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梦m 于 2012-4-9 18:14 编辑
不知道还有没有比陶潜更可爱的人?
历代读书人,如苏秦孙敬刺股悬梁苦读无一不是为了来日能够位尊而多金。“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陶渊明却为了恪守自己高尚的节操,离开污浊的官场,毅然辞去了官职,一路载欣载奔欣喜若狂回到自己破旧的家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历代文人熟读孔孟无一不是意在出道,而陶渊明对孔子的态度却截然不同。他说“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他觉得行道之路迷茫邈远,高不可攀,就转身老老实实种地去了。
历代文人隐居的很多,可那终究有些自命清高;如谢灵运曾经感慨,“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而陶渊明虽然是一位著名的隐士,可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隐士。“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他不仅亲自参加了劳动,还体验这劳动生活的喜悦、艰辛与困顿。他是真正的做到了落土为农。“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从这几句诗中,我们就活脱脱看见了一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勤劳躬耕的农夫的形象。
历代文人写田园诗的也不少,可也不过是吟风弄月,如隔岸观花。而陶渊明的田园诗除了对优美自然的田园风光的描绘,更有自己劳动生产的体验和闲居交友、读书饮酒等多方面。例如《饮酒》其五:“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是带着一种哲学与美学的眼光来看待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他认为自己所发现的诗意即为真意。所谓“真”就是人与万物自生自成、自在自为,是一种真朴无伪之美。他把田园看成是人生安身立命之所,看成是一种与现实黑暗、浑浊官场完全对立的理想境界,因此他把自己社会、人生、人格、自我与田园交融合一。如同老子所倡导的天地万物皆自然而然地产生,自然而然地存在着,也就是“道法自然”。
然而,陶潜终究不同于一般的农夫,他有思想,有智慧,有追求。他的《咏夸父》《咏精卫》《咏荆轲》就是属于金刚怒目的作品。尤其是《咏荆轲》,“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细想,平淡之人如何说得这般悲怆慷慨的语言?
我一直对两种人品心存仰慕,其一、如曾国藩治国平天下的笃厚踏实;其二,如陶潜修身之高洁淡泊。而其两者最可贵之处就在于躬身践行,在于持之以恒。
最后,就让我们一起重温这篇让人心潮澎湃的《归去来兮辞》吧!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摇摇以轻飓,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恒。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