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5-2-25 18:54 编辑
冷空气南下,暖湿空气向北推进,两股势力短兵相接,绵长、细密的锋面雨冷得我几乎怀疑人生。扛了几天有点扛不下去,想着前些时日感冒较为普遍,我今天又有晚自习——夜间温度偏低,便把减了的衣物又穿上,重新换回了厚冬装。
谁知久违的阳光乍现,气温噌噌噌就回升了,加之守着学生体训、跑步,又多上了几节课,只觉有薄汗从头顶、从后背、从脚底直冒,把我整得有点哭笑不得,找了个空档跟先生吐槽,说,早晓得不穿那么多,这个季节热到汗湿,感觉我就跟个傻子似的。
他答非所问,说,不要脱衣服啊,再热也不许脱。
啊?为啥?把刚换下的羽绒服又穿回身上,我习惯性追问了一句。
还能为啥?老人家都说,春捂秋冻,你不晓得?他丢下一句,便不再多说,大抵是忙事儿去了。
“春捂秋冻”?还真没听过,论及生活经验,我确实少了很多。用我家先生和儿子的话来说,我属于缺少生活自理能力的那种人。
嗯哼,无所谓的啦,反正没想当江湖百晓生,不是有先生指点迷津么,再说还有万能的度娘可以请教,我总归是有恃无恐的。
瞧,这不就晓得了么?“春捂秋冻”简单四个字,不单展示了老祖宗的智慧,更是历经岁月沉淀下来的生活经验。
从前常听人说“二、八月,乱穿衣”——抗冻的、不抗冻的,穿着差别大——就以为春秋两季对人来说没啥区别。然“春捂秋冻”分明揭示了不同的讯息,我想起李清照那句“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她是把冬末春初描摹到位了的。
春回大地,暖热更迭。看似气温回升的背后,仍隐藏着丝丝寒意。季节的转换,如何适应?不着急褪去暖衣,捂一捂,是对身体的呵护。认真想想,是可以理解的:身体机能,也需调整,才能更平稳着陆。这一个“捂”字,是守护身体与自然的平衡,更藏着对自然生命的敬畏。“美丽冻人”,到底是仓促了些,容易留下太多隐患。
以上,说的是“春捂”。“秋冻”,看似与之相反,道理却是一致的。
秋季,凉风拂过,别急着添衣。冻一冻,让身体感受气温的逐渐降低,能激发自身的抵抗力和适应力。这“冻”,并非刻意去受苦,而是在温和的凉意中,锻炼自身抵御寒冷的能力,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好准备。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有时候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忙迭迭想摆脱所谓束缚,却未曾意识到适当的忍耐和等待才是最好的前行,类似春天里的“捂”在积累力量等待时机,也类似秋天里的“冻”在自我锤炼突破境界。
如此,便是“春捂秋冻”的隐喻了吧?不骄不躁,不慌不忙,循序渐进,踏稳每一步,才能直面人生每个阶段的跌宕、起伏。感谢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