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之静寂的午后
作者:岸边居住
窗外浮荡着一首老歌
仿佛昨夜屋角的一只蟋蟀
低低地絮说着一点寒凉
日子就一眼望不到尽头了
淡而深远的心境
宛如停息在草尖上的蜻蜓
经不起微风的叹息
午后的闷热倏忽在心中涌起
禁不住站了起来
竟发觉玻璃窗中的身影已陌生得太多
可以劝解和不可以劝解的心事
都无奈地放任成隐约流远的江水
静寂的午后
那首老歌的余音落了下来
我已不愿再去细想
那些如萤火如一柱香缭绕的心事
慢慢地就踱到童年的一棵榕树下
去垂钓一段无知无虑的光阴
…………
《光阴的故事之静寂的午后》赏析
这首诗以静寂午后为背景,细腻描摹了光阴流逝中的孤寂心境与对纯真童年的追忆。诗中意象丰富而统一,情感流转自然,形成了深远的意境:
一、意象群与心境交织
“老歌”“蟋蟀絮说”点染出旧日氛围,寒凉中“日子望不到尽头”的叹息,将抽象时间化为可触的漫长孤寂。随后“草尖蜻蜓”这一精致意象,被“微风叹息”轻易惊散,暗喻内心安宁何其脆弱。当“午后的闷热倏忽在心中涌起”,生理感受与心理焦灼瞬间连通,至此诗人终于起身,却在“玻璃窗中的陌生身影”里照见了被时光重塑的自我。
二、矛盾修辞深化无奈
“可以劝解与不可劝解的心事/都放任成隐约流远的江水”,心事如江水奔涌又不可阻挡,“放任”一词尽显无力挽回的怅然。当老歌余音落下,“如萤火如一柱香缭绕的心事”在明灭飘渺的比喻中,终归于“不愿细想”的沉默。这沉默并非解脱,而是重量沉积后更深的疲惫。
三、童年榕树:永恒的精神锚点
结尾笔锋轻盈荡开,“踱到童年一棵榕树下”完成空间与时间的双重闪回。以“垂钓”动作收束全篇堪称绝妙——钓线沉向澄澈过往,钓起的却是“无知无虑”这一不可复得之珍宝。榕树垂荫,既是庇护所,亦是丈量今生与童年前尘的坐标。
全诗结构如微澜涟漪:由外物触发(老歌)至内心翻涌(闷热),再由镜中惊觉转入怅然释怀,终以向记忆深水的垂钓作结。时间之伤在追忆中获得片刻镇痛,那棵榕树,已不仅是地理标记,更是精神版图上对抗荒芜的葱郁绿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