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秦鲁子 于 2025-9-5 19:40 编辑
老人、风筝与蝴蝶
西安老动物园的东面,有一座大土包,据说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之陵墓。在墓地的北面,有一片空旷的田地。早先当地人在这片地里种小麦玉米,如今已被散步的人踩成了一方休闲场地。墓地的东南北三面,都是大约十米高的悬崖,崖畔长满野枸杞、榆钱树、构树、野菊花等杂草树木;而其西面一侧,大片倾斜的土地与动物园隔着围墙相连。
我毕业、工作一年多来,每逢周末无事,就会到那里散步。时间久了,就相识了一位放风筝老人。他时常独来独往,只要天气晴好,就会来这里放风筝。
每当他放线伫立时,就像一尊饱经风霜的雕像。岁月无情地在他脸上刻下深深的皱纹,那一道道皱纹宛如无言的竹简,在向过往的注视者娓娓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他那青筋突起的双手,会紧握住风筝线,而色彩斑斓绚丽的风筝,在白云间自由地舞动,与澄澈的蓝天相映成趣。风筝宛如老人放飞的梦想之舟,向着天空那无尽的深处不断地延伸,似要探索苍天的奥秘。线的这头是老人满是沧桑的手,岁月在手上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那头是在风中跃动的希望,如同跳跃的音符奏响生命之歌。
有时候,几只蝴蝶会翩翩飞来,它们像是从童话世界里飞来的精灵,那五彩的翅膀在阳光下折射出迷人的光彩。它们会在草木间轻盈地穿梭,时而轻轻地落在枝条上稍作休憩,时而又欢快地振翅高飞,像是在和空中的风筝俏皮地嬉戏。在这片广阔的田野里,蝴蝶像是自由与美丽的完美化身,所到之处仿佛都留下了梦幻的光影。在这深秋的天空下,风筝和蝴蝶宛如两个不同世界的老友,久别重逢后相谈甚欢。
那时候,老人浑浊而又温和的目光,会紧随着蝴蝶的身影,眼中不经意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或许在那一瞬间,他穿越了时空,回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吧。那时的他,也曾像这只蝴蝶一般,在生命的田野里自由地奔跑、嬉戏。那时候,世界在他眼中就像这无垠的天空一般,令人心驰神往。他也曾像这风筝一样,怀揣着梦想,向着未知的远方勇敢地飞翔……
有时候,大风起了,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开始撒欢。风筝会在狂风中摇摆不定。老人却不慌不忙,熟练地控制着风筝线,微微地拉一下又松一下,让风筝在狂风中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他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已消失不见,只剩下他和那风筝,他们在与风进行着一场无声却又激烈的较量。而蝴蝶似乎也感受到了风的力量,它们不再随意飞舞,它们会紧紧地抓住草木枝叶,小小的身躯在风中微微颤抖,却又顽强地抵御着风的侵袭。风在旷野里呼啸而过,发出阵阵低沉的怒吼,像是为风筝和蝴蝶奏响的一曲激昂的交响曲,每一个音符都在空气中跳动。
当风势平息下来,蝴蝶再次舞动起来。它们竟会围绕老人欢快地飞转几圈,五彩的翅膀在阳光下闪耀着胜利的光辉。老人也会心领神会地开怀大笑,每一道皱纹都被笑容填满,洋溢着温暖与欣慰。他轻轻地拉动风筝线,风筝在空中做出了一个优美的弧线,像是在回应蝴蝶和老人。风筝和蝴蝶,一高一低,一静一动,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田野上空,共同演绎着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
在这片郊外田野里,老人、蝴蝶与风筝构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的温馨画面。老人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老去,但他的心中依然有着对自由的执着向往,那风筝就是他心灵深处永不磨灭的寄托。蝴蝶则用它短暂而绚烂的生命,演绎着自由与美丽的永恒真谛。它们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相遇、相知,每一个瞬间都在共同编织着人世间最动人的故事,让这片田野充满了诗意与温情。
每当夕阳西下,老人就开始缓慢地收线,风筝缓缓地落下,如同倦鸟归巢。蝴蝶也飞向了远方,消失在麦田的尽头,它的身影渐渐模糊,却永远留在了老人的记忆里。老人带着他的风筝,一步一步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下被拉得很长很长,那是岁月留下的长长的影子,摇曳成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久久地刻印在这片深秋的田野里,逐渐幻化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秦鲁子作于1994年12月底
刊发于2000-9-16《健康导报-家庭周刊》第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