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读《霜冷长河》
查看: 4959|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霜冷长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2-4-19 16:12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冷笑 于 2012-4-20 15:07 编辑

前一段时间,我开始养成晚饭后出门散步的习惯,但小城里即使晚上七八点钟街上车辆还是很多,灰尘不少,考虑再三我只得在自家小区里转悠。前两天我才发现一个好去处,附近有一条小街,很长,但尽头是两个小区,并不其他街道通行,所以小街虽宽,车辆却很少。

昨晚,我又到小街去散步,忽然见一侧道边多了一个旧书摊,在这清净的小街上,在夹道的洋槐树浓荫下,于橘黄色的路灯灯光下,眼前出现这么一个书摊,总感觉有那么几分诗情画意。于是踱到摊子边,眼光飞速浏览,很快便注意到有余秋雨老师的两本书——《霜冷长河》、《千年一叹》。当下没做多想,便买下了,书摊老头还告诉我,余秋雨的书他还有好多,叫我有空常来。
如今文化界最热闹的是韩寒方舟子大战,但前几年,余秋雨的散文却是一大热门,自《文化苦旅》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出了好几本大散文专集,得到极高的赞誉。但中国文人对暴得大名者往往有一种特殊的敌意,比如五四时期旧文人对胡适的攻击嘲讽,余秋雨成名后伴随赞誉的也有批评和诋毁,有名的就是那个“咬嚼余秋雨”的金文明,当真无聊之极。

不可否认,余秋雨是文人,也是成功的商人,后来大张旗鼓高调反盗版,其实换个角度,也是一种别样的广告,文章写得好书卖的快,盗版才如影随形,这正体现书作者的才情,被盗版书商如此钟情追逐,天底下怕只有余秋雨一人而已了,果然,见《霜冷长河》背面,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和第二百一十八条的摘录,更有“版权所有,盗印必究”的字样,并附有盗版举报电话,威风凛凛,牛气冲天。

梁实秋先生在《雅舍小集》中有一篇美食文章,提到一位太太做萝卜肉汤极其鲜美,作者请教秘诀,太太如实相告,其实也简单,就是排骨不能少放。由此梁先生大悟,做文章也是一个道理。拜读《霜冷长河》,感觉排骨和萝卜的份量处在一个合理的比例上。书中第一辑第二辑是主要内容,第三辑收录一些随笔,第四辑则收录了一些序跋及往来信件之类的文字。以前魏明伦出了本书,全是为他人写的序跋等应景敷衍文字,一锅汤全是萝卜,当真是无赖。但余秋雨此书中这些小品虽然受命题的束缚,但总的说来不失真挚诚恳,可读性很强。借用书中一个大树和藤萝的比喻,这本书大树和藤萝倒也相得益彰。

全书精髓我看是前面的第一辑和第二辑,余秋雨追忆少年时的师友,谈名誉谈嫉妒谈友情谈人生,文采斐然,指点江山。余秋雨在书中并没有摆出大师的派头,居高临下指点众生,他在文中将自己和读者放在对等或者说一个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如他书中所说人最好的精神导师是自己:

“……你其实已经有了一位最好的人生导师,那就是你自己。
这并非搪塞之言。人生的过程虽然会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很大影响,但贯穿首尾的基本线索总离不开自己的个体生命。个体生命的完整性、连贯性会构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使人生的任何一个小点都指向着整体价值。……其间的力量,来自生命本身,远远大于旁人的劝解。”

捧读之时,感觉如一位年长的老师或一位好友在你身旁。他旁征博引思想深刻,但更重要的是在于他捧出足够的坦诚,笔下文字都来源人生的切身感悟,他并不好为人师向你灌输,但你虚心讨教他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无论你之前对他有多大成见,都会在对他文字细心的阅读中得到全然的消解。细细品味一篇篇美文,委实获益良多。

翻阅之时,我发现他写的“长者”一篇文章末尾有“此文经王元化先生细心校订,谨此感谢”字样,心念一动,随手在网上百度里搜“余秋雨与王元化”字条,瞬间出现好几条信息,我才得知,余秋雨在文革时带头抄了老师王元化张可夫妻二人的家,至今王元化儿子依然对余秋雨不依不饶,我回头再翻阅《霜冷长河》中余秋雨谈友情谈嫉妒谈人生等文字,不由百感交集。这个男人作为文人太成功,也太富有,光芒四射,无怪被人紧咬不放,至今毁誉参半。有人说仓颉造字鬼神哭泣是因为从此人类开始通过文字学会欺骗,我回看放在书桌上的《霜冷长河》,别有一番悲凉况味浮上心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20
发表于 2012-4-24 22:22 |只看该作者
趣评老人 发表于 2012-4-24 17:25
余秋雨的思考无疑是深刻的,但苏东坡的遭遇是官僚给予的,如文革中的很多文化名人的遭遇一样,是上层先造成了那 ...

好,我来写一篇汶川地震和余秋雨,余老师不说,我来说。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2-4-24 17:25 |只看该作者
余秋雨的思考无疑是深刻的,但苏东坡的遭遇是官僚给予的,如文革中的很多文化名人的遭遇一样,是上层先造成了那样的氛围,让受害者无话语权,所以也没有申诉权.而余秋雨一直以来都是文化名人,他不仅没有落难和委屈,他一直有足够多的话语权和评判别人的能力,所以他的情况和苏东坡不一样.天晴是一个无限喜爱余的人,很多观点有点爱屋及乌的立场.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2-4-24 13:32 |只看该作者
趣评老人 发表于 2012-4-24 11:31
秋雨作为文人无疑是辉煌的,在上海,余秋雨几乎是文化的同义词;但作为人,人品肯定是有问题的,不说文革中 ...

刚刚看到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苏东坡被他同代人诽谤而下大狱,最后流放到了黄州。对那些谏官的诽谤,余秋雨有这样的评论:

“这些具有舆论形象的谏官所说的话,别人无法声辨,也不存在调查机制和仲裁机制,一切都要赖仗于他们的私人质量,但对私人质量的考察机制同样也不具备,因而所谓舆论云云常常成为一种歪曲事实、颠倒是非的社会灾难。这就像现代的报纸如果缺乏足够的职业道德又没有相应的法规制约,信马由缰,随意褒贬,受伤害者无处可以说话,不知情者却误以为白纸黑字是舆论所在,这将会给人们带来多大的混乱!”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2-4-24 12:39 |只看该作者
趣评老人 发表于 2012-4-24 11:31
秋雨作为文人无疑是辉煌的,在上海,余秋雨几乎是文化的同义词;但作为人,人品肯定是有问题的,不说文革中 ...

你是误会,这个不奇怪,问起我身边的朋友都如此对余有误解。

余秋雨不和那些诽谤他的人论战,也不好辩解,这样面对盗版和诽谤,古今中外很少有人能够做到。

余秋雨说过:真实很难自证,只能证伪,可是中国文化最缺乏的就是分辨真伪。

我再引一句余秋雨的话:中国文化早早就分辨出阴和阳、善和恶、忠和奸、贵和贱、君子和小人,唯独对真假缺乏辨认。

你不认为毒胶囊、地沟油是一种假的泛滥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4-24 11:31 |只看该作者
秋雨作为文人无疑是辉煌的,在上海,余秋雨几乎是文化的同义词;但作为人,人品肯定是有问题的,不说文革中的表现,地震后的表现也多少说明了点问题。当然,文字和人品是两码事,也许后代人会不再说他的人品,而现在很多人会因为他的人而排斥看他的文。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4-23 19:18 |只看该作者
梁实秋的文字我也爱看,可惜我看过就忘却了,楼主细细道来我到惭愧起来!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4-21 19:16 |只看该作者
关于王元化,09年余秋雨写下过这样的语言:

“他们最想与我"辩论",我当然不给他们机会。我以无言的方式,把他们锁定在他们的等级里。对此,王元化先生给我写来一封短信,说"十几年来,他们除了骂你,没写过其他任何像样的文字,而你,除了没有回骂,却写下了一切。这就够了。"
感谢王元化先生。”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4-21 19:13 |只看该作者
金骏眉,来自武夷山。岩茶系列。

在茶叶领域,当今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新茶层出不穷,令我眼花缭乱。

铁观音还出了烤茶,工序复杂透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4-21 17:34 |只看该作者
余秋雨,大家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4-21 17:14 |只看该作者
杜若 发表于 2012-4-21 17:06
才知道。。。这样多说话啊

或许就是商家的伎俩,故意弄出这好多好听的名字。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4-21 17:06 |只看该作者
冷笑 发表于 2012-4-21 17:05
金骏眉、银骏眉,铁观音的品种。

才知道。。。这样多说话啊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4-21 17:05 |只看该作者
杜若 发表于 2012-4-21 17:00
是茶的名字?

金骏眉、银骏眉,铁观音的品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4-21 17:00 |只看该作者
冷笑 发表于 2012-4-21 16:43
金骏眉这款铁观音,口感不错。

是茶的名字?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4-21 16:43 |只看该作者
金骏眉这款铁观音,口感不错。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4-20 14:07 |只看该作者
欢迎金骏眉!{: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4-20 00:01 |只看该作者
读余秋雨的书,也是从《文化苦旅》开始的,总觉得太过深沉,让人很压抑。。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4-19 21:54 |只看该作者
天晴 发表于 2012-4-19 16:36
建议你看看余秋雨的《借我一生》,文革时他做了什么,说得很清楚。

余秋雨抄王元化和张可的家?别说带头 ...

天睛大哥,我觉得这篇字儿楼主很欣赏余秋雨呢

楼主只是在网上看到传言后感叹有大成就的人誉满天下,谤满天下

天睛大哥澄清了,读者们会更欣赏余秋雨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4-19 18:32 |只看该作者
喜欢淘旧书
..........................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4-19 16:36 |只看该作者
建议你看看余秋雨的《借我一生》,文革时他做了什么,说得很清楚。

余秋雨抄王元化和张可的家?别说带头了,文革时他一直是边缘化人物,怎么可能呢?

《借我一生》p556有余秋雨悬赏声明,有证据他会给与奖赏鼓励的。

事实一再证明,攻击文化大师是不必付任何刑事或法律责任的。

假,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顽疾,看看毒胶囊,地沟油就知道问题的严重了。余秋雨认为假在中国是出在文化上(有忠奸、善恶、正邪,就是没有真假)。如果我们现在还拿假当真,那就有点邪恶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