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色妞妞 于 2013-11-15 14:26 编辑
绿皮车厢里的回声 文/秋枫赋
与父母、兄弟们不在同一城市,几十年的来来往往,除公差外,在安全性能、服务性价比方面我最相信“铁老大”。从两城火车票价2.3元的绿皮车厢坐起,一路走来,10元20元、到2008年前的30元“和谐号”,无怨无悔。城铁开通,又缩短了京津之间的时空——只需半小时,我就从海河之滨回到京南!“时间就是金钱”,无疑票价也几近翻倍地上行。理解的,修铁路需要用钱,我还是追随“铁老大”,坚持坐火车出行。 最近一条消息,让我没见过世面的一惊:铁路负债率高达50%以上、负债金额以亿计算也得四位数才成……数学不好,算不出是个什么概念了!“人民铁路为人民”,可能都便宜了我们这些小老百姓! 火车提速,快有快的好处,只是忽略了沿途的风景。“南仓”、“汉沟”、“玉垡”、“魏善庄”、“黄土坡”……这些当年下乡时听到站名就想到离家近了的村镇,也慢慢遗失在我的记忆中。踏上城铁,你只需记住北京南、天津东!120公里的铁路线上仿佛是一片真空…… 早就听晨练的朋友们议论,现在仍有“绿皮车厢”,以三个多小时的慢速度在京津之间爬行,大家称她为“老年聊天室”!十月底,弟弟一家三口来津看我,想让我随他们回京。”你们别管我,这次我就坐绿皮车厢回去,看看这慢行之间玩儿一天是什么光景……“ 第二天早上 6:40我们准时在天津北上车,呵呵,人不算太多,却是清一色“夕阳红”!三五成群,在各自的圈子里计划着一天的旅游行程。 我们算“散客”,占着两排六人座位,显得有点儿冷清。一位举着国旗的大姐走过来:到哪去玩儿,要不要和我们同行?到黄村就该先买返程票呢,下午五点多…… “这地界儿有人坐吗?不往里走了,我坐这儿行不行?”来了位一身工装、满嘴津味儿的半大老头儿。先生立刻接茬:“有嘛不行,都是咱们一抹子的老家伙,欢迎同行!” “一个人坐一排座,太清净了就腻歪不是?这车到廊坊才上齐人呢,我常坐它两头跑!”高兴,又遇上个津京两头跑单帮的!一路交谈,再度品味了“知青”一家亲的情景。 这半大老头精干爽朗,他是六九年内蒙插队的天津知青。,三年半后去了大庆油田:“你们东北兵团好赖每月有三十多元的工资,有吃不完的粮食,有知情宿舍啊——不管住的条件怎样,有属于自己的栖身之地啊!我们插队的不行,女知青还好,有个‘知青点儿’,而我们男知青,一到旗里,就像一群待领养的孤儿,跟领养我们的牧民住进人家的蒙古包,按着主人的安排在地上搭一块板儿,就是我的栖身地!” “那你们每天出工就会和自己的同学在一起了吧?”我还是闹不明白,我们那会儿干活都由连里排里统一分派任务。“什么统一出工?我们都分散到蒙族牧民家里了,就是人家里的一个劳动力!“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家放羊你就放羊;他家割草你就割草,放牛套马都得学着干!” 明白了,但不可思议!一个蒙族家庭,突然间多了一个汉族小伙子。同吃同住……习惯、脾气秉性的差异呢?“包容,都包容了!说心理话,三年半时间,是他们收留了我!我去的那个包,日子并不宽裕,每次吃饭他们都把最好的牛羊肉放到我的面前,我自然也不好下咽……慢慢的,旗里腾出手来。其他行业也开始恢复生产,我们就陆陆续续被招工、上学,离开了蒙族亲人!二位别见笑,我媳妇就是蒙古族人,不是我去的那家牧民的孩子,离着三五里地,我到油田后才调她过去结的婚。家安在大庆,至今我也没回天津。” 他是个健谈的人,一路上与其说是把自己的经历讲给我们听,还不如说是他又沉浸在青春岁月的回忆里。 中华民族大家庭,朴实善良的蒙古族牧民!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为那特特殊的年代、为“文革”付出了代价做出了牺牲。辽阔的草原,宽广的胸怀,容纳、锻炼、养育了那么多知青!
车到黄村,结束了这慢速度的旅行。我在感动与品味中度过了三个小时。 又该去体验快速地铁、快速公交了。一会儿我们将消失在脚步匆匆的人流中!再见,我的同龄人!再见了承载过我们青春的绿皮车厢!这里真的像个聊天室,真的该叫她“流动的夕阳红咖啡厅”!
2013年10月于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