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纯阳独秀
去过林鸟依一老师的博客,就是李锦鹏的新浪博客。大都是大写意的国画,是我喜欢的类型和画风。后来又统一浏览了下,翻到最后一页,竟看到这幅油画,也是里面唯一的一幅油画。而且作者申明了自此之后不做西画,这样的孤本,自是用心的欣赏玩味一番了。
此画作于八十年代初期,所以画中央背对观者的女子的打扮高束的马尾辫,黄色系调的上衣,牛仔裤高跟鞋,应该是属于当时时尚的一类。脖颈处细腻雪白的肌肤以及衣着的色彩判断年龄,应该就是二十来岁吧。而且从后脑的轮廓来看,应该是一个圆形脸庞的女孩,属于性格活泼开朗的一类。这样时尚的妙龄女子,正应该是相信一切可以人定胜天的年纪的,是什么原因驱使她来到这座残破的庙宇,这么虔诚的跪在神像面前,为谁在祈祷,心中默默的祷告什么呢?
可以看得出来,作者选材很独特,体裁很吸引人。八十年代初那个改革开放初始的特殊的年代,这样写实的表现手法,应该有着一定的特殊的现实意义。画作的时间84年,我才上小学,不太了解那个时代,所以不去深剖画外的意义了,就是就画面来赏析一下了。
一般的神像是面向室门而坐落在最里面的部位的,作者正是细致的用不着痕迹的光影渐进表现了这点。先是明亮色彩的裂开的石地板,衣着艳丽的女孩,才是女孩的影子,再由香案过度到神像。昏暗里,只画出神像的底座,这样的视角,是作者有意略去那尊神佛,只着意佛像前的女孩。
佛前和女孩中间是横亘的香案,香案的两边的烛台上正点着两烛红蜡,烛台中间是燃着的袅袅青烟的香炉。烛台和香炉很古朴,像是年代久远的了。香案却是朱红的,应该是还比较新的吧。女孩的前右方还有一蹲朱红色的鼓型的凳子,应该是庙里的禅师的座椅。
因为佛像香案这些都在最里层,即使是朱红色,也在昏暗里昏暗着。而最明亮的就是香烛跳动的火焰了。香烛,应该是古代佛前海灯的简化。《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有则海灯的谜语:“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这个象征大光明的海灯,却在旁系袭来的风中摇曳着。风中火烛,微弱飘摇,闪烁不定,明明灭灭。这应该表现了女孩祈求神灵寄托希望的渺茫。烛火和香烟一致向右的飘向,证明了这是从侧面袭来的风,而不是从正门来的风,也从侧面表现了女孩所祈求的事件确实是现实中有口难言不能对现实中哪怕最亲近的人诉说的,才万不得已只身来到这里。
作者表现的事件人物和事物并不是主旋律的阳光,但作者运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总体色调却不颓废,所以以我推测,这么年轻时尚性格活泼的女子,应该还没有经历什么人生的风雨,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段,所以困惑身心的,一定是爱情。被爱情燃烧着的女子,把无奈辗转的心事寄托给冥冥的神明。而面对这样痴情的女子,作者正是用亮丽的衣着色彩反衬了她的思想,寄予无限的怜惜。这样的女子,作者也不忍泯灭她的希望,让那阳光的光影照在她身上,让那烛火斜斜的扶摇直上,似有一种强劲的力在支撑而不是在扑灭,这种超脱现实的的画法,正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
由于作者说“近日回归,稍加清洗后,重新绷框。”能够可以清洗的,想是画在布面上的吧。这幅画,作者用心细腻含蓄,意蕴隽永,回味悠长,无限意趣,人文主义扑面袭来;用笔着色细致清晰,使得画面是立体感和质感都很强烈,抓住了西方油画表现手法的特殊的神韵。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作者的缜密心思和灵动笔触互为映衬相辅相成,既展示了作品的丰富的思想性,又准确展示和提升画作本身的艺术的价值。这样难能可贵的精品,怪不得作者会拿去参展,并能够几易主人.
[纯阳独秀小姐评论于红袖添香论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