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借钱那点事儿
在老家有一句话“没有攒土打(垒)墙的”,意思是要想打墙,需要先挖一大坑,用那些土先把墙打起来,然后再慢慢填那个坑,时间久了自然就填平了。这句话说的就是借钱那点事儿。
在七、八十年代的农村,没有人家是不需要借钱的,不借钱就办不了事儿,东家着急了借西家的,等西家孩子结婚再借东家的,借来借去的大家都能把事情办好,有点像什么基金的性质。我记得小时候我家盖房子时借了我舅舅家的钱,我姑姑家儿子结婚时借了我家的钱,我上大学是我妈借遍了所有亲戚朋友的钱,这些钱啥时候还的怎么还的我一概不知。反正到最后都没帐了。
九十年代,农村不知道怎么就兴起了“抬钱”,管你什么亲戚朋友三姑二大爷的,你要急着用钱可以,拿点利息来。别看给点利息不要紧,撑死胆大的坑死作保的。胆大的就大肆借钱挥霍,理直气壮第说我给你利息你怕啥地!我还能还不起你咋的?时间一长看出来了,越欠越多越还不上,到后来就成了死账了,有的人欠的太多了就跑了,债主家只好找担保人要钱,担保人要是不替还钱,那就要报告派出所把担保人抓去蹲监狱,我弟弟就经常给人作保,没少替人还钱。
到了二十一世纪,农村兴起了银行贷款,利息比抬钱低一些,农民们以为这可是天上掉馅饼了啊,花国家的钱才那么点利息。于是纷纷贷款,拿到钱之后欢天喜地那感觉就像这钱不用还了一样,手一松花掉一半,剩下的一半用来种地。到了秋天一算账,傻眼了,收获的粮食还不够明年种地,更没有剩余的还贷款,于是明年要想种上地还要再贷,贷来贷去,不知不觉债务已经是积压成山,有的人家卖房子还贷都不够了,只好干挺着。
农村人渐渐也明白了,借钱不是什么好事儿,借了就是一个大窟窿。
城里人之间也有借钱现象,但是不向农村人之间借钱那么随便,城市人之间不借小钱,要借就是一个大数目,这种借钱大多纯粹出于友情,写了借条,一般都会按期还款。我借出去的钱,只有一份是死活还不了,人也不联系了,那是一个远房的亲属,借了一万七就走了,后来听说离婚了混的不好啥的,一直没有机会跟他要钱。其他的借出过几次都按时归还了。不过,我本人对借钱的事绝对不像老独、杨逍那样逞享受状,我是会很冷酷,一般人儿我不借给他!借给他就是害他。
我也有一次向人借钱的经历,那就是我买房子的时候。朋友在国外挣的钱放我这里让我给管理,我就偷偷摸摸地用了20万,半年之后又偷偷摸摸地上了。朋友说你家买房子钱不够的话就先用我的吧,我跟警察就憋不住笑地说:不用了不用了,O(∩_∩)O哈哈~
我兄弟姐妹都在农村,他们很少向我借钱,因为他们知道我的脾气,谁家如果有事儿想跟我借一万,我就说借一万没有,给你两千不用还了(反正也还不上)。
总之,无论是借给别人还是向别人借钱,都不是什么好事儿,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干那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