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妖精七七 于 2025-1-22 12:53 编辑
东汉时期,名士祢衡,自觉才情出众,却恃才傲物,见识短浅。当时,曹操欲广纳贤才,众人皆觉这是施展抱负良机,祢衡却恃宠而骄。曹操爱才,有意招揽,祢衡竟裸身击鼓骂曹,以显清高。曹操未杀他,遣他去见荆州刘表。祢衡故技重施,对刘表傲慢无礼。刘表又将他送至黄祖处。在黄祖宴会上,祢衡因言语冲撞,被黄祖斩杀。祢衡无识人之明与容人之量,沦落为丧家之犬,他不懂审时度势,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实在可悲。
战国时期,长平之战中,赵括接替廉颇为主将。他只会纸上谈兵,照搬兵书条文,不考虑战场实际,盲目进攻。秦国将领白起抓住他的弱点,佯装败退,诱他深入,最终赵军被围,四十万赵军被坑杀,赵国元气大伤。赵括觉得自己饱读兵书,其实只是复读机,按照现代说辞是只会抄袭,缺乏实战经验与灵活应变能力,囿于书本知识,见识片面,终酿大祸。
有些人是自身见识短浅,盲目护犊子,闹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成为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三国时期,有个叫诸葛恪的人,他是东吴大臣诸葛瑾之子。诸葛恪自幼聪明伶俐,孙权对其颇为赏识。然而,诸葛格虽聪明,却性格刚愎自用,非保家之主。诸葛恪成年后,在东吴官场平步青云,诸葛瑾却未能正确引导,一味盲目护犊。诸葛恪掌权后,不顾众人反对,执意发动大规模北伐。结果,在新城之战中,吴军久攻不下,伤亡惨重。面对如此惨败,诸葛瑾没有让儿子反思过错,反而以威胁,封口,为其开脱,声称是天时不利,敌方太过狡猾。这种护犊行为,实则是没见识的表现。他未能认识到儿子刚愎自用的性格缺陷,以及战略决策的失误。最终,诸葛恪因北伐失败引发众怒,被东吴宗室孙峻联合吴主孙亮设计诛杀,还连累家族惨遭灭门。
这些古代名人,或因恃才傲物,或因养尊处优,或因拘泥教条而见识受限,闹出笑话,甚至酿成悲剧,这些故事提醒后人,见识绝非仅靠书本知识或身份地位堆砌,需于生活中历练,于谦逊中拓展,于实践中沉淀,方能避免因短视而贻笑大方。诸葛瑾因见识不足,在护犊时失去理智与正确判断,不仅未能真正保护子女,反而将家族拖入深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