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电影《鸟的迁徙》影片的开头有这样一小段旁白:“候鸟是一个承诺,对回归的承诺,在数千公里的危险旅途中,只有一个目的:生存。迁徙就是为了生命而战。”这段话可以作为余华的《活着》的潜台词。而之所以提《活着》,是因为,临窗的随笔小说《山岗周》总让我不由自主想起它。两者相比,显而易见具有很强的联系性。
类同的是故事的表现手法及所流露的沉重感。作品的沉重感其实并不是由作者所提供的悲剧性的故事造成,毕竟比如《活着》中的主人公先后亡家、丧子、失妻这样的故事并不特具轰动性,再而“故意渲染”的表达方式应该也不是作者所擅长和推崇的。临窗和余华一样,所使用的手法只是叙述,都是以一段情景为基点,展开故事的情节。都是用一种近乎淡漠的语调慢慢叙说一些真实的并不正常的故事,作者暗隐的情绪就在这种娓娓道来中悄悄侵入了读者的阅读,到达内心。可以说,临窗和余华一样,都是用一种渗透扩张的表现手法完成和将要完成一次对生命价值体现的哲学追问。
不同之处之一是故事性。《活着》从头到尾讲的福贵悲剧性的一生;临窗以“我”为基点,展开两条辅线,将三辈人的故事穿插叙述,完成了从爷爷到爸爸再到“我”三辈人从软户到强者的渐变。另外,临窗在文中大量运用的温州方言及民风民俗的完好烘托,也是一个不错的看点。
两者的主要不同在于作品所表现的精神。《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作者余华这样解释活着:活着不是呐喊,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而临窗却赋予了他的小说一种自尊顽强和反抗的生命力。《活着》讲述人如何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细细的头发负担千钧的重量,它也没有断。《山岗周》却是用一根发丝的力量掀翻了压在精神上的千钧之石。
对比来说,《活着》宣扬的是生命的忍受,《山冈周》说的是对生命尊严的抗争。《活着》显现了生命的存在,而《山岗周》却是追求生命价值的体验。余华关于“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说法正照应了泰戈尔所说那句话:“我的存在是一个永恒的奇迹,这就是人生。” 而《山岗周》立足之上,追寻生命的本质,又超越本身,不惜用生命捍卫尊严。
读活着,让人很容易想起小草,小草延续生命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无论压在它们身上的是一块巨石,还是其它看似多么坚不可摧的障碍物,它们总能弯弯折折地寻求着裂缝生长出来。而看临窗的山岗周,则使我好像看到了一棵大树,怎么从小树苗的破土萌芽到渐渐长大,直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盘根交错苍劲有力地生长在坚实的大地上。
所以,我读临窗的《山岗周》比起余华的《活着》,更觉得感动。
当然,临窗的作文词句比起余华的简练质朴,还嫌粗糙。不过,据作者说,文字的修饰是后期的工作,还可期待。只另外说看框架结构,三代人的故事似乎是要结束在首节“我和父亲”和族人的斗争胜利中,而不是作者自勉自强的现实成就中,这多少削弱了作品的力量。另外,温州方言的大量使用及释义,虽说丰富了作品枝叶的脉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快感,针对这一点来说,如果作者能在每个章节下面,用小字加以旁注,就会好多了吧。
另有评者说临窗的文采不够斐然,对此我有不同意见。首先,临窗的文字风格还是很平实大气的,而同时,这部小说的文字风格,也正适合这种简练质朴所彰显的厚重的文风,至于所谓的文采斐然只会给此文造成华而不实的感觉。另外,诚然文采是写作需具备的条件,但远不是其根本条件。比如对于那些成名作家,如果单从文采好坏来评析他们的写作特点,反而是贬低了他们的写作成就,其实什么文采恐怕是连他们自己也会不屑一提的。因为但凡是流芳百世的优秀作品,它们的卓越之处无不在于其源源不息的生命力和由此体现出来的超群的思想性和感染力,而作者丰厚的生活底蕴和人生阅历以及他们在文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才是他们得以扬名及其作品经久不衰的真正原因。很显然,这一点,临窗做到了。这远远可以弥补他在文采斐然上的那一点欠缺。所以也可以这么说,如果临窗这部作品将来能够成功上市,则胜在他所赋予给了作品的生命力,胜在思想,而不是纯粹的文学。
于此,想起以前看过的一则新闻,椐报道说:现代很多著名作家都称有些名著让他们心烦的不得了,都甚至恨不得放把火,将它们统统烧掉。比如英国专栏作家西蒙说他有次度假带了《罪与罚》,结果把它丢进了游泳池,有的说狄更斯的书“怪里怪气,故作忧伤”,等等。这正好说明:尽管在今天我们对那些文学大师有这样那样的评非议和批判,但也丝毫不影响他们已经并将继续保持在世界文坛中的地位和声望。同样我也想借此说明,尽管有这样那样的读者对《山岗周》有严肃尖利的批评也或者非议,也丝毫不影响临窗《山岗周》的作品价值。临窗这个小说作品的价值性不是红袖灭作家的《合租时代》所能比高的,因为但凡能历经历史再三检验的优秀作品应是厚重的、有思想的、具感染力的,而后者究其作品的文学性难说不是肤浅的、媚俗的、苍白的。不过无思想性却有惊人市场号召力的小说在当代比比皆是,所以也许《合租时代》类的读者群也不少,但是,这类作品的作者绝不能被称为是优秀作家,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个世俗的文艺人罢了。这也就是为何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会被称为现代文学,而那些合租时代类的书籍至多只能被称为畅销小说的原因。但老灭内心却有优秀文人不可缺的悲悯和善良,所以今日的肤浅并不决定他以后会有的成就。就这一点来说,他比起一些只为逞口头之快以被人关注的作文者终又强了不少。
看《山岗周》,能看出作品里面代表和倾注了作者内心很多的东西。一个真正的作家应该就是这样:不为读者,也不为别的,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敞开,才会写来好的作品,作文和做人境界也才会有更高的飞跃。余华说:“写作过程让我明白……我感到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所以写完《活着》他才会有顿悟: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最后长话短结,预祝临窗小说早日完工及上市成功再及修养更趋圆满。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