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泥絮阁管淑珍 于 2010-8-19 14:23 编辑
南朝齐王俭所作的《汉武故事》中有一则为《三世不遇》,写尽人生未遇时之况味。颜驷至老而不见用,汉武帝心存疑惑,便问颜驷为什么一生仕途不畅。颜驷的回答让人哭笑不得,原来,他一生不合时宜,汉文帝爱文,他却因习武而无用武之地;后来汉景帝即位,喜欢老臣,他却因年轻而被冷落;汉武帝即位后喜欢少壮派,他却因年老而不被重用。汉武帝听了颜驷的遭遇心生悲戚,就赏了他一个会稽都尉的官职。
这则故事让人想起苏东坡的“不合时宜”。 据说,苏东坡曾指着自己肚皮问身边的人:“你们谁知道这里面装的是些什么?”一人说都是诗文,东坡摇头;另一人说尽是机关,东坡又摇头。他的爱妾朝云回答:“是一肚皮的不合时宜。”东坡微笑颔首。苏东坡一生“受性刚褊,黑白太明,难以处众”,这使得他在变法与守旧的党政中总是与当权有力者处于对立的位置,也使他一生处遭贬谪,这都是性情使然。
颜驷与苏东坡都是怀才不遇,不过略有不同的是,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就如同辛弃疾“雕弓挂壁无用”的自我写照,但绝不同戚戚于个人进退的“士不遇赋”。
《战国策·赵策》中豫让事知伯,后来,赵襄子杀知伯,豫让逃山中,说:“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我要为知伯报仇。几次刺杀赵襄子都没成功,赵襄子问:“知伯不是你的第一个主人,你为什么单为他拼命?”豫让说:“以前的主人都以众人遇我,所以我也以众人报之,惟独知伯以国士遇我,所以我才以国士报之。”清朝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引用这个典故,并且写一妇人先后所嫁二夫,独为后夫守节,前夫问她当初为何不自己守节,妇人说:“后来的丈夫不因我再嫁而嫌弃我,你却不因与我是结发夫妻而器重我,因此我为后夫守节,誓死不再嫁人。”讲完这个故事,纪昀感叹道:众人遇我,众人报之,国士遇我,国士报之。由此可见,知遇之恩对于一个有良知的人来说是刻骨铭心、没齿难忘的。
世间之事,原也没有常理,也有一种人,别有才具,因得以重用。如冯梦龙所编写的《智囊》中写了一则《请贼抓贼》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官员押运重要物质,害怕被歹徒打劫,就从监狱中提出一名大盗来负责押运货物,一路上果然十分安全。有人感叹道,请贼抓贼,这也算是量才使用呀。这不由让人想起王安石的散文《读孟尝君传》中的一句感叹:“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人生一世,遇则在名利场上大展身手,功成名遂,不遇则怀抱利器,老死岩穴,因此,人们才在刻苦自修的同时努力寻求机遇,其宗旨就是让短暂的人生更加精彩,而占据要津的当权者更要具有伯乐的慧眼才能避免英雄失路、野有遗贤的现象发生。(此文发表于2010年8月9日《滨海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