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淡淡一片云 于 2010-8-28 14:14 编辑
货币经历记
现在用银行卡消费购物真好,买了东西,到柜上一刷就完事,既不隨身带上许多现钞,给小偷提供方便,又不找零弄些髒兮兮小钞来装起。孙儿在国外读书,需用钱了,坐在家里,往电脑上银行帐户一打,就可转过去,而且立即就收到,减少了许多麻烦。外出旅游,飘洋过海,一张卡周游全球可谓方便。想起六十多年前以物易物的光景,两相对比,不可言喻。
经过八年抗战,接着又是“剿共”内战,国统区经济已是千疮百孔,物价腾飞,其速度堪与导弹媲美。三十年代初的法币,万元大钞也买不到同样大小的草纸(低级卫生纸)。国民政府下“决心”,在美国帮助下整顿金融。学着每丽尖(美利坚)合众国的货币,从美国印制了许多洋钞票,票面上明确印有了“金元卷”字样,据说与美金同等价格,再也不会贬值。一时之间大家争相兑换,心中似乎踏实了许多。但好景不长,看着乌云滚滚,马上就要大雨倾盆,解决干旱之苦,随知一阵风儿一刮,还是烈日当头,酷暑难熬。通货膨胀且能换换钞票品种就解决问题?没有多久人民手中的民币“金元卷”,真的成了“冥币”。纸钞在大家心中完全失去信任,人们之间的交易,完全变成了以物易物。交换的媒介就是大米。
我母亲上街买菜,竹篮子里还得装上一点米,再放上一个茶杯,先讲好平平一杯米换多少(几梱)菜,或几杯米换一斤肉。我们去面摊上吃一碗面,也要用包包装上米。有一天成都市许多消息灵通人士,跑到乡下兑换二十年代的镍币。那是早已停止通用的硬通货币,与现今一元硬币差不多,但是镍合金制成,一面是孙中山头像,一面是古钱币的裤子形状,币面一角、五角。等那些消息灵通人士,用廉价捞了不少镍币后,突然“官方”宣布:无论是“袁大头”“龙板”(清朝的)银元均可通用,而且镍币五角抵半元使用。但镍币到底成色份量不如资格银元,过不了多久大家就拒绝接收了。以银元为主要货币,一直延续到解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