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以前孩子在天津读书时的老博文,今后有时间的时候一定重新写一篇支持牡丹!
孩子们上的是寄宿学校,本应该是昨天周日去学校的。因为我来看他们,所以改在今天(周一)早上由我二嫂开车送他们几个去学校。
孩子们早上5点半起床,洗完脸、刷完牙,侄女儿就把早点做好放到了桌子上。
我母亲已经快80岁了、也是一早起来,帮着忙活。
外面是一片漆黑,冬天嘛。
可是我母亲一直在对我说‘看,孩子们多辛苦,这么一大早’。
‘孩子们辛苦吗’?我问。
‘怎么不辛苦,天这么黑、又冷’母亲心疼的说。
别人家的孩子,咱是没有什么发言权。
就自己的孩子们来说、和我小的时候相比较,也许是学习上比我辛苦,但是在生活上绝对要比我幸福不知多少倍。
我小的时候虽然是不学习,但是学校还是要去的。
记得我们家刚刚从郊区搬回到市区的时候,我正好开始上初一。
从家里到学校要1个多小时。我那时候也是要每天6点来钟起床,没人给做早点吃的。早点也就是拿个馒头、夹上点咸菜,一边吃、一边去赶公共汽车。
那时候我要坐的是一种大红色车头的、被大家昵称为‘大红头’的17路公共汽车。因为是从市区开往学校所在郊区的唯一一辆公共汽车,所以等车的人很多。那时候也没有其它交通工具,光是排队就至少要20分钟到半个小时。
我母亲当然也很清楚地记得我那时候的事儿。
所以我问我母亲‘他们现在,和我小时候比起来不要比我不知要强多少吧’。
没想到母亲说‘那时候你都多大啦’。
‘我多大?,我不也就是上初一吗’我回答,
‘那也不一样,现在的社会多乱’母亲说。
我无语。
这社会乱和早起算辛苦有什么关系吗?
而且孩子们也不觉得早起一会儿辛苦,反而会觉得要比早去一天学校幸福,因为可以在家里多玩一个晚上的游戏之类的,还可以多看一个晚上自己喜欢的电视之类的。
对于孩子们来说只是他们的奶奶觉得他们辛苦啦。
认真想想,其实孩子们的心里可能本身没有对辛苦、或者说是不辛苦下过什么标准,就是因为大人们对他们的‘心痛’、才开始对很小的事情都要感觉‘辛苦’。
我们这一代人,正好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大人们都忙着‘闹革命’,能有几个家庭会有时间去认认真真的去照顾孩子。
所以我们这一代出了那么多的‘血色浪漫’。
其实和那个时代比起来,现在的大人、做父母的才真正叫做辛苦。
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伺候孩子的衣食住行、业余爱好,还要惦记着孩子们能否健康成长,能否将来适应社会环境,能否出人头地。
现在大人们、做父母的同志们把孩子们自己该做的全都仔仔细细的给安排好、有的还要替孩子们做好,让孩子们变成了温室里的花朵儿。
所以、为了孩子们能够在将来经的起风雨的起见世面,应该多给孩子们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给自己安排一下自己的事儿的机会。
现在的孩子们辛苦吗?
孩子们也许不辛苦,
孩子们也许是‘心苦’,因为孩子们的许多许多都在大人们、父母们的‘精心安排’下生活着。
做为我们这些大人们、父母们,应该给孩子们更多的自由,给孩子们自己‘辛苦’自己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