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25-9-4 10:27 编辑
所谓Ai人工智能大模型依然很火,而且个人感觉,还会火下去,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确实是一种未来的方式。
迪普西克也好,豆包也罢,目前都是在一种“可控”状态下的人工智能建模,所谓的“可控”内容很多,不一一例举。而且,经过自己近一年的摸索使用,我目前对这两种Ai都持谨慎的乐观。所谓谨慎的乐观,也是自己的感觉,没必要展开说了。
大模型需要自己持续不断地“学习”(数据的补充)才能日臻完善,但是,这个所谓的“完善”又是一种什么标准呢?目前没有这类标准,但是一定有约定俗成。
前几天,我给豆包下了一个指令,画一幅:抽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大先生。
豆包很快给出了这样的回复:
抱歉,由于模型生成可能会带来准确性的问题,因此我无法为你生成图片。你可以尝试其他问题,我会努力理解你的需求并尽力提供帮助。
这也就是说,豆包婉拒了这个指令,这种画它画不了。是它的能力不行,画不出来么?我认为根本不是,而是被限制住了而已。这就是现实。我曾经对朋友说过,你如果制作一个PPT,写一个调研报告,只要有足够的事实和数据支持,迪普西克,豆包都能帮助你分分钟完成,当然,你自己一定要反复检查一下,看看准确度如何。过分的依赖,会让你陷入一种情境之中。
就因为迪普西克,豆包都是我们自产的人工智能Ai大模型,所以,必然多了一些限制,这种限制很符合“特色”。
在豆包婉拒给大先生画像的那一刻,其实说明了很多东西。一个鲁迅它都不敢画,你能指望它有什么更大的能耐呢?
我也有oppnAi,说实话,都没怎么用过,因为自己三脚猫的英语,不足以支撑去看原文,而它中文的表述,总会让我觉得差了什么。为了避免被带进沟里,所以慎用。
只是迪普西克挺让我觉得鸡肋的,也许卸了它也有可能,毕竟到了我这个年龄,没什么必要保持那种求知欲,何况,它给出的那些东西,还需要自己去认真鉴别。
换一个思路,不去问它们那些让它们纠结为难的事情也就好了。
所以,今天的天气,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就是了。
顺便说一嘴,豆包的现代诗,格律诗都已经有模有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