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知了 郑树林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只要这一首童年歌响起,就会让我情不自禁的回到曾经童年的夏天,如今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能听到知了的叫声很难,因为知了已经越来越少了。记的小时候经常捕捉它,那时周围没有什么高楼大厦,也很少有什么污染,周围的树上一到夏天就有许许多多的知了,白天都停在高枝上大放欢声,我们会两根竹竿,接在一起,又在顶端插上一个且深且狭的网子。捉它们时,只将那竹竿比着树干,静静把网口贴过去,总是一套一个准。还有就是粘知了,粘知了的粘胶只有是自己做的才好,做粘胶首先要找到橡皮筋,再想办法搞些汽油倒在玻璃瓶,然后把橡皮筋浸泡在汽油玻璃瓶,第二天就可以使用了,粘知了时用一根细细的竹竿,把玻璃瓶里的粘胶轻轻的捏一些粘在竹竿头前,看准知了叫的位置,轻轻地将带有粘胶竹竿对准知了的翅膀,这知了被粘住很难逃脱的。 还有一种抓知了的方法是最简单直接的,我们称为找知了,等知了自己爬出来,夏天的夜晚找知了绝对是一大乐趣。知了的又叫蝉,它产卵的地方是树下,蝉产下的卵半个月就孵化出幼蝉。幼蝉长期在地下生活,有着冬暖夏凉的条件,也很少有天敌来威胁。它们经过4~5次蜕皮后,就要钻出地面,爬上树枝进行最后依次蜕皮(叫金蝉脱壳),成为成虫,这时候我们在大树下只有看到那些小洞口,树根旁只要有洞就一定有知了钻出来,很多时候我们会等着看着知了钻出来,这时候是一抓一个准。城市里的地面都被钢筋水泥封住了,使地底下的蝉蛹无法爬出地面,从而导致蝉的幼虫在地下死亡,晚上寻找知了这样的乐趣已无法享受了。 让我对知了最感兴趣的的莫过于是它的鸣声,知了抓多了也知道了解了什么知了会叫,什么是不会叫的,那些不会叫的为“哑巴姑娘”其实就是雌蝉,“知了,知了····”叫个不停的是雄蝉,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就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用的声调激昂高歌。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这些知识不仅仅是大人告诉,书本上看到,我和一些光屁股同学还经常解剖过,属于是绝对有话语权的。 今年这个夏天特别的热,可能是离新江湾城湿地公园比较近的缘故,一大早就听到知了的鸣叫,催的我早早起来,上班路上太阳照的热的大有不把万物烤焦誓不罢休之势,马路两旁的梧桐树知了却倾巢而动,它们爬上高高的枝头,扯开嗓门,大声高歌知了,“知了···知了·····”这声音现在在城市也像许多奢侈品一样,能听到非常不容易了。每次听到知了的叫声我好想停下来,很想试试看还能不能抓几个知了····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这样童年已经慢慢消失,“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诗人虞世南笔下的知了,抓知了,找知了的乐趣只能成为一种幸福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