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首诗非以咏残花为主题,不过是借花残花起兴而已。
首句由暮春残花饮泣起兴,点明时令,渲染大好春光已经逝去的凄清气氛,次句紧承首句,写青年人在万花凋谢的暮春时节的伤时恨别的幽怨,春光易逝,难以留住,激超人的失落感。“谁非”强调此情此感的年青人之常情,谁也不例外,人人皆然,当然诗人自己也是如此。
时光易逝,青春盛年必须珍惜,面对暮春凋零景色满怀惆怅的年青人今后应该怎样,诗人对这个更为切实的现实问题深为忧愁,因为纵有凌云抱负,却无能展翅奋飞,只能独自空做幻梦,而长此下去,即便是再闪光的宝钗也会落满尘灰暗淡无光。这样的怨叹一方面见出诗人因时光消逝有志难申的苦闷,同时也强烈表现出诗人渴望早日实现理想有所作为的殷切心愿,“若但掩关劳独梦",应该明确是一种怨词,是怨恨时势不给人实现志向的机遇以至使人总是困居家门不得伸展空做幻梦,并非是批评一个人孤芳自赏,因为这样以宝钗空锁暗室为比况的寓意一般说来都是指的有才难逞,在古诗中是常见的,李商隐的情况正是如此,他绝不是自甘沉沦,愿意困居家门,但一直失遇,宝钗闲置,眼看要被埋没,自然愁闷怨叹,由此可见当时社会有才华青年的苦闷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