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实和尚 于 2010-4-20 13:46 编辑
怎么也想不通,韩寒被美国《时代》周刊提名为年度人物2010年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而且票数一直上升,一度超过美国黑人总统奥巴马。
凭什么呢?韩寒不就是连中学也没有读完,写了几本书,飙了几次车而且翻了一次车,在博客中嘻皮笑脸插科打混指着葫芦骂瓢当着和尚说秃子披着一头长发的20多岁的年轻人吗?
韩寒曾被《时代》周刊认为是“中国的文艺坏男孩”,这个坏男孩被提名为2010年度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时代》官方理由是:这位27岁的年轻作家在出版以自己的中学辍学经历为背景的第一本小说后一炮而红,成为中国最畅销的作家之一。
这个理由有点勉强。如果说书畅销,韩寒的《三重门》肯定不如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如果说娱乐性,他好像也不如本山赵大叔,更不如512汶川大地震后山东作协副主席王兆山写的光辉灿烂诗篇“纵作鬼,也幸福”。
所以,新华网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美国《时代》周刊高度近视:韩寒“引领全球风潮”?
文章拿韩寒的文品与人品说话,抨击了美国《时代》周刊的近视。文章是这样说的:
先说文品。韩寒的作品充其量只能算作一般化,有的还裹挟着颓废气息。与精品相比较而言,韩寒的作品是废品、赝品、次品、危险品。一只母鸡喋喋不休夸张地鸣叫,使人们对它下的蛋产生了怀疑,于是趣之若鹜争先察看。其实就是一颗普通的蛋,甚至比普通的蛋还要小些,决不是“羊群中出了个骆驼”。可它与众不同的鸣叫使得缺乏鉴别力的人们不知道鸡蛋哪头大哪头小了。
再说人品。韩寒思想极端,给青少年灌输不健康不道德的东西。“我的‘第一次’男女关系发生在高中”这是韩寒告诉人们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早恋或者偷食禁果,无论什么样的年龄,只要双方喜欢,心甘情愿就可。”
所以,新华网的结论是:美国《时代》周刊真能搞笑,韩寒浅薄的作品和人品能引领当今全球“艺术与娱乐”风潮?
也还有评论家认为:韩寒的全球影响力来自常识,他拥有的不过是俊朗的外表和同样俊朗的文字表达,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影响力”,是传媒界“炒作”的某种成果……至于韩寒的“粉丝”也只局限于一些懵懂少年和少数喜欢逃学或像韩寒一样辍学的青年。
其实,太认真了。本来就是娱乐,美国的《时代》周刊只是本周刊,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把它他成娱乐就得了。退一步来说,哪怕是娱乐,能把一位27岁的中国年轻人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中国人应该感到高兴才是,有些人,怎么就像一只母鸡喋喋不休夸张地鸣叫呢?如果这样喋喋不休夸张地鸣叫使人们对它下的蛋产生了怀疑。
有些话是不太好明说。美国《时代》周刊没有明说,我们有些人也没有明说。
韩寒的影响力,绝不是《三重门》这畅销书,那本书畅销是畅销却没有多大价值也是实话。韩寒的影响力,在于他的博客,他的博客有二百五十多篇文章,每篇都有百万人次以上的点击量,总计已达三亿四千多万人次的点击量,而这些博文,多数算得上时评。
美国《时代》周刊认为韩寒是“中国的文艺坏男孩”,而有些中国人呢,却认为韩寒是国王的新衣中说真话的小孩。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先生在深圳讲演时曾经指出:现在的中国大学教授加起来对公众的影响力,赶不上一个韩寒……就公共事务而言,别说官方,就是整个知识界,其影响都不及一个韩寒。
于是有人问:在中国的教授和时评作者的行列,卧虎藏龙,比韩寒见解深刻、对中国社会的洞察深刻的,大有人在,为什么惟独韩寒占了上风?他的新浪博客点击量3亿多,当之无愧地成为公共知识领域世界第一名博。
有人问也就有人回答,因为那些官员、教授、学者、时评家全是在说假话说空话说大话,而韩寒是在说真话说实话说小话,他一直在自由自在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用自己的语言告诉别人,皇帝没有穿新衣。
对于这件事,韩寒自己怎么说呢?他说:我经常非常的惭愧,我只是一介书生,也许我的文章让人解气,但除此以外又有什么呢,那虚无缥缈的影响力?在中国,影响力往往就是权力,那些翻云覆雨手,那些让你死,让你活,让你不死不活的人,他们才是真正有影响力的人。
韩寒这句话,有点常识性错误。《时代》周刊把他列为2010年度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是把他列为艺术娱乐类的,权力类的是另一批人,这两者是根本没有可比性的。
我们有点相信,韩寒的票直线上升,是缘于一些懵懂少年和少数喜欢逃学或像韩寒一样辍学的青年,他们根本不知道鸡蛋哪头大哪头小。美国的青年根本不懂韩寒,他们根本不理解韩寒为什么用那样的方式说话,他们也根本不知道鸡蛋哪头大哪头小。
如果有选择的话,我宁可选择山东作协副主席王兆山。尽管韩寒也写了百来万的文字,而他的影响力,完全比不上我们的作协副主席仅凭一首“纵作鬼,也幸福”光辉灿烂的诗篇,娱乐了全天下的人,流芳千古。
2010-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