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出身 在那个难忘的年代,在所有的登记表里,都少不了“家庭出身”这一栏。 我不愿意看到这个栏目,看到它我就揪心难受,因为我必需老老实实却又最不愿意填写上二个字:地主。 从小学到中学,再从中学到中专,直至参加工作及一次又一次的运动,我已经记不清填过了多少张表格,写过多少次“地主”两字了。 “有成分,但不是唯成分,重在表现。”“出身不可选择,但道路可以选择。”对于出身不好的年轻人来说,这是多么经典的语言,我也不知道在心中默默地念叨了多少遍。 于是,我着重在“表现”上下功夫:我加入了少先队,当上了中队长;我当上了班干部;我刻苦学习,成绩名列前矛;我参加听团课,靠拢团组织;我严格要求自已-----。 可是,到了初中毕业时,95%以上的同学都加入了团组织,而我这位“老班干”却依然只能佩戴着红领巾。我怀疑我的表现离组织的“要求”还很远,否则团的大门为何对我紧闭不开呢? 记得在中学里的最后一次听团课,团支书像以往一样通知我参加。我说,我不去了!谢谢你一直这样关心我!说完我迅速走开了,独自跑到一个偏僻处,伤透了心的眼泪夺眶而出。天那!我究竟犯了什么错呀?我家的前世又作了什么孳呀?一位才十几岁的青年人,七岁起开始割草放牛,没有享受到半点“地主”的福,为什么要承受如此巨大的精神压力呢? 初中毕业,我以绝对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京的中专学校。我可以当班委,但我再也不奢望入团,我无法跨越过去。一年级下半年,学校有征兵任务,我体验合格了,并回了一次家向父母们告别,返校后等待着入伍通知。 后来,老师找我谈话,说,国防建设果然需要人才,但社会主义建设也同样需要人才。经校领导研究,决定将你留下来继续学习。我心里明白,还用问什么吗?我对老师表态:坚决服从组织的决定。 入团如此,当兵如此,到后来谈恋爱找对象也如此。谈之前我总是首先声明自已出身不好,这是前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出身不好,港台关系,犹如洪水猛兽,哪个姑娘愿意去冒这个风险呢? 做梦也没能想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春风,也吹进了我这个家庭出身不好的人的心田。事实应验了那句俗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的“重在表现”不是在政治上而是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我开办了公司,我成为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我有时跟夫人开玩笑:还是你的眼光看的远呀!当年厂里那么多的姑娘没有一个能看上我。夫人说,我也是瞎子碰铃铛。或许是缘份吧!不过当初你给我的笫一印象是你人好,聪明。 半个月前我与夫人到市公安局办出国护照也要填一张表,这登记表上己经没有了“家庭出身”这一栏。我想,这四个最怕见到的字,终于永远不会再有了。 郑天良扬州市文昌东路158号康达公司邮编225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