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朴素谈起 ◇作者: 卧龙
我们常以朴素评价一个人。前几天,我与一位网友聊天,谈到了文字的朴素。事实上,朴素不是修养,而是一种本真,源自一个人最深处的东西,或骨子里的一种气质。文字,也是如此。
中国的大作家:鲁、郭、茅、巴、老,还有后来的胡、梁、沈等。我个人最喜爱的自然是当中的鲁迅先生。一张慈祥、诙谐,一切又无所谓的脸,让人感到朴素、坦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永远都有一种气质,骨子里散发出的那股正气、刚直······
文如其人。他的文字,作为喜爱文学的中国人,没有人感到陌生,尤其是杂文。其最大特点除对生活的反应敏锐、泼辣犀利外,那就是语言的朴素。行文简练,质朴见底。
而现在的网络文学中,朴素,离我们越来越远,散文尤为突出。一些文章看似朴素,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读后枯燥乏味。人为的修饰,充其量只是做朴素而已。一种精神的积累或沉淀,我们可以说是一种修养,一种奢华,但不能视为朴素。做朴素那就是一种更大的奢华。因此,对于文字,朴素比修养更为珍贵。
朴素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文学的根本。邓小平可以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如果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那就是矫情。文章是给人看的,写作就是用个性语言说话,但身份要恰当,不可做作。
散文的核心是言之有物。
散文虽然有别于小说,可以不要完整的故事和情节,也不需要完整的思想框架,但必须充实。如果只是夸夸其谈,或刻意追求华丽,那么,只要花点时间翻开辞海和成语词典,要写出一篇华丽的文章不难,但这违背了我们写作的目的,更谈不上朴素。
生活中无病呻吟,是令人反感的事情。而呻吟、做秀的文字,同样如此。人,充实才快乐;文字,充实才可读。写散文,我们有时可以一只脚腾云驾雾,但另一只必须脚落实处。否则,就有哗众取宠之嫌。
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我们说的美文和大散文,正是如此。美,取之于实,有物而朴素;大,取之于充实而光辉。庄子的文章之所以为历代所推崇,流传至今,正是他用朴素和充实的文字,阐述了人生的道理。他的取材都是一些大小动物、植物等具体事物。这些具象走向“虚”的具体,指向更大、更深的通道,达到文章的最高境界。
我们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朋友,但我们爱的不仅仅是养育之恩和帮助,而是背后更深更多的东西,这些就是境界。境界既是虚,却又是真实存在的。
文字,在真而实的朴素中体现魅力。
散文和一切文学的源动力来自于生活的本真和生命的热情。一个人对人生有了本真的感悟,有了生命的激情,才能活出境界。有了境界的人才能写出有境界的散文。因为散文尽管是文学,但也是世故人情。散文虽无需大信仰,但不能脱离社会与生活,不能摒弃人性的真善与良知。如果失去了这些,就根本谈不上美与光辉。
叙事是散文的基本功。写作技巧其实就是我们日常说话的技巧,用自己的个性观察、个性语言来叙事。散文,技巧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韩国的整容技术是一流的,但只要近看必有人为的痕迹,自己也会感到不自然。技巧不是最重要的,但不代表没有章法,好的散文有非常好的语言秩序,而这些技巧和秩序又都在“无”形中。无技巧我想也应该是苦行僧中或武功中的“无”,“无”不是没有,而是没有刻意的雕琢。行文不矫情,素面朝天。叙事真实,且要冷。冷,要在骨子里。
朴素,不光体现在行文内容中,也在题目中。题目是文章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就像我们的帽子,要醒目,一目了然。一个穿警服的警察可以戴大盖帽,但他如果穿上西装再戴大盖帽,就不伦不类,成为笑话,更极不严肃了。即便我们的文章很精致,题目也不能显摆。生活中,我们都很反感一些人的招摇过市。因此,散文的题目需要重视,需要低调、自然,把“宝”藏在文章里。
真正的美,永远源于自然。朴素,则是自然之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