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知音 于 2025-9-17 10:12 编辑
东北跟南方不一样,东北的粮食、蔬菜都是一季,春种秋收一年一度,那么春天吃什么菜呢?储菜、预制菜。
常言道“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记忆中我母亲的预制菜从秋天开始的。
预制菜第一道,就是晒,晒各种干菜,凡是吃不了的菜都把他们晒干:西葫芦沿圆周切成一条延绵不断的长条,挂在晾衣架上晒干;茄子,切成蜂窝状铺在平板上晒干;豆角不能生着晒,要蒸熟了再晒;最好吃的是晒的干白菜,春天的时候把干白菜用水煮透煮烂,攥干水分,蘸蒜泥吃,特别下饭,比猪肉还香。严格滴说这些不能算是预制菜,也不能说是半成品,只是一种储存蔬菜的“智慧”。
预制菜第二道,就是腌(东北主要是腌咸菜),虽然看似什么都可以腌,但也是有讲究的。每家都有一个咸菜缸,据我观察总结,土豆、茄子、豆角、芹菜这类的不能腌(不知道肿么回事)。萝卜、辣椒(青辣椒红辣椒)、疙瘩是咸菜缸里的常客,偶尔可能有人家也腌点白菜。冬天、春天没有菜的时候,炒一盘咸菜条,就大碴粥吃,给西贝都不换。
预制菜第三道大菜就是积酸菜。积酸菜是大工程,需要全家齐上阵,用家里最大号的大缸,烧一大锅开水,把白菜的老帮去掉根砍掉,白菜整根放开水里面烫透,再捞出来凉凉,然后一颗一颗码在大缸里,这时候我父亲上场了,要光脚上去把白菜踩实,脚上套没套塑料袋儿我是没注意。踩实的第一个作用就是装的多、第二个作用就是白菜不烂;码了满满一大缸白菜大概需要200斤吧(约)。好了,这一缸酸菜从冬天吃到春天,可做馅、可做汤、可炒肉、可烩骨头,白吃不厌。
真正的预制菜是春节前杀猪后,先靠猪油,把猪身上的油脂都摘下来炼成油,油炸炸给孩子吃了,荤油装在小坛子里,可以吃一年(每次炒菜用手指肚那么一小块)。然后是煮肉,肘子、血脖、囔囔踹等不好炒菜的肉统统烀烂冻上,来客人的时候片5片肘子加几片肥肉用小盘子騰一腾就是一片美味,一个肘子能吃一个正月。烀肉的汤做烩菜,通常是用酸菜、白菜、粉条等,烩菜装在一个大的瓦盆里放在阴凉的地方,这些菜是我们吃的,每次热一碗就粘豆包吃。
还有一种东北特有的预制饭---粘豆包。
入冬之后一定要等到外面上冻了,家家开始“淘米”,就是大黄米用水掏干净,去电磨家磨成粉;再按比例淘一些大碴子,去红珍家磨成粉。冬天的晚上火炕烧的特别热的时候,黄米面掺上玉米面,用水揣成半干的状态放在很大很大的瓦盆里,蒙上大被子“发面”。第二天早上面就发好了,忘了用不用碱了。在昨天晚上发面的时候就已经煮好了芸豆,把芸豆揣碎,用我们的小手开始攥豆馅,这个也是全家齐上阵,看谁的豆馅攥的又紧又圆又光滑。
下一步就是把面和馅包在一起上锅蒸,蒸熟之后用小板把豆包一个一个“揭开”,摆在盖帘上拿到户外去冻着。冻了之后能掰下来了,盛在柜子里(或缸里)冻着。冬天吃的时候要头一天晚上先捡回来化着,第二天早上在蒸一下吃。粘豆包是我父亲的最爱。
(没写完,下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