边界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4-11-29 16:38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1-29 10:15
如果再加一条:为公唯礼,为私唯恕,为事唯义,大致可以概括孔子之求仁的全貌。



为公唯礼,为私唯恕,为事唯义,
====
这句倒是有点现实意义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4-11-29 18:2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临窗独饮 于 2024-11-29 18:23 编辑

突然有个猜测。朱熹他们提倡“灭人欲,存天理”,灵感是否就来自于传统对“克己复礼”的误读?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4-11-29 19:54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4-11-29 19:55 |只看该作者
玛德,再学一遍
老忘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4-11-29 20:28 |只看该作者
火星十三州 发表于 2024-11-29 19:55
玛德,再学一遍
老忘

有期妹妹好可爱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4-11-29 23:1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还是可以的。不必去牵强!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4-11-29 23:21 |只看该作者
九眼天注 发表于 2024-11-29 23:1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还是可以的。不必去牵强!

确实。不必去牵强,这就是“克己”了。这也是“知之为知之.......”所表达的要有“严谨”的态度。。。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4-11-29 23:4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神机妙用 发表于 2024-11-29 23:21
确实。不必去牵强,这就是“克己”了。这也是“知之为知之.......”所表达的要有“严谨”的态度。。。

确实的。弄巧成拙的拙与拙能胜巧的拙,字相看着是没啥区别,但又绝然不同。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4-11-29 23:5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因此,此处何必强解”礼”为“理”呢!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4-11-30 07:0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1-29 18:22
突然有个猜测。朱熹他们提倡“灭人欲,存天理”,灵感是否就来自于传统对“克己复礼”的误读?

临式解读法,讲究一个突然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4-11-30 07:35 |只看该作者
我是来打酱油的 发表于 2024-11-30 07:06
临式解读法,讲究一个突然

灵感都来自突然,所谓灵光一现是也。在刚开始解读论语中,一旦遇阻,我要么去按摩店里按摩,昏昏沉沉中倒空自己,要么回卧室直接睡觉。因为带着疑惑,所以经常性地昏沉中或大梦初醒的瞬间,疑惑就突然自己解开了。很大一部分的新解就来自这个过程。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4-11-30 07:37 |只看该作者
我将这个经验也写入到了论语解读中:

孔子分享自己一个求道经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烦闷至极不会开窍,不到郁结至极没有发见。言下之意,思考过深一旦进入瓶颈,如此烦闷郁结异常之际,最有可能灵光一现,豁然柳暗花明。这让我们联想起禅宗顿悟故事,正所谓“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正如佛学讲究机缘,启发条件成熟之后,重要的是要抓住可以启发的那个点,所以孔子接着补充道:“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隅,边角。以,这里做动词,“使”义,如《尚书·君奭》“我不以后人迷”。反,翻转。连起来“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是从具有四角的硬物而言,比如一本书,转动任意一角,会使其他三角跟着翻转,如不能使其他三角翻转,意味着不能以点带面。既然我想到的这点如果还不能以点带面,说明想到的这点还不成熟,“则不复也”,那就不再继续纠结下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4-11-30 07:40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1-30 07:37
我将这个经验也写入到了论语解读中:

孔子分享自己一个求道经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烦闷至极 ...

但是很遗憾,前人将这句话千古误解成教学经验谈,将“以点带面”误解成“举一反三”,如钱穆译文说,“举示以一角,不以其余三角自返自证,我不会再教他。”倘若真是此意,孔子不违背师道吗?于学生而言,你教他一,他不知三,很正常。你因此就罢教,老师之谱是否摆得太大?人家不能举一反三,才跟你做学生,你反而责怪学生笨,是逃避自己的教学责任么?

其实,这句话是讲悟道的过程。我发现论语很多解读都是被教师们解坏的。比如“温故而知新”。教师们太爱将职业代入解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