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秋江 于 2010-5-11 12:40 编辑
初入政坛的龙三爷
文/秋江
“巴人面庄”隔壁开杂货店的老板找到龙三爷,说要到市里去发展,想把门面转给他。龙三爷一听,喜出望外,正是他巴心不得的事,生意特好,早就有扩大的心思。如此正中下怀。但心里又有几分担心,记得去工商申请执照时,人家告诉他开面店可以请五个以下的工人,这是政策对个体户的规定。他怕搞大了,万一哪天一变,成了个剥削阶级,那滋味,没尝过可看到过,不好受。为此,他专门去找了趟赵漫云。赵漫云一听笑了:你别光钻在钱眼里去了,也看看报纸,关心下时事,你赶上好时候了,国家正大力提倡个体经济,你没看到报道市委书记过节看望个体户吗?把心放到肚子里,好好经营好你的面庄。
不久,区里树个体户的典型,有线广播的记者找到了龙三爷,对他进行采访,要他谈谈他发家致富的经历和体会。他一听连连摇头,死个人都不干:我什么时候发了?我什么时候富了,南瓜还没起蒂蒂。挑个小面,等于打个饭平伙。你看看,我穿的在身上,吃的在肚子头。其它就一无所有,发哪门子家?致哪门子富哟?
记者一听,还能不知道龙三爷那点心思?不就是怕显了富,收入高了,税务的来了,要多收钱,工商的来了,要赞助。就耐心的给龙三爷做起了思想工作,认真讲解党的富民政策。龙三爷坐在那儿,一付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正收不了场,赵漫云走了进来,问明所以,将龙三爷拉到一边,一阵好训。
龙三爷说:别的我不懂,人怕出名猪怕肥的道理我还是晓得。把我说成条肥猪,不是哪个都可以走来啃两口了?
赵漫云哭笑不得,说:你不懂广告,未必还没见过广告?中央台早开始打了,人家企业还要哭着喊着去送钱去做,他这是不要你钱为你扬名,帮你做生意,你还做出付要死不活的样子。傻呀,你!
可以给他讲?
当然可以。去吧,想呀想的说,你那些邪门歪道就别显摆了。
没几天,龙三爷的事就上有线广播了。他拉了条凳子坐在喇叭下听得眉开眼笑。还美滋滋的想,农场的人也听到了吧?
“巴人面庄”有了名气,生意一下又增了两成。
连天的暴雨让区里好几个乡遭了灾,政府号召支援灾区,各行各业都展开了捐助,龙三爷有点为难,如今大小也是个名人了,捐少了,怕人笑话,捐多了,辛辛苦苦找来的钱,又不是水冲来的,风吹来的,拿出去又有点心痛。他又去找赵漫云打商量。
赵漫云想了想说:你就捐一万吧。
龙三爷一听,脸都涨红了:你一下就要我送个万元户出去呀?如今的人大起胆子才说句争取当个万元户。我早就晓得,出名没得点球好处。
赵漫云说:人要有良心,如果不是政策好,你手扶式开不成了,不还在农场拿七、八十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吗?头顶三尺有神灵,助人为乐是我们民族的美德。何况,你如今手头也有了个七八万了吧?
龙三爷望着赵漫云清秀可人的脸笑了:怎么我有多少钱了你心里都那么清楚呢?好吧,好吧,捐一万就一万吧,就当我晚开业一个月。多做好事多积德,二世又变婆婆客。我听你的。
都三十几岁的人了,还是没有个正形,现在条件也可以了,早点找个朋友把家安了吧。别挑花了眼,差不多就行了。你到底想找个什么样的,我也好跟你留意留意。
像你这样的就行了,我一辈子就烧了高香了。
一万元的捐款让龙三爷又风光了一把,连市报都惊动了,为他发了消息。区里更是一遍又一遍的报道他“致富不忘政策好,大力捐助受灾人”。抗洪救灾结束,他被评为抗洪救灾先进个体户,出席了市里的表彰大会。龙三爷还真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典型。
年底,龙三爷接到通知,他被当选为区里的本届政协委员。怎么选的,他不知道,政协委员做些啥子?他搞不懂。赵漫云说:好事,参政,议政。国计民生,国计,看来你是说不出什么所以然,但百姓的事,你到是可以下情上达。
春三月,伴着欢乐的乐曲,龙三爷提着大会发的文件袋走进了大会会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