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渝人日记 于 2011-9-26 10:50 编辑
在小镇夏夜纳凉的最好去处,首选的是大桥头,那里有一股股清凉的河风。
上游黑石河,青羊河,羊马河在这汇合后,河面宽了许多。河北岸是通向成都府的要道,当然少不了一座桥。不知道哪个年月,修了这座石磴大木桥。桥总长一百多米,八个石桥磴,每磴相隔十多米,桥面铺设的木梁木板,采用了较新的牵引拉力技术,就是在桥面上加了屋架式的木架,增加桥的载重力度。
桥北是复兴乡,那边街上只住有二十多户人,常年冷冷清清。南边就是三江镇了,人烟稠密,商贾繁荣。
桥要比街道高出许多,因此上桥就先要爬个坡。坡两边没有商铺,这就给一些摊贩提供了经营场所。
到了夏天,田家大院的田大嫂就看中了这个宝地。垒起一炉灶,过了晌午,便将青豆稀饭熬起。她全用的新鲜青豆磨成浆熬的稀饭,经她五、六个小时的熬煮成的粥,既有鲜豆角的清香,又有淡绿的美色,真是又好吃又好看。
傍晚,她再顺坡垫平摆上一溜条桌,桌前放上条凳。条桌一半供食客就餐,另一半放个高低两层的架子,架子上全陈列的各种小菜。啊呀!那个些小菜才绝了,什么油稣花生,凉拌豆干,煎青椒,五香卤肉,松花皮蛋,红心咸鸭蛋。还有十多种家庭泡菜,啥子泡椒,泡窝笋,泡罗卜,泡青菜头… …等等。而且制作精细,每份泡菜还专门加点熟油海椒调味。她剩小菜全用大大的海碗,为了衬托菜的丰满,她在大海碗里扣上一个小碗,看上去冒乎乎一大碗,其实不多。
她又在摊子两头点上满堂红的油壶子,硬把摊摊照的通亮。到了晚上,那些到桥边剩凉的人,总少不了去喝一碗粥,也有专门去宵夜的。喝上一碗豆浆稀饭,要上两小碟小菜,按现在算,可能就是两三元钱,真是物美价廉,生意呀硬是特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