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赵化鲁 于 2012-6-23 17:08 编辑
一句打动了朋友的话
文/赵化鲁
那次出行,乘车辗转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走下车来,有些茫然。旅行图上查找,离目的地已经不远。可是,暮色渐浓,怎么打车,何时抵达,都是未知数。这是一个完全生疏的环境,木然的面孔,新异的方言,司空见惯的街衢。给相约晤面的友人发去短信:不知今夜何处乡。短信发出后,有些后悔,该不会把自己的惆怅,无限扩大地传递给友人吧?
很快收到回复,友人说到距目的地较近的一个大城市来接,我的内心隐隐涌起感激。在深夜时分,乘车抵达那个大城市,友人已经在候车室恭候多时。友人说被我的那句短信打动了。置身千里之外的异乡,人生地不熟的我,茫然失措于街头,恓惶的身影坚定了友人接我的念头。于是花200元打的,驱车往返三百余里,为的就是接我这样一个异乡人。
其实,我完全可以在目的地之外的城市小住,待天亮再启程;友人也没有必要不计成本地夜色中急急赶来,迎候我这个落魄无着的过客。如果告我车次,我自己赶去目的地,也是一个比较经济的选择。可是友人还是来接我了,促使其成行的不过只是一句我脱口而出的话。再度回味“不知今夜何处乡”的感喟,惆怅和心悸悄然袭来。
给朋友发短信时,我不假思索,突然冒出的那句话,真切地反映了当时的感受。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触:明明知道结果就在前方,然而却又可望而不可即。到了幽暗昏惑的境地,仿佛浓浓的夜色要把自己吞噬,黑暗之外还是黑暗。此刻,怎能不让人黯然销魂吗?
故国千里外,异乡游子心。新近仙逝的季羡林老人,生前回顾一生行踪时写道,他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先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直至去世。异国风情令人迷醉,北大朗润园景色宜人。尽管如此,晚年季羡林尤难忘怀的,还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季老这样回忆起儿时的情景:几个大苇坑占了故乡小村面积一多半。夏日黄昏后,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到了更晚的时候,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
在季老笔下,故乡的明月分外皎洁、无以伦比:“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故乡情结是众多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吟咏。诗人牛汉先生见到我这个小老乡时,欣然提笔留言:“我一生乡土情感十分强烈,乡土观念是神圣的永恒的。”故乡不仅仅是“游子身上衣”漫溢的慈母牵挂,也不仅仅是“无端更渡桑干水”的恋旧情怀。故乡把温馨的亲情、真挚的爱意无私地馈赠给每一个生命。在故乡的怀抱里,我们永远是一个孩子。孩提时代的无邪,童年岁月的真纯,宛如净土一块,恰似乐土一方,在红尘滚滚的俗世,弥足珍贵。受了委屈的孩子,可以伏卧母亲的怀里忘情大哭,可以在父亲的臂膀里找到依托。故乡可以宽容孩子的任性和骄纵,故乡可以原宥你我的无知和蒙昧。试问,现实生活里,你到哪里能找到如此惬意舒心的所在?
我似乎理解了季羡林老人略带偏执的追忆:“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驾鹤西去的季老,遽归道山。他终于可以和故乡的小月亮朝夕相依,相伴永久了。在闻知先生故去的7月11日清晨,我毅然决定启程远赴齐鲁,拜谒泰山。季老说过,泰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雨中登临,泰山之巅,望云海苍茫,满怀的追思向天际漫漶。
泰山归来,北上平遥。居身“世界文化遗产”之列的平遥古城,设计严谨,工艺精细,形体完整,既有完善的防御功能,又有传统的文化内涵,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之一。在国内现存最为完整的县级古城墙上远眺,我依稀看到了泰山的巍峨:那山间的苍松翠柏、飞瀑流泉,四野的云岚雾霭、雨声鸟鸣,满目的奇石长阶、壁刻碑文……
从“世界双物质文化遗产”的泰山,到“世界文化遗产”的平遥,我饱赏了中华文明的璀璨。“晋邑顽童皆知日,山左夫子不称师”。一副镌刻在平遥古城某院落北房门楣两侧的楹联,把齐鲁和三晋神奇地勾连。我栖迟平遥古城之际,正是季羡林老人肉体化为云烟之时;而季老魂归大化那一刻,我正行进在拜谒先生故里的仆仆风尘中。
不知今夜何处乡,一句话打动了友人;友人的感动,又让我深深地沉浸在对梦里故乡的悠远追念里。“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晋南才子王勃的感喟,千百年来,一直在滕王阁外的远山近水之间回旋飘逸。
2009-7-21午时,更上层楼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