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官方表述及双边互动,中国与以色列的国际关系定位可概括为以下四个维度:
一、核心定位:创新全面伙伴关系
2025年3月,两国正式签署《中以创新全面伙伴关系联合声明》,确立该定位。核心是发挥中国市场规模与以色列技术优势的互补性,重点合作领域包括:
科技创新:人工智能、清洁能源联合研发(设立专项基金)
数字经济:2024年启动自动驾驶技术跨境测试合作
现代农业:滴灌技术在宁夏、新疆规模化应用
二、经济依存度持续深化
贸易规模: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254亿美元,中国是以色列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贸易伙伴
基建合作:中国企业承建海法新港(2021年运营)及特拉维夫轻轨项目,但美以"安全审查"限制关键领域投资
签证便利化:互发10年多次往返商务签证(2016年生效)
三、安全合作受制于地缘政治
历史挫折:1996年"费尔康预警机事件"因美国干预终止,以色列赔偿3.5亿美元
现行约束:
• 受美国《瓦森纳协定》限制,敏感技术转让被禁止
• 以色列年均接受美国38亿美元军援,制约对华军事合作深度
四、外交平衡策略
巴勒斯坦问题:中国坚持"两国方案",反对以色列侵占巴领土,2025年6月联合国安理会谴责以方侵犯伊朗主权行为
中东政策:同步推进与阿拉伯国家合作(如中欧班列经以色列延伸计划),避免选边站队
关键动态:2025年3月以色列新政府上台后,半导体、生物医药领域合作加速,但美方施压要求限制AI技术出口。中国外交部2025年5月更新国别资料库,仍将中以关系表述为"创新全面伙伴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