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散文时时评七十九】写作中所引用文字的准确性问题—— ...
查看: 6519|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时时评七十九】写作中所引用文字的准确性问题——也说《逐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2-5-1 23:56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般若山人 于 2012-5-2 21:22 编辑

  
   关于他人文字的引用,一般要注意三件事:第一,内容的准确性如何;第二,适用的语言环境如何;第三,有否张冠李戴的情形。当然还有一点可能忽略的是:要用引号注明所引用的文字,这个道理很简单,不用赘。一般来说,还是上面的第一条最为重要,须保证完整准确地引述他人的话,否则,在多次转述中,最原始的内容可能面目全非了。尤其是名人名家的文字,定当小心引用,不能随意。如果对内容不能确认的时候,请选择放弃引用。
  
  不用说,经常泡论坛也不时写点字的人,都会借助于百度或是谷歌,帮自己释疑解惑(注:释疑解惑不是默认的成语,而是由释疑与解惑所构造的具动动结构的词语组合)。严格地说,所有的搜索结果,都只具有借鉴的意义,而不具有权威的意义。这也是由网络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即使如此,我还是喜欢在百度和谷歌上乐此不疲地点击,以从中发现一些此前自己之所不知。尤其是百度,其语文意义上的信息容量比较大,对于从阅读中冒出来的一些不清晰的概念,我更偏好于使用百度进行查询,以解答疑惑。比如,前面说到的引用他人文字的事情,通过百度,还是比较方便核实文字内容和相应作者的背景的。当然会要点时间,但那是一件没法子的事!
  
  日前在网上撞上了一篇字《逐蝶》,据说这篇字比较金贵,来自一场网络文字PK,其最终从众多的流浪于网络的文字中脱颖而出,并换来了1500元人民币的身价。作为网络文字,能有这个价码,也难能可贵了,想来,也该让多少网络写手眼馋!不过按其5000多个汉字的规模,若放在纸媒上,换来一部iphone4s,也不是稀奇!这件事如果反过来认识,也可以校正一种认识,草根文字之价格低廉并非是文字本身质量低下所致,而是文字所放置的地儿决定了其“身价”。就像近些时所传的大陆第一车模之身价过亿,但是,该车模如果离开了展台,身上不再是披着闪亮的钻石,身旁只是自己的一辆哪怕高贵无比的私家车,则其充其量也就只是一个贵人相,再么样的贵人最终还是一介妇人,甚至连是否扯得上是富人,也还未必!身价确实是与模特身体的存放位置息息相关的!无论这个比喻是否恰当,我想说的是,有几分姿容的字儿,在不同的场合,其“身价”是存在显著差异的!
  
  还可以换个角度看这件事。同样质地的文字,有些被搬上了纸媒,这当然是一件幸事,而更多的则只有在网络上晒太阳的命,那又奈何?不少留在自己空间孤芳自赏的文字,也只能寻求那些匆匆过客们的打量,兼而其间也含有一种期待:赏个脸吧?可以理解写字人的心情,写字的意义之一就是希望通过他人的阅读和评论以获得写作上的提高,当然也还是有不在少数的人,把写作仅仅视为一种文字休闲,以充实闲暇时光。
  
  不过,或还有少量的人,则把文字作为一种招摇于网络的工具,有意无意,把“我这篇字已经通过某纸媒初审”之类的话儿,挂在了嘴上。是不是据此来炫耀自己所谓的文字“才华”?其潜台词是:人家纸媒都在器重俺的字呢,你这论坛竟然冷落俺!骨子里已然在“哼哼”起来,然后带着一肚子委屈,拂袖而去!去了就去了吧,不定哪一日耐不住寂寞,又跑过来了,这是尤其浅薄的一件事。殊不知,上了纸媒又能说明何呢?如果你那么看重纸媒,又何须在网络上兜售自己的那点未必有斤两的东西呢?
  
  客观地说来,《逐蝶》这篇字所透出来的写字功夫,是通过经年累日的磨砺后,方才可以达到的。可以看出作者具广泛的阅读经历及卓有成效的文字训练,我感觉(或未必真),尤其是红楼梦,水浒、三言两拍等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字,对《逐蝶》作者的语言和文字驾驭有一定的影响。当然也不完全排除语言文字上的某些天赋。《逐蝶》的文字并不华丽,甚至乡土味儿甚浓厚,但是字儿写得端正而厚实。从其深厚的文字功底中,感觉更多的还是作者文学修养的丰富积淀。丰富的文学修养于写字的人是尤其需要的。其实,从《逐蝶》一文的阅读中,可以容易地观察到文中沉淀了不少的文学素材,这些当然获益于作者曾经大量的阅读。
  
  《逐蝶》虽然千人唱好,我也毫不掩饰,属于千人之一,不过,由这篇字,关于文字引用的准确性问题,我也可以至少找到一个注脚。文中有一句话:“是否还曾记得?当初有人在念,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竹马傍垂杨……”读罢,我的第一反应,其中的“青梅”和“竹马”两个词,是否为“青梅竹马”一说的出处?通常阅读中,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的。但求证的结果是,“青梅竹马”系出自李白《长干行》一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这儿青梅指泛青的梅子;竹指儿童用以当马骑的玩物,后以“青梅竹马”形容童男幼女之间之天真无邪、两小无猜的游戏情状。
  
  而文中之“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竹马傍垂杨。”想来,系作者摘录自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一诗。何以能断言这句话不是“青梅竹马”之源?理由之一是这句话显然写的是婚后的情态,而来自我们印象中的“青梅竹马”应该是儿时的一种情状才是。但最重要的判断应该来自李白和白居易的年谱。李白(701年~762)是盛唐人,而白居易(772年~846)是中唐偏晚唐时期的人,从中看得出,李白入土了10年,白居易才来到世上,显然李白的诗无可置疑地出现在前。而按成语生成的时间原则,“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应该理解成是来自李白诗歌的文化结晶。
  
  求证“青梅竹马”出处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件事实,《逐蝶》一文所引用的“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竹马傍垂杨。”这句话有点瑕疵,其中的“竹马”系“白马”之误。可以想象,许多引述白居易这句诗的人,或正是被诗中的“青梅”和“竹马”罩住了眼睛,而罩住了眼睛的原因是因为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青梅竹马”一说。殊不知,从逻辑上看,这正是因果关系的倒置!可惜我手头没有白居易的纸质诗选,则只能在网上搜索并甄别正误了。结果如下:
  
   关于“竹马傍垂杨”,谷歌找到约66400条结果;百度找到相关结果756个。  
   关于“白马傍垂杨”,谷歌找到约50500条结果;百度找到相关结果约465000个。
  
   一般来说,在文字的运用中,应该按“从众”原则。对于文字而言,真理一定是掌握在大多数人的手中!以百度为例,如果某种说法,在网上就只有756个人在用,则此756例几乎可以忽略!因为在浩渺的网络上,这个数字是微乎其微的!那为何在谷歌上,“竹马傍垂杨”和“白马傍垂杨”两者的搜索数量没有显著区别呢?这是因为谷歌注重搜索对象中存在的单个概念,而百度注重搜索对象的整体联系。所以,欲了解某个单独事物的概念,可选择谷歌;欲考证某句话的出处可选择百度。不过,在一般的情形下,百度完全可以满足搜索的基本需要,除了少量科学技术上的概念建议用谷歌之外,通常的文化概念用百度搜索很方便也很管用了。

   原文链接:逐蝶
  

3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23
发表于 2012-5-10 12:34 |只看该作者
般若山人 发表于 2012-5-10 11:45
迷糊的徒儿

嘿,忙晕了这段时间,都不记得自己是谁了{:soso_e140:}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2-5-10 11:45 |只看该作者
心月 发表于 2012-5-8 21:58
咦,这篇亮亮地挂着,我天天瞧见,一直以为我已经评论了的,怎么就没见呢?想想,再想想,啊,想起来了,第 ...

迷糊的徒儿{: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2-5-8 21:59 |只看该作者
一张桌子两杯茶 发表于 2012-5-8 19:59

大愣训小愣{:soso_e120:}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2-5-8 21:58 |只看该作者
咦,这篇亮亮地挂着,我天天瞧见,一直以为我已经评论了的,怎么就没见呢?想想,再想想,啊,想起来了,第一眼是用手机读的,发不了言;第二眼是用电脑读的,读完后一点就从链接那里跑去跟着《逐蝶》了,然后就不记得回头了,(*^__^*) 嘻嘻……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2-5-8 20:20 |只看该作者
一张桌子两杯茶 发表于 2012-5-8 19:59

??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2-5-8 19:59 |只看该作者
般若山人 发表于 2012-5-3 06:13
原文和评,一样精彩!

{:soso__14515165375247509439_4:}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2-5-3 06:13 |只看该作者
原文和评,一样精彩!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5-3 06:13 |只看该作者
秦時眀月 发表于 2012-5-3 03:02
茶兄有心了。
他年得空,你我喝喝酒,聊聊天儿,玩玩百度跟谷歌。
哈哈……

玩玩百度跟谷歌{:soso_e120:}
赞同。玩死他们!{: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5-2 15:5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呵呵,原来如此。

学习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5-2 15:18 |只看该作者
客观地说来,《逐蝶》这篇字所透出来的写字功夫,是通过经年累日的磨砺后,方才可以达到的。可以看出作者具广泛的阅读经历及卓有成效的文字训练,我感觉(或未必真),尤其是红楼梦,水浒、三言两拍等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字,对《逐蝶》作者的语言和文字驾驭有一定的影响。当然也不完全排除语言文字上的某些天赋。《逐蝶》的文字并不华丽,甚至乡土味儿甚浓厚,但是字儿写得端正而厚实。从其深厚的文字功底中,感觉更多的还是作者文学修养的丰富积淀。丰富的文学修养于写字的人是尤其需要的。其实,从《逐蝶》一文的阅读中,可以容易地观察到文中沉淀了不少的文学素材,这些当然获益于作者曾经大量的阅读。
------------------------------------------------------------
  一张桌子两杯茶老师评得客观!{: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5-2 11:13 |只看该作者
潘霞 发表于 2012-5-2 10:29
感谢老师的鼓励!
其实做这个版主,我一直是战战兢兢的,论坛里藏龙卧虎,我自知才疏学浅,唯恐辱没了大 ...

不客气!字写得如何不是最重要的!什么最重要?来了论坛就规规矩矩写字,有闲暇,扯几句,寒暄几句也无妨~~论坛就怕搅屎棍,冷不丁生点事出来,闹得论坛不安生~~{:soso_e120:}你那个“必须”是对的啊~~具有加强的语气,即一定得那样做!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5-2 10:29 |只看该作者
一张桌子两杯茶 发表于 2012-5-2 09:00
我感觉得到,潘霞是把心真正用在了写字上,这就好!~~知道把不正确的东西改正过来,这样对写字提高很快的 ...

感谢老师的鼓励!
其实做这个版主,我一直是战战兢兢的,论坛里藏龙卧虎,我自知才疏学浅,唯恐辱没了大家的字。您对文字的严谨,是我没有做到的,这一点,我必须改进。(这个“须”字对否?)
感谢您对散文版的精心点评!{: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5-2 08:43 |只看该作者
潘霞 发表于 2012-5-2 08:39
我之前的文字里,出现过“东漂西零”、“未始”、“那末”、“检正”和“一翻”,当时论坛里的高原红老师 ...

这些很正常的事,见到了就说一下。把字儿写得尽量端正,尤好!{:soso_e100:}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5-2 08:39 |只看该作者
一张桌子两杯茶 发表于 2012-5-2 08:33
霞班长说得很对!那些东西只能参考,还要自己甄别。当然,有个东西用用,总比没有强?

我之前的文字里,出现过“东漂西零”、“未始”、“那末”、“检正”和“一翻”,当时论坛里的高原红老师也一并提出来讨论过,这样的方式利于大家更好的掌握汉字的应用。
茶老师辛苦了!由衷地感谢!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5-2 06:31 |只看该作者
明月的这篇《逐碟》是去年读者论坛举办的“说出你的爱”大型征文活动中脱颖而出的!暮雪有幸参与了初评工作,大赛文体不限,不限制旧作,所以来帖踊跃,共收到赛事贴1000多篇,最后评委组在两轮初评中,共选出80篇进入最后的总决赛,读者杂志编辑进行了最后的总评,共评出一二三四等奖,秦时明月老师这篇获得大赛一等奖,奖金1500元!个人感觉,这篇字最后能脱颖而出,力拔头筹,关键是语言的出彩!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5-2 06:25 |只看该作者
台湾一位很有名的文人说,他写作用笔不用网络,因为网络的词太泛滥和俗,尤其百度谷歌,真正有价值的并不很多,一段时间电脑写作就停止了,转向查纸媒资料,语言运用查词典,不用百度和谷歌了{:soso_e117:}{:soso_e115:}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5-2 06:19 |只看该作者
题目暮雪做了一些修改,谢谢茶,这篇看的有些乐{:soso_e120:}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5-2 09:00 |只看该作者
潘霞 发表于 2012-5-2 08:39
我之前的文字里,出现过“东漂西零”、“未始”、“那末”、“检正”和“一翻”,当时论坛里的高原红老师 ...

我感觉得到,潘霞是把心真正用在了写字上,这就好!~~知道把不正确的东西改正过来,这样对写字提高很快的~~潘霞、紫陌和凌云,你们的字我也点开看了零零星星,暮雪的字在其他场合我也读过,感觉都是有些文字分量的~~来了些日子,论坛的“气色”还行~~任何一处论坛,散文板块是风向标,是文字的窗口!{:soso_e100:}问好!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5-2 08:24 |只看该作者
好多语句的出处,我真的不知道。{:soso_e127:}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5-2 08:23 |只看该作者
不明所以的,我也常常百度一下。看来百度,也不是万能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5-2 08:34 |只看该作者
潘霞 发表于 2012-5-2 08:24
好多语句的出处,我真的不知道。

很正常啊!那么多成语,那么多典故,哪个弄得清楚一一出处?{:soso_e12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5-2 08:33 |只看该作者
潘霞 发表于 2012-5-2 08:23
不明所以的,我也常常百度一下。看来百度,也不是万能的。

霞班长说得很对!那些东西只能参考,还要自己甄别。当然,有个东西用用,总比没有强?{:soso_e10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