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马谡之灵魂拷问:读书有用吗
查看: 572|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谡之灵魂拷问:读书有用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4-12-1 22: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有人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成功几率最大。”那是胡扯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趁曹丕继位,人心浮动的时机,确实可能取得很大的战果,但是最好的战果也就是得陇而已,确实可以改变增加蜀国的人口和粮食产量,蜀国在三国中最弱势的局面,但是不足以改变魏强蜀弱的整体局面。因为诸葛亮在军事上远远没有取得决定性领先,反而如果有一次失误,则是致命的。
        结果怕什么来什么,因为马谡刚愎自用,而失去了军事重地街亭,造成诸葛亮的北伐大军进退维谷,险些全军覆没。作为街亭丢失的第一责任人马谡,不禁需要灵魂的拷问,读书有用吗?
        诸葛亮是很喜欢马谡的,因为马谡是熟读兵书的,喜好谈论军事,经常会和诸葛亮深谈到半夜。这说明马谡的军事理论是过硬的,和赵括是有一拼的。但是刘备不喜欢马谡,说马谡不堪大用。为什么呢?因为在刘备眼里,马谡有些纸上谈兵,理论远高于自身能力,这种人不是没才能,而是会耽误大事。
         刘备能从一个贩履之夫打拼到昭烈皇帝,慧眼识人的能力是必然的。而诸葛亮也不是外行,作为参军的马谡,在平定孟获的的战役中,给诸葛亮提出了“恩威并施”的真知灼见,让诸葛亮不仅平定了南蛮,还得到了南蛮的有力支持,构建了蜀国最精锐的特种部队,无当飞军!这支军队让诸葛亮在多山地的川蜀作战从无败绩,即便是北伐打到魏国属地,只要有山地、丛林、河流这些天壤障碍,无当飞军就会显示出来无影去无踪的恐怖机动力。这一切都是马谡的军事理论的功劳,从这一点讲,读书是有用的。
       我们再来看街亭之战,魏延要率领部分精锐出陇西做疑兵,牵制魏军主力。赵云需要作为机动性部队,应对军事空缺,同时消灭魏军小股有生军事力量。但诸葛亮并不是没有选择,还有王平和马谡可以作为守街亭的主将选择。王平作战经验丰富,但是大字不识一个;马谡熟读兵书,通晓军事,但是独立作战经验稍有欠缺。选择谁呢?诸葛亮根据自己对读书人的偏爱选择了马谡,率领2万军队去镇守街亭。
        我们在看看街亭的地形,呈现扇面状,但是街亭有城池,可以抵消魏军的骑兵优势,街亭有山,那就出现了分歧,到底在山上扎营还是在山下?如果在山下,就是依托城池防御,魏军飞奔而来,肯定会利用人数优势猛攻街亭,山下作战,就是拼消耗,蜀军肯定是打不过魏军的,但是也不用打过,诸葛亮在陇西,五郡已得其三,另外两郡也很快就能打下来,到时候大部队回街亭,魏军只能徒劳无功。但是这样街亭守军能完成任务,必然也会有所损失。马谡是谁?如果打这种白痴仗怎么能体现出他的厉害?他想在山上扎营,山上扎营又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是利于防守,山在城之前,魏军先去进攻山上的蜀军,先消耗一批,如果不管山上的蜀军,直接打街亭,又会腹背受敌。同时马谡还安排了几支伏兵,如果魏军全力来攻,双方僵持不下时伏兵一出,魏军顾此失彼,还可能直接被重创打败。对于街亭山上的水源,马谡也派了人防守,可以说万无一失。从军事布置上看,马谡的指挥完全是诸葛亮的山寨版。
       对于马谡的布局,王平是不赞成的。马谡上山,如果被包围将无路可退,这就是兵家大忌。如果非要上山,也该小股部队在山上,主力部队在城中。马谡认为,魏军即便是包围山上蜀军,短时间也拿不下来,反而更被动。主力在山上,一旦魏军攻城,蜀军对魏军后路的打击则是毁灭性的。所以马谡只给了王平2000人在山下守城,自己带着近2万人在山上驻扎。应该说,马谡的布局是花了心思的,除了有点纸上谈兵,没什么其他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4-12-1 22:09 |只看该作者
马谡要是不识字,说不定那次北伐就成功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12-1 22: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就是说马谡还是读书没读明白,一瓶不满半瓶逛荡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12-1 22:2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不是读书没用,是读书读傻了才没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12-1 22:30 |只看该作者
         魏军来了,带队的将军是连诸葛亮都忌惮的身经百战文武全才的张郃。张郃厉害啊,当年曹操被马超打得弃袍割须像孙子一样,最后还是张郃率领部队,一边和马超对峙,一边分裂马超盟友,最后不仅打垮了马超,还把马超的家人杀了个精光,马超只是只身逃命。
       张郃到了街亭,看到蜀军已经占领街亭,觉得战斗再打下去,最大的意义就是拼消耗,等到诸葛亮回来时自己撤退。但是看到马谡把部队驻扎到了山上,身经百战的张郃知道机会来了。马谡一切设想都是最有利于自己的作战方案,张郃会想不到吗?当然想得到。首先张郃利用骑兵的机动性优势,扫清了马谡在街亭外围的伏兵,造成蜀军两个将领阵亡,赵云领兵数量太少,被张郃用重兵封锁住使不上劲。
        第二步,张郃派兵隔断了王平与马谡的联系,从街亭战役的开始到结束,王平的损失都很少,不完全是王平指挥能力好,主要是张郃顾不上对付他,只是像对付赵云一样把他隔开了。到了这个时候,王平已经知道危险了,而马谡还不觉得,他认为张郃不进攻,街亭就丢不了,张郃进攻,短时间也拿不下街亭。
        张郃利用兵力优势把出山的路堵死了,然后对山上蜀军发动全面进攻,马谡按照既定的方针防守。但是全面进攻只是虚张声势,迷惑马谡,狡猾的张郃用最精锐的部队很快打下了蜀军对山上水源的控制地点,然后放火烧山,加速蜀军的用水消耗。这时候王平不断派兵向张郃军队进攻,但是自己的两千蜀军面对张郃五万大军毫无意义,张郃以一敌二,指挥若定。对于山上的蜀军,张郃并没有真的不惜血本的拼命进攻而是要把他们困死!张郃也不敢过度进攻街亭的蜀军,如果这样,自己会陷入腹背受敌,一旦两面蜀军接通,自己就会前功尽弃。
         马谡坚持了7天,士兵三四天就没水喝了,扛不住只能拼命向上下冲,可是山下的张郃早把强弓硬弩以及火堆准备好了,蜀军下来多少死多少,本来就没有人数优势,现在还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最后在马谡的拼死突围和王平的舍命救援之下,蜀军差不多活了3000人左右的败兵,狼狈而逃,张郃占领了街亭,为了防止意外,没有去追击败逃蜀军。街亭失,则蜀军后路被断,无论是诸葛亮陈兵陇西,还是魏延出骑兵牵制隆右都毫无意义了,逃不回来只有死路一条!魏延还好说,诸葛亮要面对的是司马懿的千军万马!
        街亭就这样丢了,你说马谡没能力吗?似乎也不是。他想做的更好,只不过他的抉择远远的超出了他的能力。抉择超过能力,往往是读书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因为人读了书,会给自己“没有做不成的事”的自不量力的假象。需要在教训来获得清醒。而马谡最需要的就是从基层做起,用自己带兵的失策来让自己清醒。
        只可惜,马谡平时被爱财的诸葛亮保护的太好,失去了磨炼的机会!读书有用吗?有用!但是读书不实践,往往造成的恶果也是没读书的人所不及的。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12-1 22:32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4-12-1 22:28
不是读书没用,是读书读傻了才没用

如果马谡只是夸夸其谈地读书水平,内行诸葛亮是不会和他长时间讨论军事的。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12-2 00: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读书太有用了。   金屋,美女,千鐘粟,嘻嘻哈哈斩马谡。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12-2 03:1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北 于 2024-12-2 03:17 编辑

王平终年在军中,认识的字不超过十个,便命人读《史记》、《汉书》,即可略知大意,往往论说而不失其大义。

----------
这也算一种特殊形式的读书吧。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12-2 03:17 |只看该作者
史籍记载
《三国志-卷四十三·蜀书十三·黄李吕马王张传》
王平忠勇而严整。生长于戎旅,手不能书,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使人读史汉诸纪传,听之备知其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遵履法度,言不戏谑。然性狭侵疑,为人自轻,以此为损焉。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12-2 07:55 |只看该作者
没仔细看。意思是,书多读了,就纸上谈兵么?这可真是对“读书”最大的误解。。。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4-12-2 08:10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2-2 07:55
没仔细看。意思是,书多读了,就纸上谈兵么?这可真是对“读书”最大的误解。。。

我什么时候写过这样肤浅的东西,你可以先认真看看。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4-12-2 08:13 |只看该作者
窥天瞳 发表于 2024-12-2 08:10
我什么时候写过这样肤浅的东西,你可以先认真看看。

好。等我先忙一阵子再说。。。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4-12-2 10:58 |只看该作者
窥天瞳 发表于 2024-12-1 22:30
魏军来了,带队的将军是连诸葛亮都忌惮的身经百战文武全才的张郃。张郃厉害啊,当年曹操被马超打 ...

意思就是眼高手低。遇到了强敌,扭转了他的设想战局。。。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4-12-2 12:2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哈哈哈

没弄成事的人多了,马谡好着

成败论读书。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4-12-2 12:26 |只看该作者
这事和读书有用没用,有关系?
王平是大字不识一个,但是不耽误带兵打仗。陈寿点评说,“手不能书,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使人读史汉诸纪传,听之备知其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遵履法度,言不戏谑。”
可见,人有没有脑子,和读书识字,没啥关系。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4-12-2 12:33 |只看该作者
马谡从来不是纸上谈兵,放弃守城进山打游击,本就是马谡洞察全局之后能采取的最佳方案,蜀军总兵力十万,魏延带走三万,诸葛亮留下四万多,马谡当时能调动的兵力只有不到三万,而魏军,仅正面主攻的就近五万人,街亭太小,死守就真的死路一条,倒不如以已长攻敌短,魏军以攻坚为能事,而蜀国多山,打游击本就是蜀军的拿手好戏,游击战是最佳战法,能拖到魏延或是诸葛亮兵到就成了。
失街亭这事,细论起来马谡没有直接原因。那是诸葛亮的昏招,整个北伐都是诸葛亮的昏招,如果不北伐,蜀国真还能再坚持个三百年。
最主要的,推导不出跟读书有什么关系。
本杰早年前在关天茶舍发过马谡的。要不要转个链接过来对比一下?
三国演义本就是小说,不是史实,想知道历史上真的发生了什么,去读陈寿的,更靠谱一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4-12-2 12:33 |只看该作者
关键是纳闷,怎么推断出来这些事和读书有关系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4-12-2 12:38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2-2 10:58
意思就是眼高手低。遇到了强敌,扭转了他的设想战局。。。

三国演义把马谡写成了一个白痴。其实马谡只是在给诸葛亮的错误买单。
失了街亭,诸葛亮心里知道怎么回事,并没有责怪马谡。
而马谡被斩的时候,十万蜀国壮士为之落泪。诸葛亮日后对其子“若已生。”
读书,不能死读,也不能读死。如果是戏说三国类的,那么可以以三国演义为蓝本,如果一本正经地研究三国历史,还是在二十四史的基础上,多看看陈寿的三国志,可能会靠谱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4-12-2 12:38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4-12-2 12:43 |只看该作者
杰赛尔 发表于 2024-12-2 12:38
三国演义把马谡写成了一个白痴。其实马谡只是在给诸葛亮的错误买单。
失了街亭,诸葛亮心里知道怎么回事 ...

我其实比较相信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这类话题。。。。战争形势瞬息万变,谁能真正做到算无遗策?他这篇虽然归咎不对,但好歹写出来了马谡的考虑,而不是脸谱化把马谡往刚愎自用啊,不学无术等等方面导引。。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4-12-2 12:58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2-2 10:58
意思就是眼高手低。遇到了强敌,扭转了他的设想战局。。。

是的,我觉得马谡也好,赵括也罢,甚至包括诸葛亮自己都有这个问题。实际上马谡是有能力的,但是因为书读得多,有些过于自信了。在街亭,如果他就是个读书没那么多的战术忠实执行者,把部队放在城里和魏军死磕,张郃再有本事也搞不出任何变数。那样的指挥者在能力上可能不如马谡,自信也没有那么多,但是也不会惹出那么大的娄子。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4-12-2 13:0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2-2 12:43
我其实比较相信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这类话题。。。。战争形势瞬息万变,谁能真正做到算无遗策?他这篇虽然 ...

哈哈哈

战争或稀缺是偶然性的博弈

好读书扩大偶然性,不能弄成必然性。

规律是资源开发,马谡尽力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4-12-2 13:00 |只看该作者
杰赛尔 发表于 2024-12-2 12:26
这事和读书有用没用,有关系?
王平是大字不识一个,但是不耽误带兵打仗。陈寿点评说,“手不能书,所识不 ...

马谡不是没脑子的。他在街亭城中防守,自然有地形优势,自己肯定打不过,但是只要撑到诸葛亮那边完事就行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4-12-2 15:02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2-2 12:43
我其实比较相信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这类话题。。。。战争形势瞬息万变,谁能真正做到算无遗策?他这篇虽然 ...

你说的对。本文的确跳出了马谡百无一用的思维。
但是,本文并没能有力地推导出读书有用或是无用。这里根本和读书没多大关系,这偏锋走的太大了。
王平守城,反对进山,不能证明就是认清了形势有长远眼光的良将,马谡进山也不能证明就错,但非要说守城是王平不读书,进山是马谡读过书,就扯了。
还有,马谡不是失街亭的第一责任人,赵括也并非纸上谈兵。
那都是史官们瞎JB扯。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4-12-2 15:20 |只看该作者
杰赛尔 发表于 2024-12-2 15:02
你说的对。本文的确跳出了马谡百无一用的思维。
但是,本文并没能有力地推导出读书有用或是无用。这里根 ...

就我对三国人物和马谡的了解而言,基本赞同你的观点。赵括,目前为止,我不太了解,不敢多评判~~~~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4-12-2 15:22 |只看该作者
说说赵括吧。
赵括武官世家出身,赵国能打的人里,他的排名甚至在廉颇之上。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如果常胜,就没有对手敢跟他作战了,也没有常败将军,打一次败一次,这人凭什么当上将军的?
当年秦征韩国,赵王想出兵助韩。廉颇认为道路太远,不能救。赵括他爹赵奢说,能救,“其道远险狭,譬之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结果赵王说小奢同志那你试试吧。结果大破秦军。同样是道远,廉颇认为是不能救的理由,赵奢认为是出奇兵的理由,因为大家都认为不能救,秦不会派兵阻拦,正好是乘虚而入出奇不意。
有其父必有其子。
之所以名将之后成了纸上谈兵的典型,是因为长平之战。
长平战时,廉颇受挫,坚守不出。秦军无法破城,散布谣言说秦军最怕赵括。于是赵王换将,由赵括替换了廉颇,最后赵括战败。想一下就知道,廉颇如果顺利,又怎么会坚守不出?明显是打不过了,而且破城在即了。于是那种形势下,换不换赵括都被失败,倒霉蛋赵括换上后失败是必定的,只是时也命也,替马上就要败了的廉颇痛了个大锅。
长平之战的败迹,首先归罪于廉颇开打就失利,加上“二障四尉”的战略错误,被泰国打得高挂免战牌缩减乌龟,赵括敢于此时出战,已经是天大的勇气了,至少是个爷们。
接下来的因素是廉颇多次战败,士气低落,赵括接手时已经没有士气了。再接下来,秦国是当时第一大国,军备兵力都强过赵国,赵括接任时,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失败是迟早的,注定要背战败的锅。其实此役最大的错者,还是廉颇。
长平之战后的邯郸之战时,武安君说“秦破长平,秦卒伤亡过半。”
这个结果,显然不是固守不出的廉颇造成的,而是赵括接替廉颇之后对秦军的杀伤效果。
但是说破大天去,长平之战,是赵括输了,理由在其次,但如果赵括不接这个锅,廉颇就是最后的那个败者,结果却是赵括挺身而出,背了个大锅,自古成者王侯,仅凭一个胜败就论了英雄,赵括欲哭无泪还没地方说理去。
因为军人输不起,一输就是身败名裂。
如此看来,长平之战中,廉颇反倒有点沽名钓誉促使了名声,背锅侠赵括却点背了几千年。
还是后世诗人熊东遨替赵括说了句公道话:其诗《过长平古战场》中有言:莫笑将军括,将军未惜生。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4-12-2 15:24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2-2 15:20
就我对三国人物和马谡的了解而言,基本赞同你的观点。赵括,目前为止,我不太了解,不敢多评判~~~~

咳咳,往下看我的回帖。哈哈。我咋这么有先见之明.....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4-12-2 15:27 |只看该作者
杰赛尔 发表于 2024-12-2 15:24
咳咳,往下看我的回帖。哈哈。我咋这么有先见之明.....

有个词叫:冥冥中……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4-12-2 15:31 |只看该作者
杰赛尔 发表于 2024-12-2 15:22
说说赵括吧。
赵括武官世家出身,赵国能打的人里,他的排名甚至在廉颇之上。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如果常胜, ...

军人输不起,一输就是身败名裂。
======
这句话很到位。比如主帖讨论的:马谡~~~~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4-12-2 15:32 |只看该作者
杰赛尔 发表于 2024-12-2 15:22
说说赵括吧。
赵括武官世家出身,赵国能打的人里,他的排名甚至在廉颇之上。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如果常胜, ...

这个版本的赵括不是纸上谈兵,倒活脱脱成了背锅侠。等我有机会再多了解了解这个人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