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校园,孩子们入校的,忙着打扫卫生的,……春光明媚,生机无限。
到黄葛树下,就听到叽喳抱怨:啊呀,这个树太讨厌了!
原来经周末两天,地上铺满落叶,细碎堆积,平添了洒扫负担。
秋季的银杏、水杉等校园树木,在经过最初几天“秋景”的心生欢喜之后,依旧会因了全面落叶而惨遭归类为“讨厌的树”之最,却不影响来年春天新生时被孩子们欢呼雀跃,不觉莞尔。
孩子们多么容易变脸,且情绪化的小东西啊!
看我抬头望向枝头,就有同事笑问,你是生物专业的,黄葛树算落叶树,还是常绿树?有没有哪本书明确规定,落叶树必须在秋季换装的?你看这哗啦啦脱光了的景象,跟秋天的落叶树有什么区别?
我去。还真的,……把我给考到了。但,我也并不羞愧,或者怯场。毕竟世界浩渺,我所知晓的不足万一,而我所不知晓的才多若星辰大海……
认真想了一下,感觉同事说的,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莫不真是落叶树?到哪里查资料确认呢?忽然想起来:万能的AI机器人。
赶紧掏出手机找DeepSeek求解。文学社团孩子给下载的,说方便他们查找资料,倒是恰好惠及我了,先。
回答如下:黄葛树(Ficus virens)是一种半落叶或季节性落叶树,具体表现因气候条件而异:
1.在温带或亚热带地区(如中国南方):通常表现为半落叶,即在春季(3-4月)新叶萌发时,老叶会大量脱落,形成“换叶”现象,而非完全休眠期的落叶。寒冷或干旱时可能落叶更明显,但整体树冠不会完全光秃。
2.在热带地区:可能更接近常绿,全年保持部分叶片,仅零星落叶。
与秋季“落叶树”的关键区别:黄葛树落叶与新叶生长同步,且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故被归类为“半落叶树”,或者“季节性落叶树”。 若观察到春季黄葛树落叶纷飞,同时枝梢冒新芽,正是其典型特征。
认真想了一下:我这边很冷吗?不觉得啊!很干旱吗?也不觉得啊!那么,所谓“整体树冠不会完全光秃”的意思,难道是指老叶齐齐脱离枝干,但新生嫩叶已然爆芽,整个树冠并不荒芜、寂寥?
回到办公室,还在琢磨这个话题。有个妹子便笑嘻嘻说,我怎么感觉,类似嫩叶萌发,如春笋之势,摧枯拉朽,将老叶击落,且是齐齐击落呢。很新奇的比喻,好吧,让我想起一句:“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想起王安石和苏轼的菊花落瓣之争的小故事:
一个说: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另一个说: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听。
故事真不真的,另当别论,这个故事更多让人们看到一个自然现象:同样是菊花,竟有落瓣与不落瓣的区分。
那么,“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也算是菊花的某种区域现象了?就像我看不见落瓣的菊花,也看不到常绿的黄葛树。
什么时候,我才能天南地北走走,看看这个纷繁复杂,又推陈出新的世界,补充我所不知道的层面呢?期待中,无限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