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1-2-9 13:55 编辑
是谁让我们的心不平静
昨天和一个朋友闲聊,无意之中他说了一句:生在这个时代注定要让人心神不宁。我称赞他说:“非常准确。”他接着来了一句让我语塞的回话:“是谁?是什么让我们的心不平静呢?”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钻牛角尖的人,虽然从昨天到今天几十个小时过去了,但是,朋友的问题依旧在我心头盘恒着,折磨着我去寻找答案。
作家玛丽莲.约翰逊写过一本有趣的书,书的名字也很有趣《先发讣告后上天堂》,这个记者出身的人,在这本书里几乎收录了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的那些讣告样本,不夸大的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个讣告的大全。其实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这本书里的一句话:“死在这个时代是幸福的。”听作者的意思是号召人们都去死一回,可惜这玩笑开不得,死了就回不来了。
要解开“为什么今天人们的心是不平静的”,或许只能从人们的生活和物质,精神和欲望的层面上去寻求答案了。在这个多样化,多极性的世界里,芸芸众生,虽然都是“活着”,但是,在这个共同的目的之下,每个人的境遇,修为,财富的差异必然决定这个社会其实早就是三流九等,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反正事实如此。
是欲望让我们的心不平静吗?肯定是,但又肯定不全是。不应当去指责人类的欲望,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了欲望,也就无从发展和前行。但是,欲望如果演绎成为贪婪,那就是灾难,大的说诸如战争,小的说诸如杀人越货。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利诱性越强的,充满着物欲的世界,人的自私和占有欲如果把持不住,当然无法平静。
是我们的精神世界无法平静吗?肯定是,但也肯定不全是。尽管现代人发明了一个又一个新锐的词汇,试图表现出自己精神世界的多样化,包容性和厚道。但是,事实上多数的人的精神世界是浮躁的,是忐忑的,是焦虑不安的。造成这种精神现象的成因或许很复杂,有人际关系,也有事业的成败得失,还有源自于自身的家庭,生活的诸多因素。
人因为不是封闭的独立生存,必然要受到社会的干扰或者叫做潜移默化,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人可能变得敏感,变得多疑,变得烦躁,变得孤独。这是社会性的通病,想一想在巨大的生活,生存,就业,事业的压力之下,有几个人能保持一份淡定的心,真正让自己心如止水的?
昨天我写了一篇有关最近网络和媒体热捧的所谓“神曲”《忐忑》的帖子,我的一个很好的朋友很不屑我对这首“神经兮兮”的歌曲所做的“分析”。理由很简单,那《忐忑》里面没有一句歌词是可以听得懂,达意的。其实,这也是个理解的问题,我并不想说这首歌“如何好”,而是在我看来它暗合了现代人的某种精神状态。所以,这首歌定名为“忐忑”在我看来果然恰如其分。其实,这一类的东西国外也未必就少,一些“咏叹调”,翻来覆去的也就是那么个声音,大概也是属于情绪宣泄这一类的吧。
所谓什么人养什么鸟儿,只有这个神神叨叨的时代,才会出现这样神经兮兮的“神曲”,今天有“神曲”《忐忑》,明天再来个《惶惑》也未必可知。
精神世界的贫困也决定了人们注定心神无法安宁,因为躁动的心灵没有一个可以安抚的“港湾”,所以,现代人多表现出:自私,敏感,多疑,刻薄,缺乏自我的批判和批评的精神。
所以,我们谁都可以读卢梭的《忏悔录》,但是,很少有人能做的到卢梭那样的无情和残忍的剥开虚伪的自我。
借用赵本山小品里的一句台词:这个社会,或者说这个时代真的“不差钱”,但是,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差的东西却远远比金钱和财富更重要。
就是因为差了这些东西,才让我们如此不平静,也根本无法平静。
2011年2月9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