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首音乐,“琵琶语”。一直听。
夜很静,能听到寂寞的声音。音乐,也寂寞着。四月的豫南,往年这个时候,热了都,今年两个四月。这是凉的原因。可以用夜凉如水这个词了。我放松了心情。尽管,依旧凉,心也是。
缓缓的古筝,在耳边流淌。忽然的不知道该做什么。就这么傻傻的坐着。
朋友推荐这首音乐的时候,有点相识恨晚的意思。他说看新三国,剧情里有这首音乐,便一路寻来。却又发现一个惊喜。
一部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的著名作家茨威格创作的,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电影是中国版的,徐静蕾和姜文主演。整部电影贯穿这首琵琶语。让人有一种黯然的心伤。女人的爱情太炽热,男人的温度太少,遗忘太快。忽然间,感到了爱情的苍白和人性的淡薄。
看完电影,又看了小说。还是觉得看小说好些。有些东西,用文字表达就更加的有深意。虽然小说里没有音乐,但是听着音乐读小说。辽远也变得很近。有一种感觉,轻轻一碰,便能触摸到情节,那些揉碎的爱情,和骨头的疼。
生命就如列车,奔跑在轨道上,不停息。也没有时间停息。间歇的便是寂寞。
我孤独极了。就如这夜。尽量的找来花花草草陪伴,还是难掩,这一份寂寥。
窗外有风刮起,淡淡的,透过窗户的缝隙,我渴望一场雨,有雨的时节。总也是热闹。最近读了不少文章,比较起来,还是喜欢丁立梅的。尽管我的内心是忧郁的,但她那充满阳光的文字还是让心灵动起来。多了几许期待和向往。
也欣赏了几部长篇小说。看的过程也有写作的冲动和欲望。然而放下书本,那种冲动也就消失了。呵呵,我是个散热太快的人。真的非常不好,想改变自己,几十年了,也没有改成功。这又应了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改造自己,也是大工程。
前些日子和博学的刘老师谈文学。闹着说,自己也写长篇,可就是写不好。刘老师说:那就别写了。我说,现今,都写长篇呢,这是出名的最快方法。刘老说:鲁迅没写过长篇,咋那么出名呢。呵呵,我真是无语了。有些事,强求不来,何必要硬憋呢。
刘老师快八十岁了,头上找不到一根黑发。他喜欢文学,尤其喜欢古诗词,也关心国家大事。他的卧室也是书房,那些发黄的陈旧的书卷,让我感到不好意思,肤浅,我觉得自己只配拥有这两个字。
今天写了两篇小文,在音乐中煮的。一篇是写给儿子的日记。一篇是关于母亲的文。随笔的日记,没有精雕细琢。实际上,我写的东西好像都没有精雕的。懒散的人,也懒散了文字。这是大不敬。
昨夜做了一个梦。梦见戒指丢了。梦记得很清楚,清晰得如同发生在眼前。早上起来,就迫不及待的在电脑上看周公解梦。多么好笑,我是不迷信的。今天却特别想查查,这个是如何的解法。
周公说:这个梦代表和丈夫要分离一段时间。
还真应了。老祖宗真是聪明,时常感慨,流传下来的,经过千百年的大浪淘沙,不经典都不行。
琵琶语,依旧叮叮的,碎碎的美。渗透的,何止是心,那是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