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议题:1、国富与民富
2、当前的税收政策
3、当前的货币政策
4、当前的局势
这几个问题,是这段时间我一直比较关心和担忧的,谁有兴致,可以进来讨论一下。我先抛砖引玉哈:
国富与民富: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下一个5年的五大目标之一,具体表述为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这两个同步,明确了财富分配从国富向民富的转变。 近日,人保部表示,希望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5%,5年内实现工资翻番。
陈志武的观点是两点:第一,当然是民主宪政方面的改革,这是最直接约束征税权、政府管制权的无限扩张并对财政预算过程进行更透明监督的必要条件。第二,就是把剩下的国有资产包括国有企业股权注入国民权益基金中,把原来“全民所有制”理想中还没有到位的、虚的“全民所有”具体落实到每个公民身上,最好是允许国民权益基金股份自由交易。 杨宜勇强调想达到国富向民富的转变,政府就要让税,企业要分红,同时还要让利,但同时又强调要对高收入者的偷漏税行为加强监管,同时提高纳税的范围,发达国家60%多的人都在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不到10%。
而高连奎却对减税说不赞成,认为减税受益的永远是富人,损失的永远是穷人,他认为,中国现在的根本矛盾,不是国家与民众之间的矛盾,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贫富分化”,中国并不存在普遍的民穷,中国穷的只是最普通的民众,“民穷”与“贫富分化”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所以,他提出中国现在需要的是“创富于民”与“均富于民”,“创富于民”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民众的收入;而“均富于民”主要是缩小贫富差距。 当然,还有专家主张加大二次分配的比例,比如社保资金等的投入,更有甚者主张土地私有化,不一而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