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1-12-24 22:20 编辑
厦门拾零(五)
平安厦门
今天是西方的圣诞节的前夜,是平安夜。这就是说,在这个时候,圣耶稣同志还没诞生,还在他娘的肚子里。
这个“洋节”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这个日子,在城市的街头上,寻常可见圣诞老人笑容可掬的大头像,一身红色的装束,花白的胡子,白色的帽檐,驾着着驯鹿车,车上载满了欢快和梦。
厦门街头这种画面多的是,好像一些星级酒店门前的圣诞树,一座比一座高,一座比一座华丽眩目。
今天的午后,我吃过中饭,感觉在屋里有点阴冷,看看外面略有微风,却阳光明媚。决定出去走走,去哪里根本没有目标。背上相机,跑到公交车站,随便就上了一辆车。我说过,厦门是一座景色无处不在的城,正因为它的景色无处不在,所以,大可不必刻意去找寻什么景色。
公交车走走停停,交替着用普通话和闽南话报着站名,莫名的我就想起这几天看到的广东要在所有的公共场合推广普通话,尤其是新闻部门如果不说普通话据说要遭到严厉的处罚。感觉这样的决策就三个字:无厘头。希望厦门不会有这样的思维,因为方言这种文化载体,体现出来的东西实在是太深厚了,岂能用禁止的方式,足够的愚蠢。
车子是开往轮渡方向的,轮渡的对面就是鼓浪屿。在车上我看到的信息是,就在这个时间里,在鼓浪屿据说有近三万多游客,有点吃惊,小小饿鼓浪屿又爆满了。车子到了终点站,下了车,我沿着鹭江道的这一侧的甬道慢慢走过。
风景是流动的,一边是对面午后阳光里,略显云蒸霞蔚之气的鼓浪屿。鹭江道里,游艇,飞艇,其它的不知道什么船,都奔行在其中。尤其是小汽艇飞快的划破水面,腾起浪花,浪遏飞舟的景色,以及伴着游客惊喜的喊叫都清晰可闻。
不由的想起我家乡的这个季节,基本属于滴水成冰。而这里却满目青绿,郁郁葱葱的,心中真的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同一片蓝天,不同的感受。
甬道的石栏杆上,坐满了游客,不知道他们都来自何处,但是,表情都是惬意的,甚至是惊喜的。栏杆外,一团团,一面面的三角梅艳艳的开放,大海翻波,舟辑穿梭,真是一副天然的动态景致。
因为就是出来照相的,当然不会放过一个又一个的景色,榕树,三角梅,雕塑,游人,高楼大厦统统装入镜头。
期间接到朋友的电话,问我:平安夜有什么安排。我笑着告诉他我在厦门,这里满眼绿色,温暖如春。他十分羡慕,说是仙境。
对面的中山路上,人流如织,看起来像一道迟缓的江水,缓缓流去。戴着圣诞标志的小红帽的商业人员,早已经进入了角色,不停的向路人推销着商品。
这是一个熙攘的厦门,是一个慵懒而略带几分清冷的午后。这是平安夜的夜色还没降临的时候,我在厦门轮渡附近看到的景色。盆景一样的三角梅,开的张扬而恣意,恋人们相依偎着窃窃私语。
倚栏杆远眺,演武大桥旖旎如飘带,沿着白城一线而去。鼓浪屿巨大的郑成功石雕日夜不停息的站在那里,仗剑瞩目远方。
总体而言,我认为厦门是一座相对平安的城市,尤其是岛内的社会治安很不错,但是,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不安定的因素也肯定有。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在厦门的闹市街头最常见的就是乞讨的人群,实在是一个不小的群体,他们当中或妇孺,或老妇,或肢体残疾的,这些乞讨的人群,出现在闹市街头,总的感觉与城市的风格极不协调。不知道是不是厦门市政府也没有什么有效的措施来对待这个群体,总体看来很无奈。
写到这里,这个《厦门拾零》就该结束了,其实,不论多少文字,我总体的感觉都是对这座城市的一些肤浅的直观,要想真的了解一座城,了解这座城跳动的脉搏,了解这座城的文化传承,岂是走马观花可以达到的?
当然,我还是愿意用这种肤浅的文字,整理出我对一座城市的印象。而这座城市,与我有缘,也让我心仪,所以,写出这个系列,也算是我的一种回报。于是在沉沉的“平安夜”到来的时候,我愿意为这个系列写下最后的一笔:
美哉厦门,秀哉厦门。
2011年12月24日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