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历史钩沉】李力群:妻子怀念丈夫
查看: 365|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钩沉】李力群:妻子怀念丈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5-11 14:1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春水秋霜伊人 于 2025-5-11 15:23 编辑

【历史钩沉】李力群:妻子怀念丈夫   (转载)
文字/小樱讲历史2025-05-04 16:51河南
【编前】
新中国红色革命三个节点,井冈山,遵义,延安。
新中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加渡江战役)。
其中遵义是中央红军有救红军有地落脚,是感谢刘志丹和高岗的。
至于三大战役从东北开局,是林总主事,是有高岗助力的。
至于另说个人婚恋,所以玉成李力群、高岗婚姻的是毛泽东;是中国革命。
至于高,甚至林出事,毛保护、呵护李力群,正是人情所在,大理纲常。
历史记录在案。世事沧桑,人物浮沉,风云变幻,无改的是事实和人心人性。
(林深数树)

原题《高岗自杀后,彭德怀林彪的表现令人感叹》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 ... 8161188527918055%22,%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晚年的李力群曾这么回忆:

我和高岗结婚,毛泽东是媒人。

我是江苏邳州人,1920年出生。我父亲做过国民政府的县长,我二叔却是中共党员。二叔比父亲还疼我,我考上徐州女子师范后,他常来看我。

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生们纷纷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二叔对我说:“要抗日救国,最好去延安。如果你和同学愿意去,我可以请我的领导朱瑞给你们写介绍信。”

于是,我拿着朱瑞写给林伯渠的介绍信,和四个女同学一起去了延安。我被分配到陕北公学学习。在那里,我入了党。我总盼着能上前线,为收复家园出力,可是总不能如愿。

1939年10月,我从中央党校毕业,在中组部部长陈云的办公室,他问我:“你毕业后想到哪里工作?”我回答:“想与同学们去前方打日本鬼子。”

陈云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只问:“你在中央党校时知道讲党建的人是谁吗?”

我说:“不认识,只记得是个高个子。”

陈云说:“他就是陕甘宁边区创始人之一高岗同志,现在就要将你分配到他那里工作。”

我听了之后,心里一下子泄气了。不是去前线我挺不乐意;另外,我觉得给我们讲课的那个陕北人有点土气,我也不喜欢。但共产党员要服从组织分配,这是党的纪律。我只得说:“我服从分配。”

于是,我就到了边区党委秘书处工作。一天傍晚,高岗来到我的房间,约我去杨家岭看望毛泽东。听说能见到毛主席,我非常高兴。那时候,我和高岗还不熟。

到了杨家岭,毛泽东不与高岗说话,而是一个劲地问我是哪里人、谁介绍来延安的、多大岁数。接着又向我介绍高岗是陕甘宁边区创始人之一,说高岗与刘志丹是陕北人民的领袖,我们都要向他们学习。因为他们,我们长征过来才有落脚点。

毛泽东问我:“高岗的话你能听懂吗?”

我说:“听不懂。”

毛泽东就说:“你现在被分配到边区党委工作很好,你要向他学习。以后工作和生活在一起,相处会很幸福的。”

听了这话,我心里一愣,不知毛主席说我与高岗相处、生活很幸福是什么意思。毛泽东留高岗和我在他家吃饭,桌上有一盘辣椒炒鸡蛋、一盆炒土豆和小米干饭。

我只顾埋头吃饭,也不敢夹菜,都是毛泽东不时给我夹菜。毛泽东对高岗说:“这个女同志是个很纯洁的青年学生,跑到延安参加革命,你要好好培养她,爱护她。”

当时我对高岗很尊重,但我们之间谈不上感情,我对他还有些害怕。所以,离开杨家岭后,我就不去想毛主席的话,一心一意工作。

不久后的一天晚上,王明、王若飞、习仲勋等几个人来,说有个晚会要我去参加。我不想去,他们说你一定要参加,王若飞还过来拉我。

我知道他们会拿我和高岗开玩笑,还是不想去。习仲勋就说:“你这个女娃怎么这么不懂事?”我不敢坚持,只好跟他们去了。


到了高岗办公室,他们将我按在高岗身边坐下。王若飞说:“今天我们是来为高岗办喜事的。毛主席说在杨家岭已经请了你们两个了,也宣布你们的结合是幸福的。祝你们白头到老。”

我一听这话,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我连什么叫结婚都不懂,害怕得直想哭——他们吃完、说完就走了,高岗拉着我一起送他们。直到走到我住的窑洞门口,我才放声大哭。高岗说:“你与我结婚,我会爱你,会把你当小妹妹一样保护、培养的。”

那是1940年元旦。与高岗结婚时,他35岁,我不到20岁。到1954年8月17日高岗自杀,我们在一起生活了差不多15年。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5-11 15:16 |只看该作者
【原文开头】
70年前,心理脆弱的他竟选择了自杀!他就是高岗(1905年—1954年8月17日)。高岗原名高崇德,字硕卿,陕西省横山县武镇乡高家沟村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
他是陕甘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众所周知他更是极具有争议的人物。整整70年前的1
954年8月17日,高岗自杀,终年只有49岁,而高岗两任妻子均很高寿,一位96岁,另一位100岁。
高岗第一任妻子杨芝芳,1905年12月出生,榆林市米脂县人。
杨芝芳从小缠足,没有上过学,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高岗大杨芝芳2个月,出生在陕西省横店,两处县城只有十几里的路程。
1921年,高岗和杨芝芳结婚。结婚之前,两人从未谋面,属封建式包办婚姻。结婚之后,高岗先后进入横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和榆林中学学习,年仅15岁的杨芝芳则留在家中操持家务。
高岗投身革命后,杨芝芳受到他的影响,1935年参加了革命,同年入党,曾担任边区被服厂厂长。在边区被服厂工作时,她带领延安的妇女干部买回布匹,自己染色,裁剪好式样,送到群众家里去加工,为部队提供服装。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杨芝芳负责后勤供给工作,她将为陕北红军准备的冬季服装,全部发给中央红军,并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被服厂经常受到边区政府的表彰奖励,杨芝芳还多次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1938年,她担任保育院院长,冒着枪林弹雨,率领着保育院干部,为培养和保护革命后代安全成长,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孩子们,后来都成为了新中国各条战线上的骨干。
也是在1938年,高岗出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书记。此时的延安已经成为抗日民主的一面旗帜,众多的热血青年涌入延安,高岗作为陕甘宁边区的领导,自然要经常出席各种会议,少不了和一些年轻的女同志接触。
杨芝芳的文化程度低,又是小脚,高岗对他越来越不满意,逐渐有了离婚的想法。不久以后,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厅长王子宜来找杨芝芳谈话,他说:“高岗活动很多,经常出头露面,你是小脚,与高岗一起出面不太合适,最好与高岗分开。”
就这样,杨芝芳与高岗离了婚。
新中国成立后,杨芝芳来到了哈尔滨,担任哈尔滨机关幼儿园主任一职;后来因为杨芝芳没办法适应哈尔滨严酷的气候,就向组织上申请想要调回陕西工作。组织上充分尊重杨芝芳意见,安排杨芝芳担任西安第一保育院院长职务。
杨芝芳曾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政协委员等职,后调入进京,仍然从事保育工作。她1978年离休,2001年5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杨芝芳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杨芝芳与高岗儿子就是高毅。
高毅后进入延安保小读书,1939年周总理因为骑马摔伤了胳膊,去苏联治病,高毅和陈昌浩之子陈祖涛、陈伯达之子陈小达、刘少奇的子女刘允斌、刘爱琴等人也都跟着去了苏联,在莫斯科的第二国际儿童院读书。
1951年年底,高毅回国,高毅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机械,这是高毅的兴趣所在。在哈工大,高毅认识了自己后来的妻子宋丽达,宋丽达是哈工大化学系的学生,她是中苏混血儿。
高毅夫妻毕业后在西安403厂从事技术工作,后调入北京某研究所工作。2019年,高毅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
高岗与杨芝芳离婚后,并没有马上再婚,直到1940年,他才与第二任妻子李力群结婚。

李力群(1920年12月--2020年4月),江苏省睢宁县人,父亲曾任国民党政府的县长,叔叔是中共地下党员。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在徐州女子师范读书的李力群和同学奔赴延安,1938年入党。1946年6月随高岗调中共中央东北局办公厅工作,筹办东北第一育才小学并担任校长。
1953年4月起先后在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小学教育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调配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学生管理司工作。
高岗自杀后,李力群历经种种磨难,每次政治运动大都会被牵涉其中。好在她都能及时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照,让她和孩子们一次次转危为安。
李力群晚年就丈夫高岗的问题,向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了申诉。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5-11 15:20 |只看该作者

(承接开头


高岗在延安做的两件大事


结婚后,我和高岗一起到基层做调查研究。记得一次去安塞,他不住招待所,却住进一个乡长家里。了解情况时,他们就盘腿坐在火炕上,装上一杆子长烟袋,乡长吸一口,高岗就接过来吸一口。我心里暗暗想:他怎么这样不讲卫生?


后来我问高岗:你怎么不开会、不做报告,就这样听汇报就完了?他说:这样与他们在炕上拉话,才能了解真实的情况,这就是我们共产党的工作作风。


高岗待我很好,让我有了依靠。有了家,也感受到家人的温暖,我对他也慢慢地由害怕变成好感,开始关心他的生活。慢慢地,我也了解到他的一些革命经历。知道他与刘志丹、谢子长一同战斗,多次死里逃生,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根据地。


高岗是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西北局书记。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一时间大家的生活十分困难。在边区政府召开紧急会议期间,有—天打雷,延川县代理县长李彩云在会堂里被雷劈至死。


有个老农就说,怎么没把老毛劈死?话一传开,延安公安处把这个老农抓了起来,说他是反革命,要枪毙他。高岗得知后说,不能杀,我来问问是什么原因。


陕甘宁边区原有150万人口,中央红军来了后,加上各地干部、青年齐聚延安,最多时增加了12万张吃饭的嘴。边区农民的救国公粮任务逐年增长,到1942年,陕北农民已经身负20万担公粮的重任。


边区本就地瘠民贫,老百姓种的粮食自己都不够吃,自然会抱怨征粮任务太重,一时便说出气话。高岗把情况向毛泽东做了汇报,说农民不是反对你,确实是负担太重了。


高岗向毛泽东提出,是不是把救国公粮从20万担减到16万担,4万担缺口可以通过搞大生产,号召军、民、党政干部开荒种地,自力更生,这样可以缓解陕北农民的负担。


毛泽东接受了这个建议,那位老农也获得了自由。高岗回来后,立即制订生产计划,带头上山开荒,延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高岗除了给农民减负,还制止了“抢救运动”。


1942年,由中央部署、康生领导的“抢救运动”,把一万多人打成特务、奸细。当时延安机关和学校“全线突击”日夜抢救,一时“特务”如麻,人人自危,有人被逼疯,有人被整得自杀。


这时,西北局机关一个公务员被打成日本特务,准备执行枪毙。高岗知道了,就去找毛泽东。他说,我不相信一个农村放羊娃出身的人也是日本特务,像这样“抢救”的话,谁都有可能是日本特务、国民党特务,就再没人把心思放在工作和生产上了。


这时,毛泽东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对康生说:停止“抢救”,不准再斗。毛泽东在党校鞠躬检讨,“抢救运动”才算慢慢平息。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5-11 15:2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春水秋霜伊人 于 2025-5-11 15:22 编辑


毛泽东:你去东北,不要担心我的安全


1945年,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谈判破裂后,改变了战略方针。中央在沈阳成立了东北局,书记是彭真。


毛泽东从重庆回到延安后,找高岗和张闻天去谈话。毛泽东说:


“老高,你是否可以暂时离开西北,去东北创建根据地?在陕北,你与刘志丹、谢子长对创建根据地是有经验的,东北的环境比西北更艰苦,日本人在那里统治多年,土匪遍地都是,气候寒冷。你年轻,身体好,到那里也是对你的考验。在西北,我毛泽东及党中央的安全问题你放心,这里还有贺龙、林伯渠、徐向前。你与张闻天一起去,你俩一个是建立根据地的专家,一个是党内的理论家,到东北后,前方有林彪、罗荣桓,后方有你们俩,我就放心了。”


高岗从杨家岭回来后,连夜召开西北局委员紧急会议,并调习仲勋来西北局机关主持日常工作。高岗和张闻天乘飞机去东北,但我们这些家属是走陆路去的。几经辗转,我带着孩子到了哈尔滨南岗的马家沟高岗住处,却没见到高岗。


到了半夜高岗才回来,我都快认不出他了。他戴着皮帽,穿着羊皮大氅,脚上绑着乌拉草,一身雪花,胡子拉碴,简直就跟东北胡子(土匪)差不多。


高岗衣服未脱就去抱孩子,吓得两个孩子哭着直往我怀里躲。我说:“你也洗洗脸再看孩子,他们都不认得你这个爸爸了。”


在陕北,我曾跟在高岗身边,亲眼看着他怎么联络群众,怎样做宣传工作。到了东北,他也是这样,和农民交朋友,讲解党的政策。


他们在东北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就消灭了土匪8万多人,农民分到土地,户均一头耕畜,一下子使东北人民心向共产党,我军兵力猛地增到23万人,比初进东北时增加了一倍多。


1946年东北局改组,彭真被调回中央,林彪任东北局书记,高岗任副书记。林彪在前方打仗,叶群和女儿留在家。有时叶群去前方看丈夫,就把女儿交给我带着。


林彪不太爱说话,不抽烟,也不喝酒,他指挥打仗时爱吃炒黄豆,所以就给女儿起名豆豆。林彪非常疼爱这个女儿。后来,林豆豆因为父母的问题受了很大委屈,但她也挺了过来,非常不容易。她有空就来看看我,至今没断过。


林彪主政东北局后,非常信任高岗。第一副书记罗荣桓因病去苏联治疗,林彪在前方打仗,后方的工作都交给高岗负责。他们合作得非常愉快,林彪常在一些将领面前讲:“没有高岗的配合,我打不了胜仗。”


1948年,我与东北局一同到了沈阳。


东北解放后,林彪率领第四野战军进关打仗,高岗接任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及东北人民政府主席。


东北局进驻沈阳。


四野走了,他们的子弟不能随军,东北局决定创办一所学校培养这些孩子。


张闻天找我谈话,要我做这项工作。当时我毫无思想准备,自己又没有办学经验,不敢接。张闻天说:“不会可以学。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学校就叫第一育才学校。”


听了张闻天的指示,我就去找校址,到各地请老师。到北京找老师的时候,我见到了徐特立老先生,他听说我办学,为我介绍了优秀教师,并鼓励我好好干。1949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育才学校办了起来。


自1952年10月我离开学校后,至今这么多年,许多曾从育才学校毕业的学生常来看我,这对我是很大的安慰。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5-11 15:22 |只看该作者


彭德怀说:高麻子,我真正认识了你的聪明能干


1949年10月,高岗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那一年他44岁。高岗虽任国家副主席,但仍兼东北局党政军一把手。3年时间,东北的制造业增长6倍。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彭德怀临危受命,出任志愿军司令员。高岗被任命主管志愿军后勤工作。彭德怀到了沈阳,跟高岗开玩笑说:向你这个地方首长报到。


在朝鲜战争中牺牲的志愿军战士都是就地掩埋,受伤的战士则从战场上抬下来送到鸭绿江边,让后方接收。我当时抽空去做一些救助伤员的工作,由于受伤的战士太多,后方根本接不过来,有许多战士就这么静静地躺在江边,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闭上了双眼。


当时我们住的沈阳三经路二号曾是杜聿明的家,金日成、彭德怀常到我们家开会。高岗在沈阳单独给彭德怀准备了一套房子,但他在我们家开会开到深夜,往沙发上一躺就睡了。


彭德怀生活简单,炒个辣椒就能吃饭。但他脾气不好,在我们家,彭德怀是用无线电联系前方的,我常能听见他大声骂人:“他妈的!他妈的!你怎么搞的?给我滚下去!”我问秘书:“彭老总骂谁呢?”秘书摇摇手说:“我们谁也不敢问。”


1951年,抗美援朝战局初定,彭德怀回国述职时路过我们家,我们留他吃饭。饭桌上,彭德怀说:“高麻子,我真正认识了你的聪明能干,干起事来不仅果断,也有战争经验。”


彭德怀回到沈阳时在干部群众面前一再讲:“抗美援朝胜利,功劳有高岗的一半,洪学智的一半。”到了北京,彭德怀也这么讲,尤其是在军委会上讲,还推荐高岗任总参谋长。这在后来都成了彭德怀、高岗“阴谋反党”的“罪证”。


抗美援朝结束后,我随高岗一起到了北京。刚进北京时,毛泽东要他住进中南海,高岗说,因为经常和计委的同志研究工作,来往中南海不方便。


毛泽东说,可以找个大一点的院子。就这样,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我们一家搬到了东交民巷8号,原法国驻华使馆的院子。


刚看到房子时,高岗有顾虑,觉得院子太大了,以自己的身份住在这里不合适。周恩来说再也找不到更合适的房子了,再说这也是毛泽东的指示。


1953年,周恩来见高岗太忙,家里没有人照应,就叫我不要工作了,把家里的事管一下。高岗每天早晨和晚上都会接到周恩来的电话,有时周总理还亲自来与高岗研究工作。


周恩来对高岗的生活很关心,怕高岗工作繁忙无法休息,就让总政治部组织文工团到东交民巷8号跳舞。我对此事不满意,对总理说这样高岗就更累了,得不到休息。总理说,一个礼拜一次,这样可以让高岗换换脑子休息一下。


1954年,毛主席去杭州,布置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召开四中全会,要求在会议上各自作自我批评。


但在四中全会上,高岗的自我检查没通过。一夜之间,高岗在东交民巷的住所“门前车水马龙,形成一个阴谋反党的司令部”,同时宣布高岗的政治生涯走到了尽头,这时他到北京才14个月。


2月15日,高岗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结束后,他回到家中不吃饭,不睡觉,只抽烟,一直趴在桌子上写。2月17日,备感冤屈的高岗申诉无门,他给周恩来留下一封托孤信后欲开枪自杀,被身边人及时阻拦。


中央立即成立“高岗管教组”,彻底限制了他的自由。高岗几次对我说,像这样活着不如死了算了,但就是放心不下我和几个孩子。7月下旬,中央办公厅有位领导找我去中南海谈话,那时我正怀孕五六个月。


到了中南海,那位领导对我说:“去医院做个手术,小孩就不要了。高岗就要搬走,你不能再跟他了。你要出去工作,要为自己前途着想。”


与这位领导人的一席谈话使我的心情愈加沉重。当晚,高岗知道了内情,露出了绝望的神情。他流着泪对我说:“我是冤枉的。我对不起你,你很年轻就和我结婚生了几个孩子……不要把孩子打掉,不要离开我。将来生活困难时,将孩子送到延安,让我妹妹抚养。”


8月17日早上,我发现高岗情况有些不对,怎么推他也推不醒。我马上叫小女儿去喊秘书,并立即给北京医院打电话,医生迟迟没来,也没人把高岗往医院送,就这样一直耗着。


我眼睁睁看着高岗的呼噜声由重变轻,再到无声无息,直至死亡。这一年,高岗49岁,我34岁,小儿子还在腹中。


高岗去世7个月后,他和饶漱石被定为“阴谋分裂党和国家最高权力”及“反党联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桩“反党集团”案件。


毛主席知道高岗去世的消息时在杭州,他的秘书叶子龙后来告诉我说:


主席得知高岗死了,心情极其沉重,寡言少语,给周总理打电话说要厚葬,要买最好的棺木,要土葬,不要火葬。


毛泽东还特别交代:高岗的几个孩子让中央组织部管,由国家抚养长大;要找个像样的四合院,配给一个厨师、一个看门的,让李力群带着几个孩子住。


高岗去世第二天,我和孩子就从东交民巷8号搬出来,几乎两手空空地搬到新街口一处旧四合院。生下小儿子后,我将四个大一点的孩子送到住宿学校,带着小儿子一起在家。没有暖气,夜里孩子冻得浑身发抖,直往我怀里钻。


搬到新家后,有一天,忽然有位解放军来看我,问我和孩子怎么样,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我问他是谁,他不说,只说有一个老头子与你在沈阳一起吃过饭,还住过你们家,是他让我来问的。


我问是不是彭老总,那人直摆手,示意说你知道就行了。彭老总那时也不如意,他还能想着我们一家,至今我都忘不了。


“文革”中,有一次,我看见彭德怀被学生从四川抓回来,头戴纸糊的高帽,绑在大卡车上,学生们一拳一脚将他打得鼻口出血。当时我觉得比打在自己身上还难过,心像裂开一样疼,怕被人发现,只好偷偷躲进厕所流泪。


1962年春,一天上午,单位人事司突然通知我,让我立刻回家,说有人找。当时我很惊讶,随即又很害怕,不知道又出了什么事,会不会又被关起来。


当我走到家门口时,看见一辆红旗轿车停在那里,从车上下来—个人是叶群。见到叶群,我又惊又喜,我说你怎么知道我住这儿?


她说从军队打听到的。她说:101(林彪在东北打仗时的代号)从杭州回来,叫我接你和几个孩子到毛家湾去,他想看看你和孩子们。


遇到有人关心,我心头一热。到了毛家湾林彪的住处,林彪正坐在客厅沙发上等着我们。林彪让女儿带我的两个孩子去电影室看电影,客厅里就剩下林彪、叶群和我三个人。


林彪问我:老高是怎么死的?


我说:吃了过多安眠药。


林彪又问:安眠药是谁给高岗的?


我说:是秘书每天发给高岗的。不给高岗安眠药,他睡不了。


林彪接着说:在东北,没有老高在后方打土匪、搞土改、动员群众支持前线,我打不了胜仗,部队不可能由几十万人增加到一百多万人。


林彪问我生活情况,问家里吃饭是否困难,他叫叶群给我带些大米、食油。


我说:林总,我和孩子们还行,主席、总理对我们都很照顾。


1959年,彭德怀受到批判,我被隔离了4个月,要我揭发彭德怀与高岗是如何一起进行反党活动的。1962年下半年,习仲勋、贾拓夫被隔离审查,我又被软禁3个月,让我交代高岗与习仲勋的关系。


1971年“批林批孔”期间,又让我揭发和交代高岗与林彪的关系。我不明白为什么党内一有领导人受批判,就要联系上高岗就要我交代问题?


后来我被下放到安徽省凤阳县教育部办的“五七干校”劳动。1971年,毛主席、周总理两次派人把我接回北京,回科教组(教育部改名为科教组)计划司上班。不久,国庆节来临,我突然接到参加国庆宴会和上天安门观礼的请柬。


后来,我被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相隔没几天,又被选为第五届政协委员,政治生活待遇提高了很多。


我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没有为党做出什么大的贡献,从来没想到自己会获得这种种荣誉。作为高岗的未亡人,我承受了党的深切关怀和爱护,其实这是党对高岗几十年为党、为中国革命所做贡献的肯定。


每每想到这里,我就悲喜交加,百感交集,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虽然受了那么多苦难,我们一家总算平安地过来了。1981年,我被恢复到原来级别,1987年离职在家休养,按副部长级享受医疗等待遇。


高岗去世后葬在北京万安公墓,当时周恩来说可以立个碑,写上“高岗之墓”。最后虽立了块碑,却没刻字。“文革”中,连这块“无字碑”也被人砸成两截。直到2006年经组织批准,孩子们才给父亲重新立了块新碑,刻上高岗的名字。


这么多年来,经历过那么多苦难,我从不怪任何人,也不恨任何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原则和做人态度。那些整我的人也并不是和我有什么仇,只是一时思想不受自己控制,做出错事罢了。


我知道高岗不是完人,也犯过一些错误,也许当时他自己还感觉不到,但是我们后来人可以指出来,可以引以为戒……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5-11 17:40 |只看该作者

高岗没有被平反吧?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5-11 17:54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5-11 17:40
高岗没有被平反吧?

林彪也没有。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5-11 18:01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5-11 17:40
高岗没有被平反吧?

我是读得泪流满面,一塌糊涂。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5-12 05:52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5-11 17:40
高岗没有被平反吧?

  没有,但现在有平反的趋势。不然,这文字也出不来。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5-5-12 08:0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5-5-11 18:01
我是读得泪流满面,一塌糊涂。


林老也太爱哭了(o^^o)

感情丰富型的男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5-5-12 08:03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5-11 17:40
高岗没有被平反吧?

“平反”这个词,现在看着,……有点怪异的喜感~!~~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5-5-12 08:30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5-12 08:03
“平反”这个词,现在看着,……有点怪异的喜感~!~~



“平反”、“拨乱反正”好像是对特殊时期的历史问题的专有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5-12 08:52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5-12 08:30
“平反”、“拨乱反正”好像是对特殊时期的历史问题的专有词。

就是专有词,才觉得“喜感”的,一些人心酸,一些人酸涩的喜感。。。。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5-5-12 09:24 |只看该作者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25-5-12 05:52
没有,但现在有平反的趋势。不然,这文字也出不来。

高岗、林彪都是老人家斗法的牺牲品。很凄惨。
读侦破小说,推理小说,故事是一样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5-5-12 09:25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5-12 08:02
林老也太爱哭了(o^^o)

感情丰富型的男人

谢谢。林是家乡人。高和毛换过帖。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5-5-12 09:27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5-12 08:52
就是专有词,才觉得“喜感”的,一些人心酸,一些人酸涩的喜感。。。。

屁股说话,脚是立场。绑架的不只是话语权,还有空间和利益。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5-5-12 09:28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5-12 08:30
“平反”、“拨乱反正”好像是对特殊时期的历史问题的专有词。

这个主题是扔给老梁的。发错了,才在六杂版。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5-5-12 10:28 |只看该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5-5-12 09:24
高岗、林彪都是老人家斗法的牺牲品。很凄惨。
读侦破小说,推理小说,故事是一样的。

高岗的问题有两点抹不掉:第一是严重亲苏,提出了由苏联派人管理国内一些建设的建议。第二他有点搞得东北自制的架势。说到底他和林彪更近一些。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5-5-12 10:32 |只看该作者
窥天瞳 发表于 2025-5-12 10:28
高岗的问题有两点抹不掉:第一是严重亲苏,提出了由苏联派人管理国内一些建设的建议。第二他有点搞得东北 ...

高岗好像说是反革命,死了,我们看到的宣传不一定是真的,内情到底是啥只能永远沉没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5-5-12 11:38 |只看该作者
窥天瞳 发表于 2025-5-12 10:28
高岗的问题有两点抹不掉:第一是严重亲苏,提出了由苏联派人管理国内一些建设的建议。第二他有点搞得东北 ...

应该说他他跟毛大哥更进一些。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5-5-12 11:40 |只看该作者
狮头鱼 发表于 2025-5-12 10:32
高岗好像说是反革命,死了,我们看到的宣传不一定是真的,内情到底是啥只能永远沉没了。

应该知情人许多还活着,没有什么沉没。还有原始档案。尊重结论是要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5-5-12 12:24 |只看该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5-5-12 09:24
高岗、林彪都是老人家斗法的牺牲品。很凄惨。
读侦破小说,推理小说,故事是一样的。

也不能简单地这么说。历史人物都离不开历史背景。彭德怀也是如此,他个人没错?但整成反党集团肯定不对。也是政治的需要。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5-5-12 12:34 |只看该作者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25-5-12 12:24
也不能简单地这么说。历史人物都离不开历史背景。彭德怀也是如此,他个人没错?但整成反党集团肯定不对 ...

那到底对,还是不对?哭笑不得……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5-5-12 14:11 |只看该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5-5-12 11:40
应该知情人许多还活着,没有什么沉没。还有原始档案。尊重结论是要的。

都过了70多年了,知情人早死光了,原始档案也不会公开。迷团只能等后世历史学家发掘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5-5-12 14:24 |只看该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5-5-12 12:34
那到底对,还是不对?哭笑不得……



这有啥难的,当时是对(或者说不得不),只能那么做,对错凭后人评说。

现在禁凭回忆录就说是错的,肯定是理由不足。历史就是历史,不能什么都翻过来。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5-5-12 14:4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狮头鱼 发表于 2025-5-12 14:11
都过了70多年了,知情人早死光了,原始档案也不会公开。迷团只能等后世历史学家发掘了。

不是。不是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5-5-12 14:4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狮头鱼 发表于 2025-5-12 14:11
都过了70多年了,知情人早死光了,原始档案也不会公开。迷团只能等后世历史学家发掘了。

不是。不是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5-5-12 14:4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5-12 14:24
这有啥难的,当时是对(或者说不得不),只能那么做,对错凭后人评说。

现在禁凭回忆录就说是错的 ...

谢谢你的交流。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5-5-12 15:09 |只看该作者

当时的知情人必是高级国家领导,起码30岁以上,要活到现在都一百零几岁,有哪个75年前就是国家高级领导人的活到现在了?没有嘛,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5-5-12 16:32 |只看该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5-5-12 12:34
那到底对,还是不对?哭笑不得……

  留与后人评说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