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诗体风派杂引
查看: 5073|回复: 6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体风派杂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2-9-14 22:2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诗体种类
一、原始歌谣:先民的歌谣发生于劳动的韵律,最初与原始的音乐、舞蹈结合为一体,其内容大都是生产行为的反映和劳动过程的回忆。如:康衢谣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特点是古简,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多,有的是后人伪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61
发表于 2012-9-16 20:32 |只看该作者
六十二、汉魏六朝诗派:以王闿运为代表的,诗求古朴。其人传授帝王之学入道,然乏好诗!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2-9-16 20:32 |只看该作者
六十一、同光体:以陈立三(堪称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中最后一位重要诗人)为代表的追求古典美的诗派。如《遣兴二首》(其一)
九天蒼翮影寒門,肯挂炊煙榛棘村。
正有江湖魚未膾,可堪簾兒鵲來喧!
嘯歌還了區中事,呼吸憑回紙上魂。
我自成虧喻非指,筐床芻豢爲誰存。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2-9-16 20:32 |只看该作者
六十、新派诗:甲午战争到期辛忘亥革命期间,以黄遵宪为代表的诗派。“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认为诗歌应与时俱进,最广泛地汲取古代文化和现实生活中崭新的材料,打破一切拘禁以期反映真实的我。如《海行杂感》(十四首选一)
星星世界遍諸天,不計三千與大千。
倘亦乘槎中有客,回頭望我地球圓。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2-9-16 20:31 |只看该作者
五十九、江右三大家:康乾时期,性灵说诗人袁枚、蒋士铨、赵翼三人。主张作诗要符合自己的性情,不能因袭他人。如袁枚《箴作诗者》
倚馬休誇速藻佳,相如終竟壓鄒枚。
物須見少方爲貴,詩到能遲轉是才。
清角聲高非易奏,優曇花好不輕開。
須知極樂神仙境,修煉多從苦處來。
如蒋士铨《响屧廊》
不重雄封重豔情,遺蹤猶自慕傾城。
憐伊幾兩平生屐,踏碎山河是此聲!
如赵翼《野步》
峭寒催換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遊。
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他楓葉白人頭。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2-9-16 20:31 |只看该作者
五十八、南朱北王:清初朱彝尊与王士桢。朱,诗作学者气浓厚,重才藻、求典雅。王,倡导“神韵”说,要求诗歌应有高妙的意境和天然的韵致,富于言外之味。
如朱彝尊《来青轩》
天書稠疊此山亭,往事猶傳翠輦經。
莫倚危欄頻北望,十三陵樹幾曾青?
如王士桢《初春济南作》
山郡逢春複乍晴,陂塘分出幾泉清?
郭邊萬戶皆臨水,雪後千峰半入城。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2-9-16 20:31 |只看该作者
五十七、南施北宋:清初诗人施闰章与宋琬。二人摆脱“七子”以来一味拟古的宗风,格调“中正平和”,诗路较宽。如施闰章《雪中望岱岳》
碧海煙歸盡,晴峰雪半殘。
冰泉懸衆壑,雲路鬱千盤。
影落齊燕白,光連天地寒。
秦碑淩絕壁,杖策好誰看?
如宋琬《初秋即事》
病骨秋來強自支,愁中喜讀晚唐詩。
孤燈寂寂階蟲寢,秋風秋雨總不如。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2-9-16 20:30 |只看该作者
五十六、梅村体:吴伟业,号梅村,采用长篇叙事的体例,使典用事,辞藻优美平仄协调。如著名的《圆圆曲》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
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爲紅顔。
紅顔流落非吾戀,逆賊天亡自荒宴。
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
相見初經田竇家,侯門歌舞出如花。
許將戚裏空侯伎,等取將軍油壁車。
家本姑蘇浣花裏,圓圓小字妖羅綺。
夢向夫差苑裏遊,宮娥擁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蓮人,門前一片橫塘水。
橫塘雙槳去如飛,何處豪家強載歸?
此際豈知非薄命,此時只有淚沾衣。》》》》》》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2-9-16 20:30 |只看该作者
五十五、江左三大家:清初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强调诗歌抒写性情、反映现实。取法杜甫,广采韩愈、李商隐、苏轼、陆游乃至金元好问诸人。如钱谦益《众香庵赠自休长老》
略彴緣溪一徑分,千山香雪照斜醺。
道人不作尋花夢,只道漫山是白雲。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2-9-16 20:30 |只看该作者
五十四、竟陵派:在公安派渐消的情况下,以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乘势而起。他们认为公安派创作失于俚俗、浅露,遂另立“幽深孤峭”之宗,以纠其偏。他们讲求读书养气以求其厚,在精神上达到古人的境界,才能求得古人之真诗,也才能写出具有“性灵”之作。如钟惺《秋日舟中题胡彭举秋江卷》
望遠寫秋江,秋意無起止。
何曾見寸波,竟紙皆秋水。
煙中過寒山,江淨翻如紙。
空色有無間,身在秋江裏。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2-9-16 20:30 |只看该作者
五十三、公安派:是以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一个诗人群体。他们认为,只有出自人真实性情的诗歌才是真正的诗歌,所谓“真诗”,即是不托于“理”、不托于“闻见知识”,而是自由地抒发人的生活欲望和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提出自由创作,而非“诗必盛唐”。如袁宏道《大堤女》
文窗斜對木香籬,胡粉薄施細作眉。
貪向牆頭看車馬,不知裙著刺花兒。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2-9-16 20:24 |只看该作者
五十二、前后七子:
前七子:明朝弘治、正德年间,先后一批诗人奋而激起,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提出者为李梦阳,同何景明、徐桢卿、王九思、边贡、康海、王延结成七子社,人称“前七子”。扭转了台阁体粉饰太平、程朱理学下高谈性理的道学体诗的弊病,给当时的诗坛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如李梦阳《泰山》
俯首元齊魯,東瞻海似杯。
鬥然一峰上,不信萬山開。
日抱扶桑躍,天橫碣石來。
君看秦始後,仍有漢皇台。
如徐桢卿《偶见》
深山曲路見桃花,馬上匆匆日欲斜。
可奈玉鞭留不住,又銜春恨到天涯。
后七子:嘉靖、隆庆年间,王世桢、李攀龙、与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谢榛、宗臣互相结社立派,人称“后七子”。在反对台阁体、道学体方面,继承了前七子的复古论调,主张“诗必盛唐”。如李攀龙《送明卿之江西》
青楓颯颯雨淒淒,秋色遙看入楚迷。
誰向孤舟憐逐客?白雲相送大江西。
如王世桢《戚将军赠宝剑歌》
曾向滄流剸怒鯨,酒闌分手贈書生。
芙蓉澀盡魚鱗老,總爲人間事轉平。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2-9-16 20:24 |只看该作者
五十一、茶陵诗派:明朝中叶湖南茶陵人李东阳领一时诗风遂成流派。意改专事台阁之风又不反对台阁体,在音律声调上极推李、杜,同时强调“天真兴致”。但大多道学气太浓,少有可读之作。如《游岳麓寺》
危峰高瞰楚江幹,路在羊腸第幾盤?
肆樹松杉雙徑合,四山風十一僧寒。
平沙淺草連天遠,落日孤城隔水看。
薊北湘南俱入眼,鷓鴣聲裏獨憑欄。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2-9-16 20:23 |只看该作者
五十、台阁体:“约成于永乐至成化年间的一个诗歌流派,以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为首。他们以台阁宰辅的地位吟弄诗文,所唱皆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之声,并务求雅正平和,词气安闲之风。虽然内容贫乏,技巧愚笨,但却风靡一时。”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2-9-16 20:23 |只看该作者
四十九、吴中四杰:元末明初,吴中地区的杨基、张羽、徐贲、高启被人称为“吴中四杰”。杨基诗风绮与绮丽新巧;张羽音律和谐,情喻幽深;徐贲词采遒丽,风韵凄朗;高启清新俊逸,豪迈爽朗,流转自如。如高启《背面美人图》
欲呼回首不知名,背立東風幾許情。
莫道畫師元不見,傾城雖見畫難成。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2-9-16 20:23 |只看该作者
四十八、铁崖体:元代后期诗人杨维桢,号铁崖,在诗歌创作上极其强调个性的抒发,反对摹拟,倡导自然,表现出反抗传束缚的倾向,创出了元代诗坛上独树一帜的“铁崖体”。主要取法于李白、杜甫、李贺,同时又借鉴多家长处。他自称“铁雅派”,“铁崖体”、“铁体”则是后来的变称。如《春情二首》
惜春正是上春時,何處春情可賦詩。
吳王台下鬥芳草,蘇小門前歌柳枝。
灼灼桃花朱戶底,青青梅子粉牆頭。
蹋歌起自春來日,直至春歸唱不休。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2-9-16 20:23 |只看该作者
四十七、元诗四大家:元代杨载、范椁、揭傒斯和虞集四人之称。继承了元初诗歌与宋诗背道而驰的势头,以宗唐为主导倾向。为矫正宋诗瘦硬生涩之弊,上承大历、元和,取法唐人的浑融与端雅,但由于功力不够,很多诗作只是止于唐诗之形貌,而不能得其神韵。如虞集《挽文山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暉,南冠無奈北風吹。
子房本爲韓仇出,諸葛寧知漢祚移。
雲暗鼎湖龍去遠,月明華表鶴歸遲。
不須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灑淚時。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2-9-16 20:22 |只看该作者
四十六、江湖诗派:永嘉时,一群布衣隐士、中下层的官吏,相互交游唱和,游食江湖,形成了一股风气。临安的书商陈起搜集他们的作品刷出版,总称为《江湖集》。“江湖派”是一个宽泛的名称,诗人身份各异,流品不齐,风格也不尽相同,又没有公认的诗学宗主,其实是一个十分松散的作家群体。大致走的是“四灵” 晚唐体的路子。最擅长的题材是写景抒情,描山画水,歌咏闲适、隐逸之情。大多短篇小制,纤巧简淡。
如:姜夔《姑苏怀古》
夜暗歸雲繞舵牙,江涵星影鷺眠沙。
行人悵望蘇台柳,曾與吳王掃落花。
如:叶绍翁《游园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台,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2-9-16 20:22 |只看该作者
四十五、永嘉四灵:南宋较有影响的诗歌团体,他们都出自叶适之门,又都是不嘉人,且每人的字或号中都有一个“灵”字(徐照,字灵晕;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所以叶适编选《四灵诗选》,私心他们合称为“四灵”。他们的诗歌内容多为自然小景,以表现日常生活中的情趣,遂形成清幽的意境。他们的诗歌,比之江西诗派之作,顿觉轻灵巧秀、清新隽逸。但也不免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意境狭窄、内容单薄、刻划画琐碎。如赵师秀《龟峰寺》:
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
閑上山來看野水,忽于水底見青山。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2-9-16 20:22 |只看该作者
四十四、杨诚斋体:南宋杨万里诗风平易浅切、明白晓畅的诗风,与江西诗派的诗风有着明显的不同,《沧浪诗话》中称之为“杨诚斋体”。强调用自已的身心去感受外在之物,“老夫不去寻诗句,诗句自来寻老夫”,想象奇特,但善用自然活泼的口语加以表现,而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或夭矫奇崛的结构。题材多是自然风物或是日常生活,信手拈来,诙谐幽默,轻松自如。如《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本人有诗作《只可远观不可挚玩焉》,有朋友谓此体,自觉难及其妙。
破镜池天两处飞,一轮消瘦一轮肥.
遥情可望吟中满,近水随时揽却没.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2-9-16 20:21 |只看该作者
四十三、江西诗派: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一面取法杜甫,一面又兼采韩愈、孟郊、白居易等人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刻意创新,强调要“以腐朽为神奇”,做到“点石成金”,“脱胎换骨”,不论诗之长短,往往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出自黄门或围绕在他身边的诗人都努力学习他的创作风格,遂形成了一个风格大致相近,生新瘦硬的诗派。严羽《沧浪诗话》称之为“江西诗派”。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这一诗派的成员多学习杜甫,就把杜甫列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谓“一祖三宗”。如黄庭坚《寄黄几复》:
我居南海君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12-9-16 20:20 |只看该作者
四十二、王荆公体:王安石晚年退居之后,诗作大多“雅丽精绝”之作的写景抒情小诗,描写细腻,修辞巧妙,韵味隽永。后来有人把这种小诗称为“王荆公体”。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如本人诗作《惶惑》也似此体:
冰雪妆残土欲出,春风困柳绿难足。
遮晴树下愁情有,落雀枝头喜鹊无。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2-9-16 20:19 |只看该作者
四十一、西昆体:宋初诗坛以杨億、刘筠、钱惟演为代表,注重学习李商隐的艺术形式,学习李商隐的唱和之作,后来由杨億汇编成集,取名为《西昆酬唱集》,世称“西昆体”。丁昆体借用鉴了李商隐诗歌对仗工稳、用事缜密、文字华美等艺术特点,与白体的平易和晚唐体的苦吟相比,多用典故的西昆体令人耳目一新。但是他们缺乏李商隐那样的真挚情感和常深沉感慨,使他们的诗歌缺乏丰富的生活内涵,缺少必要的内在气韵。由于他们过于注重形式,以用典精巧、辞藻华丽为宗旨,又给诗坛带来了新的弊端。如钱惟演《无题》(之一):
耿耿寒灯照旧罗,看成朱碧意如何。
虎头辟恶无妨枕,犀角凉心更待磨。
惟有幽兰啼月露,可将尺素吒云波。
山屏六曲归来夜,祗恐重投折齿梭。
可见是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2-9-16 20:19 |只看该作者
四十、晚唐体:太宗、真宗朝时,有一批诗人追随贾岛、姚合的遗风,由于宋人常把贾岛、姚合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后人就把这批人称为“晚唐体”诗人。主要人物有:林逋、潘阆、魏野、,还有合称“九僧”的九位僧人。他们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大多描写清幽枯寂的隐居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言律。诗如寇准《春日登楼怀归》: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如本人诗作〈全真圣地感怀〉:
松针落太虚,无意惹凡衣。
山静唯喧木,身端可数息。
中林藏翡翠,石后洞仙鸡。
此处红尘远,凭高看日西。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2-9-16 20:19 |只看该作者
三十九、白体:指宋初以白居易为宗的一批诗人的诗歌创作。主要代表人物有徐铉及其弟徐锴,还有李昉等人。他们主要学习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诗作不事雕琢,挥洒成文,率真自然,诗意较为显豁。
如徐铉《登甘露寺北望》:
京口潮来曲岸平,海门风起浪花生。
人行沙上见日影,舟过江中闻橹声。
芳草远迷扬子渡,宿烟深映广陵城。
游人相思应如橘,相望须含两地情。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2-9-16 20:18 |只看该作者
三十八、小李、杜:晚唐李商隐与杜牧的诗歌创作,尤其是李商隐把中唐即已开始上升的爱情与绮艳题材在向心灵世界深入等,方面把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从颓唐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家。诗风绣织丽句,镶嵌典故,细针密线,情意绵绵。如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如杜牧《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无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汀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2-9-16 20:18 |只看该作者
三十七、以意为主:中唐刘禹锡的诗既不象韩愈那样奇崛,也不象白居易那样平易,而是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写诗注重立意、选材、构思以及塑造形象,诗中意象能以小见大,具有一种蕴藉之美。所以后人评刘禹锡“以意为主”。如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本人有诗作《以气驭诗》或描此诗风:
起自无形罢至骄,惯通一气看云飘。
念风作浪驱逐意,掩月凝光蓄暗韬。
皱破重眉堆砌厌,拈来信手自然高。
仙绳收束神思扣,见首飙龙无末梢。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2-9-16 20:17 |只看该作者
三十六、元白诗派:中唐诗坛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以乐府特别是新题材乐府的形式,来反映社会问题,针砭时弊,语言平易浅切、意脉自然流畅、可读性很强的乐府诗歌,这种风格这种诗风被后人称作“元白诗派”。白居易更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重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反对徒具形式而忽视内容的作风,认为诗具“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特点。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2-9-16 20:16 |只看该作者
三十四、韩孟诗派:元和诗坛的韩愈与孟郊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内心不平,则鸣其不幸,侧重于强调诗歌的抒情功能;笔补造化则是既要有创造性的诗路,又要有对物象的裁夺,即通过诗人的创造活动以弥补自然物象的不足。他们的诗作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同时,韩愈又主张“以文为诗”,诗多记叙铺陈,好以议论直言感受和情绪,还把古文的章法、句法、字法引入诗践,以及不太讲求平仄、音韵等。如韩愈《湘中》: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弦歌。
在下曾有诗作《以情驭诗》或描此诗风:
消息而退又积情,起意挥云作浪形。
柔舞蚕丝玉帝怒,刚拖巨斧二郎擎。
宽出恨岸兰舟去,灌满悲河弱水停。
半解杂音奸耳瑟,悉知仙籁悦心铃。
三十五、长吉体:元和诗坛韩孟诗派的李贺诗作,造语奇特、想像怪异、幽奇冷艳,极为浓郁的伤感意绪和幽僻怪诞的个性特征表现得很是突出。后人把他的诗风称为“长吉体”。如李贺《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2-9-16 20:16 |只看该作者
三十三、李、杜:李白诗歌顺势而来、随风而去、气挟风雷、澎湃浩瀚,既有无端起兴的神奇想象、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风神情韵兼备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高风,“谪仙”之谓,也表现了后人“非人力可为”的感慨。
杜甫诗歌在注重现实,体现生活的同时,注意对诗句进行有意识的加工锤炼,“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歌沉郁顿挫,集诗歌以大成。或无如李白之仙风,然自有其巨骨,可与李白比肩之唯一之人。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