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红袖家园 红袖添香 赣上食莲有感
查看: 4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赣上食莲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2-9 15:5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莲子大如拇,品食思母慈。
蓬房共一室,恰似兄弟聚。
中有小芽荷,伸拳若小手。
忆起幼儿时,问母讨梨枣。
莲心实太苦,吃苦耐其劳。
甜食暗含毒,素食较姣好。
莲处污泥里,不与染俗情。
风韵若仙子,谁能解风情?
逍遙水塘中,秋风伴明月。
归里众游子,釆荷制裳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2-9 15:5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原文。赣上食莲有感

黄庭坚〔宋代〕

莲实大如指,分甘念母慈。
共房头(角戢)(角戢),更深兄弟思。
实中有幺荷,拳如小儿手。
令我忆众雏,迎门索梨枣。
莲心正自苦,食苦何能甘。
甘餐恐腊毒,素食则怀惭。
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
食莲谁不甘,知味良独少。
吾家双井塘,十里秋风香。
安得同袍子,归制芙蓉裳。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2-9 15:5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译文
莲子像手指一般大,分尝的甜美不由让人想起母亲的慈爱。
许多莲子一起聚在一个莲蓬中,让人想到就莲子般相处的一房里的众多兄弟。
莲子中有个小小芽芯,拳缩着好像幼儿的手。
让人想起家中的众小儿,在门口迎着我讨要梨枣吃。
莲芯的本性正是苦,吃了苦的东西哪里能感觉到甜?
老吃甘美可能受毒,素餐则心中羞惭。
莲生在淤泥之中,出淤泥却不受污染。
吃莲谁不感到甘,真懂得莲味的却很少。
我的家乡在双井塘,秋风十里送荷香。
哪能找到志同道合者,回家去缝制芙蓉衣裳。

注释
(角戢)(角戢):本指牛羊角集聚在一起,这里形容莲子挤在一个莲房,尖头一一露在外边。(注:原文字打不出来。)
么:幼小者。
拳:拳缩着。
雏:幼禽幼鸟,这里指小儿女。
腊毒:腊,本是干肉,干肉放久了,会腐败,含有毒素。这里作动词用,句意是香甜的东西吃久了会受毒害。
素食:吃白食。尸位素餐,为官心怀惭愧。
淤泥:塘中沉积的浊泥。淤:沉积。
双井:作者家乡,江西修水双井村。
塘:荷塘。
同袍子:志同道合的人。《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制芙蓉裳:用蓬花做衣裳,象征人的高洁。出自《楚辞·涉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2-9 15:5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创作背景
  元丰三年(1080年),黄庭坚在吉州太和县(在今江西,原本作“泰和”)做知县。第二年,有事到虔州(今江西赣县),即诗题所说的赣上,因吃莲子而作此诗。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2-9 15:5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赏析

起始之句“莲实大如指,分甘念母慈”,仿佛将我带回了那温馨的家庭时光。每当我看到硕大的莲子,就如同看到了母亲曾经慈爱地为我们分食莲子的场景,那份深深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品尝莲子时,我总是先拿起那沉甸甸的莲房,即莲蓬。每一莲蓬内都藏有许多莲子,它们紧紧相依,共同占据这一方小天地,而莲子的尖端则俏皮地探出莲房之外。此情此景,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家中的兄弟,我们如同这些莲子一般,虽然各自独立,但内心深处却紧密相连,和睦共处。《诗经·小雅·无羊》中有言:“尔羊来思,其角濈濈。”那羊群中羊角相互依偎的画面,与眼前莲房内的莲子何其相似,都展现了一种和谐共处的景象。这种景象让我更加怀念与兄弟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仔细观察莲子,我发现其中还隐藏着一个小小的莲心,它的形状弯曲,宛如一个孩童的小手。这个小手般的莲心让我回想起了家中的孩子们,他们天真无邪,每当我回家时,他们总是热情地迎上前来,伸出小手索要梨枣。这些温馨的画面,都是我从眼前的莲房、莲子、莲心中勾起的对母亲、兄弟和众小儿的深切怀念。

  接下来从诗人自身的体会上说。“莲心正自苦,食苦何能甘。甘餐恐腊毒,素食则怀惭。”承接上句,就莲心说,莲心正是苦的,吃苦的东西不可能感到甜。“甘餐恐腊毒”,吃甜的怕有极毒。《国语·周语下》:“高位实疾颠,厚味实腊毒。”意思是,官位高的,实在很快会倒下来,味道厚的,实在有极毒。这里是就他自己的经历来说,吃甜的怕有毒,如同做大官拿重禄,贪图享受,害了自己。“素食则怀惭”,做官不办事吃白食,便感到惭愧。《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素餐即白吃,白吃是可耻的。黄庭坚做知县,既不是高官,不拿重禄,又不白吃饭。在这里也表示了他的志节。

  随后,诗人从另一个角度展开思考:“莲生于泥中,不与泥同调。”他赞美了莲花虽生于淤泥之中,却能保持自身的洁净,不受污染。这正如品德高尚的人,能在世俗的浊流中保持自己的操守。他引用了《史记·屈原传》中对屈原的赞美:“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进一步强调了莲花与屈原般高洁品质的相似性。最后,他感叹:“食莲谁不甘,知味良独少。”意指虽然吃莲的人很多,但真正懂得其中滋味的却寥寥无几。

  最后跟开头的“念母慈”呼应,想到“吾家双井塘”,双井在分宁县(今江西修水),那里有池塘。“十里秋风香”,池塘里荷花盛开,在初秋时香闻十里。这里又跟开头的“兄弟思”相应,“安得同袍子,归制芙蓉裳。”制芙蓉裳,比喻保持高洁的情操。这里借用屈原的话,上文的“不与泥同调”也含有赞美屈原一尘不染的意思在内。

  这首诗构思很新,写出了前人未写过的食莲知味。他从食莲子的分甘“念母慈”,从莲房的共房多莲子想到“兄弟思”,从莲子心的“拳如小儿手”而“念众雏”,这是因食莲而起的对家人的怀念。再从莲心苦引出食甘,比喻做官拿重禄的有害、素餐的怀惭,这是他入仕经历的有感之言。再从莲生淤泥而不染而产生新的感受。

  全诗处处从“食莲”生发,由思念母亲、兄弟、子女扩展到立身处世.不贪图高位美食,有惭于尸位素餐,而以渴望与兄弟一同归隐收柬。首尾照应,章法严密,构思新颖,语言质朴。而对宦海风波的恐惧,对做官而不能行其志的感慨,对贪图高位美食、同流合污、尸位素餐者的厌恶.都见于言外。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2-9 15:5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2-9 15:5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欢迎赏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