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5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考虑到大多数选民文化程度不高,而且很多人不识字,边区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了多种投票方法:识字多的选民用票选法,识字不多的选民用画圈法、划杠法,完全不识字的选民用投豆法。黄豆产区用黄豆,黑豆产区用黑豆,绿豆产区用绿豆,我国不生产豆类的南方地区也有其他代替物。豆选所用的碗,像豆选的豆子一样,并不是固定统一的,而是具有地域差异性,有的用瓷碗、土碗,有的甚至用纸糊的碗。豆选一般是采取差额选举,只有个别采取等额选举。选举结果的统计,也就是数豆子,一般是得到豆子多的候选人当选,而且根据豆子数的多少来排职序。例如村选中,豆子数最多的人为村长,第二多的人为副村长。
1943年麦收前夕,在鄄城县旧城集为了让老百姓行使民主权,旧城村在纪登奎和万里的主持下,从选村长开始,用黄豆当选票,瓷碗当票箱,开始“豆选”,冀鲁豫边区第一个真正的民选村政权在旧瓷碗中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