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走马观花及其他
查看: 20323|回复: 1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走马观花及其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3-11-28 13:41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大脸猫 于 2014-4-7 17:35 编辑

     
日久

跑马圈地,走马观花,老马识途,死马当活马医。此马之四种生存状态,也是人的四种经常心情。完了还有一个说法,叫路遥知马力,仅仅说马,比较接近事实。与之对仗的五个字,与马无关,也似乎与人无关,文字游戏(很工整的对联)而已。因为日久不见得生情,大家早已习见,何况是见人心。所以,但凡常常如此标榜的人,基本都是是非之人,远没有“当下即是永恒”的一时表现更接近其本质。

所以,论坛认人儿,回帖比主帖准确,无需日久。


花絮

“停下”活动前,发过一个图文贴,曰秋之四重奏。某日被本地人称“四哥”的贴进告示,说最近这里搞活动,“楼主的宝帖怕是要暂时被湮没到第二页去了,敬请谅解。”语虽客套,实则大可不必。因为这个回帖与楼主和主帖内容完全无关,据说一般正经八百的版主,都不会这么干。试想,论坛发帖沉不沉的,只要不犯规违纪,应该是楼主大致能够决定的事儿:人如果有兴致,随时灌点东西,帖子自然会跑前面;若是没时间,爱沉哪儿沉哪儿呗。

再着说了,因事先未料后来的活动,那帖也就未冠“同题”字样,但事后诸葛一打量,内容恰好也在“停下”征文范围。因为谁都能够读出来,为四个乐章刻意杜撰的寥寥数语,无一不是劝人(也包括咱自己)停下做什么或思考什么(就是别再那么想那么做)的意思;更是停在美景下,作布尔乔亚状,或悲天悯人态。不知各位主持人是否认可?

还有一点,活动公告中,似乎没有“活动期间不得发或顶非同题贴”的规定,且“四哥”偶尔多粘贴了一行字的好意(在别人“非同题”楼里有一模一样告示)也很快停下了。这很像是“停下”活动的一个行为艺术花絮。


看花

跑马圈地中,历史老师说,跑马显然是走马;走马观花中,语文老师说,走马其实是跑马;不过,老马、死马、活马、马力,千百年来,没有异议。有异议的是,老马识不识途,死马能不能当活马医,以及多远是遥、何处是路,等等。写到这里的时候,只想停马,看花。

走马观花的走,多半是马,兴许也包括人。因为马可能踏花、食花,但一定不观花,人样儿地那种;观花的是人,而且很可能有仔细看的机会,或是兴致。于是下马,边走边看;于是走走停停,停停看看。看够了,看厌了,上马走,或者跑,也没什么分别,但一定不再怎么看。即便当年孟郊,马蹄疾和长安花,多半也不在同一张照片上。因为城里城外的花铺与花园,决不会次第排列恭候,供老进士快速看遍。于无花路上跑,于有花的地方走与停,应该不难想象。

至于停下的理由和状态,倒是复杂。比如,老孟突然想起,要给老娘买几束鲜花,以略表自己几十年啃老的内疚;不过刷卡的时候一定会犹豫,还是割两斤肉,才不会被老娘骂。再比如说,前几天这里干仗,也是挺好的驻足理由;只看热闹不参与,便是一种很普遍的观看状态。只不过那一刻的马,可能是六星,可能是三星,也可能就是一鼠标。

停下来,当然看花,但理由不一定是花好,可以仅仅是因为月圆,或是美人恍惚在笑;可能买花,也可能不买,还有买什么花、买多少以及买给谁的分别,想必那心情,一定就万千滋味。比如,精心构思的恶毒,远比率性突兀的谩骂令人厌恶,因此,不妨多看几眼,为的是以后远离这些ID。虽然不否认,换付马甲,人家仍能弄出好花好字。有些是真的好看,比如一些小说散文,比如一些批评挑剔;有些是真的好玩,比如一些摄影户外,比如一些惺惺相惜。


停下

更多时候,走马观花足矣。骑在马上,不疾不徐那种,看看。随时可以停下,或者,跑。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21
发表于 2014-12-5 10:31 |只看该作者
把自己塑造成无法替代的人。

老纪男女通吃,写字也做县令;亲共又非共,周游列国;拿诺奖,普度众生。二十七八岁的时候,给这个世界奉上小小一车(册)粮食,至今还能发芽,这几个“貌似”他一生谶语的字即是。

其实,散落在粮食最下面一圈的这几个字儿,左右还有几个连着呢。摆在一起不难看出,年轻的老纪是要“纳塔奈尔”珍视自己心中独一无二的东西,要做自己的主心骨,少受别人蛊惑,别迷信名家,包括扔掉这车粮食,等等。可是总有人喜欢用这几个字励志,非要把自己弄成地球离了他会慢几分钟的样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发表于 2014-10-18 09:36 |只看该作者
要是把广场舞跳到全世界的中国大妈能看看书,
要是勾心斗角了大半辈子的中国大爷能跑跑步,
这个和谐盛世就彻底完美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2014-10-18 09:33 |只看该作者
“饭只有吃了才知是否可口,衣只有穿了才知是否合身,人只有跟了才知是否合己。”

忘记是谁说的上面这句话。
不过,知道自己吃什么饭穿什么衣交什么友的人都明白,
其实大家没这么笨。或者,也不一定都这么聪明。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发表于 2014-10-18 09:31 |只看该作者
我们经常丢掉一些远比小人书日记本照片薄重要的家庭物品,以便今后某些时候用文字怀念和描述。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发表于 2014-10-18 09:30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事情拖着拖着就没影了,很多事情必须马上处理。
人的一生多半是在这种权衡与作为或不作为中度过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发表于 2014-10-16 14:02 |只看该作者
附录B:背景资料

本世纪初,一项跨国研究报告称,中国成年男性平均腰围超过所有发展中国家,已接近发达国家中位水平。考虑身高数据,则“腰围-身高比”跃居世界首位。报告称,这与中国成年男性饮食质量大幅度提高直接相关,被认为是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惠及普通大众的可靠证据。但是,国内专家很快发现这组数据中隐藏的巨大隐患:成年男性因营养过剩和缺乏足够的运动,将大大提高诸如三高一类慢性病的发病几率和医疗年限,从而降低社会幸福指数和个人生存质量。

鉴于正常体育运动在中国成年男性中普及的种种困难,专家们挖掘出西方世界几十年前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久坐微震可显著减小腰围,集思广益,动员社会一切力量,在不影响中国男人胡吃海喝与勾心斗角前提下,先后大力发展普及观光旅游、汽车民航、高铁轻轨、保健家电、休闲娱乐等产业。十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把越来越多的中国成年男性的屁股方便快捷地长期安放在各种运动座椅上,成功地遏制住他们的腰围增长速度,并将腰围-身高比降低到欧美中位水平以下。与此同时,通过电影电视、流行小说、新闻报道、商品广告、名人访谈和网络八卦等形式,积极打造各行各业丰臀微胖成功人士新形象,努力肃清本世纪初风靡一时的“皮带齐心”大佬们的不良影响。

所谓“西化总以华化了”,即一切西化最终无一不是华化。本例正是这一文化传统生动具体的体现——减腰故好臀大更优,同时促进许多相关产业的兴旺发达。例如,久坐微震减肥曾经极大地促进了两次世界大战间欧美各国的汽车普及(当年不少报刊广播海报的一个宣传重点就是汽车减肥)。但绝大部分家庭成员对其增臀作用忧心忡忡(少数成年女性除外),只是很快为战争的声音所消解。二战以后,当人们纷纷犹豫要不要继续买车的时候,商家早已想出无数绝妙对策,诸如免费赠送各种车载运动器械和运动服饰,天天上演类似阿甘那样的跑步英雄故事。于是大家乐呵呵地开车坐车长屁股,骑车跑步减赘肉,来来往往间,屁股不再增大却更加结实,于是各方人士皆大欢喜。

到了我们这里,汽车普及当然不亚于百八十年前欧美速度,但最高原则却是让中国成年男性尽量坐着晃着无须劳心费力化时间。因此,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已经很少看到骑车人,跑步登山的成年男性更加凤毛麟角。君不见观光景点千方百计架设缆车普及游览车以减少男人步行登山之苦;不便降低汽车价位就把低收入男人的屁股按到电动自行车上;让一辈子不爱运动的退休男人坐在各种按摩椅中等等,都非常具有中国特色。而在精神层面,全方位树立大臀成功人士光辉形象的运动早已深入人心。

如今这种新生活观已顺利交接到下一代,男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每天尽量少步行,少躺卧,抓紧一切机会坐着——多坐轿车,多坐大巴,多坐沙发板凳,多看电视动漫,多写多画,多网玩游,多上电脑,发展情商,熬夜背书——是学校、社会、孩子和家长难得一致的共同追求和享受。这样一来,他们到中学年纪就能顺利具备成功人士基本外形,为今后掌控社会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发表于 2014-10-16 14:02 |只看该作者
写作和旅行若不扩展胸围定当增大臀围


这是美人海明威写下的半句话,一位常年写作和旅行的老男人的夫子自道,和女人三围无关(英文见附录A)。

“扩展胸围”的原意有“开阔心胸、视界、肚量”逐项,不过老海显然对此没什么把握,尤其写作,“所以,”他紧接着说,“我喜欢站着写”。此岸久觅不见他老人家站着写作(打字)的照片,就没有在标题中直接引用后半句。

内地海粉都知道,老海以“四大”闻名于世,即“大脑袋、大胡子、大个子、大屁股”。不过,因为个子大,所以按人体比例,这家伙的脑袋还真不算大;又因个子实乃西人中数,顶多在西人作家堆儿里还算突出,所以这大个子亦属牵强。于是全球公认的老海漫像只有“两大”:大胡子和大屁股。这是中外拥趸对同一位偶像发生认知差异的小个案,就像我们心目中的不少外国名著根本就没在本土闹出过什么动静一样。

都知道老海年纪轻轻不好好念书,歪打正着跑到闹哄哄的欧洲作战地记者混出了名,可人家付出的代价也是众粉丝难以想象的。小伙子每天不是坐在椅子里打字发稿,就是坐在吉普车座上,枪林弹雨中满欧洲打仗的地方旅行颠簸,一天坐着的时候倒比躺着的时候多得多,于是再也长不长的个子和比较常人宽大的屁股就这样悄悄练成了。到发觉情况不妙,名气早已掩盖了外貌,连媳妇都换了两任。老海只好认命,但还是悄悄把写作和旅行这项可怕“功能”写在一个小本子上。

时过境迁,西风东渐。西化总以华化了。如今颠簸旅行已是各位老少爷们的家常便饭,而所有热衷此道的人也都了解旅游的真谛就是“坐四睡三走两半,半成吃喝拉撒购”,且睡的时候吃喝拉撒购时候也极有可能或者应该坐着,是不是很接近当年老海的状态?然而,不知不觉间,久坐旅行在我们这里居然成为成年男性丰臀瘦腰的不二法门乃至时尚(参见附录B)。前者可以让大家见贤思齐,先把体型弄成位高权重钱多人士模样;后者令人欣羡不已地解决了胡吃海喝必然铸就大腹便便的后顾之忧。这肯定已不全是老海本意了。

不仅如此,当一个人经常坐着旅行(而非步行,据说徒增腿脚隐患),四处见多识广之后,胸围开阔的概率很可能比其他操练——比如写作或是上网——大得多。因为很多长期研究结果表明,写作和上网在增加臀围方面略逊于旅行,但增大腰围的效果几乎超过胡吃海喝,尤其悲催的是,写作和上网很难增大胸围(阅读因为不必坐着而大异其趣)。对此,老海当年虽然不是十分确定,但还是凭作家的直觉和洞见补上“我喜欢站着写”几个字。     

现在看来,海明威这句老话,倒像是对二十一世纪中国男性写作爱好者的诚挚祝福和忠告。


此岸,2014.9.20


附录A:海明威原文

Writing and travel broaden your ass if not your mind and I like to write standing up. (Ernest Hemingway)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2014-10-16 14:00 |只看该作者
-
谈论秋天的时候他们说些什么

(一)

  打小生长在江南的筱昊,经常弄不清季节轮换和花开叶落的秩序。眼见有些秋凉了,吴老师的语文课上已开始讲解咏秋的名篇佳作,可他还在为自己前几天的造句纠结着。筱昊十分不解地问老师,那些自己开学以来亲身感受和见闻的事情,为什么写出来和课文还有作文书上的描写差别那么大。吴老师仿佛并不特别在意,只是轻声告诉筱昊,放学后到校门口对面的茶室聊聊天,随后给两位家长发了短信。
  
  校园设在一个老居民小区深处,平时周围很安静。茶室旁边是一家食品杂货超市,里面的东西物美价廉丰满,常常堆出门外,深受学校师生欢迎。不过每天下午放学前的一大段时间,附近总是冷冷清清的。刚来学校不久还没有成家的吴老师喜欢这时候出来坐坐,或是转转,远离一会儿学生、同事和作业本。
  
  今天,当然是在琢磨筱昊那几个作文句子。
  

(二)

  
  筱昊是个外向的孩子,爱跑爱笑爱说话,跟所有老师自来熟,一进茶室坐下就亟不可待地说了起来。
  
  中秋节早上,我还没完全适应开学的节奏,日上三竿才自然醒来,立马儿听到电脑收到邮件的提示音。妈妈不失时机地旁敲侧击,说同学们都早早起来互发节日问候了。我扒拉扒拉床头的手机,神秘地告诉妈妈,国际友人哎,别打岔哦。说着赶紧抹了把脸,仔细刷了牙,倒了一大杯牛奶,抓起几片面包,一边嚼着就坐电脑前了。随后回头对餐厅吃饭的爸爸妈妈说,表哥的邮件,还有孙老虎她表姐的。
  
  说到这里,筱昊冲老师做了个彼此已经熟悉的鬼脸。
  
  表哥是舅舅的长子,比我大两岁。听妈妈说舅舅小时候不好好念书,成天画画泡妞,高中没念完就被姥爷弄到澳洲劳动改造,其实就是在中餐馆刷碗洗盘子,一天能赚几十块大洋呢。对了,我姥爷是北方人,坚决不允许我叫他外公。谁知舅舅从此如鱼得水,很快考上了当地的美术学院,毕业后马上结婚生子,在岳父帮助下开了一家私人画廊,悠哉悠哉地画画卖画度日。当地长大但中文流利的舅妈做舅舅的经纪人,兼任财务总监和后勤部长。据说妈妈当年上大学的不少装备是舅舅跨洋越海寄过来的。后来,等我上小学的时候,开始有兴趣和那个尚未见面的小表哥电邮往来。舅舅要我帮他练习汉语,爸爸说顺便学学英语,其实我俩聊什么他们一点不在乎。哦,对了,我爸暂时屏蔽了我电脑里的所有音频视频功能,可以随便上网却不能听看影视动漫,或者视频聊天,据说今年有望部分解禁。
  
  吴老师点头,喝茶,给筱昊叫了一杯果汁。随口应道,难怪你打字那么快。不过小四了都,有些东西应该听听看看。筱昊也不客气,一口气喝了半杯;一边嗯嗯点头,一边接着往下侃。
  
  孙老虎是我们家邻居孙伯伯家的千金,大我三岁,也咱们小学出来的,现在实验中学上初一。以前经常一起上学放学,一起打打闹闹,一起写作业讲故事出去玩。她平时喜欢在智力上和武力上欺负我,不过一旦我和别人打架吵嘴,她总是不分青红皂白站我一边,包括和老师顶牛。哦,老师插话说有点印象,去年是不是和数学组的何老师干过一架?筱昊满不在乎地笑笑,说不记得了,这种段子太多,都不是什么大事。所以,当面我管她叫老孙,欺负我的时候才叫她孙老虎。
  
  还有在你们家的时候?吴老师逗他。嘿嘿,这你都知道。你刚说的嘛。
  
  老孙的表姐在加拿大,她姑姑家的孩子,大学快毕业了。那天从一个叫卡尔加里的地方给她发来中秋节贺卡,她随手转发给我,说什么借花献佛大惊喜。那是几张她表姐一家人还有几个黑白朋友在院子里赏月唱歌吃月饼的照片。第一张背景是她们家后院儿,小小的游泳池边上竟有厚厚的白雪;两张远景的,可以看到附近住宅、小路和景观植物上银色一片,以及天上大大的圆月亮。每张照片下面都有一行小字:甲午中秋摄于卡尔加里。
  
  邮件最后是老孙的一句话:下个中秋节,我们去划雪吧。

  
(三)

  
  我特别欣赏你作文里的这个创意!
  
  是老孙的主意,我也是借花献佛呗。
  
  哈哈哈哈。那你表哥的贺卡里一定有澳洲的春暖花开喽。
  
  筱昊连忙说,当然,以前有过。不过今年也是一家人吃月饼的情景。表哥家每年的月饼都是舅妈自己做,看表哥发来的图片很像咱们的苏式月饼。后来我逼着妈妈也做出一模一样的月饼,所以我们家已经两年不买月饼了。妈妈说,澳洲的春天也没什么稀奇,和咱们这里现在天气好的景色差不多,就是多了或是少了几样植物动物,天蓝点儿水清点儿吧。作文前一天,我和爸爸到古木公园、松风公园玩,发现还到处鲜花嫩草大树发芽,也有春天一样花落叶枯果干的;造句之后,又特意去城郊大苗圃转了转。不算花房里的植物,一共发现各处正在开花的草本植物四十多种,木本二十多种,还有其他各种室外花卉十余种。后来请教园艺师得知,再过一个多月,还有十几种茶花三十多种菊花陆续开放。不算疑似同种杂色的花木,作文里说“秋天百花盛开”应该没什么问题。
  
  筱昊自称今年春天开始对大部头的《中国植物志》发生兴趣,差不多每个周末都到市图书馆翻查资料,所以经常出口专业术语。
  
  吴老师未置可否,却想到了别处。说江南的秋天确实一派生机勃勃,山茶花尤其令人惊叹,从仲秋一直持续开花,直到菊花谢了,梅花谢了,桃花谢了。我们校园里就有几十株山茶花树。
  
  是不是一年级楼前花坛里,那些长着好多像果子一样青绿色花蕾的小灌木?
  
  嗯,正是。只是品种比较单一,或许学校园丁也不够专业,那些茶花每年开得都不好,同学们也许不会留意。
  
  我们今年好好观察观察,做一期专题板报,还可以请大苗圃的老园艺师来给我们讲讲课。
  
  好!等茶花开的时候,我们班一起去大苗圃拜访他们。
  

(四)

 
  筱昊平时经常请假跟爸爸一起外出,对户外活动特别在行,听说要集体去苗圃,一下子想到许许多多出行细节和观察要领。老师赶紧打住话头说,咱们接着聊你的作文。你说的“万物生长”,我知道一点背景(春天开学的时候,几个孩子发现大批香樟树落叶,尺寸没有刚长出不久还没完全长开的新叶大,所以怀疑落叶不是这批新叶的前辈,即香樟树叶的寿命可能不足一年或大于一年),香樟树的调查研究是不是有结果啦。
  
  嗯,发现了一些初步结论。根据我们的记录,校园和小区做实验的九棵香樟树已经分别在二月底、五月中和八月底三次大批量生长新叶,叶子长大后一茬比一茬小,证明我们春天的怀疑有道理。但落叶非常缓慢,春天的第一批大香樟叶子,直到暑假前才陆续落完。后来我们还找到一些研究论文,说有的地区的香樟树,在农历十月前后还会长出一批叶子,然后到春天集中落叶。
  
  今年夏天不如去年热,不知你们的研究有没有坚持下去?
  
  我们的想法得到证实之后,都很高兴,还大大感慨了一番,原来常绿乔木的叶子不一定比落叶乔木的叶子寿命长,它们不过是有的专门对付夏天有的专门对付冬天,所以才能一直那样绿着。
  
  而且还绿得多姿多彩,老师补充道。
  
  对,各种绿里透黄透黑透红什么的。不过暑假我们几个到处乱跑,没人记录了,开学回来又开始对香樟树的果子发生兴趣。老师你发现没有,这么密密麻麻的比花生米还大的果实,跟绿色小电灯泡似的,每年在我们脑袋上晃荡好几个月,居然直到今年才被我们发觉。所以开学后,我们放学路上都不聊天说笑了,改摘香樟树果子玩。说着拿出一枚精致的香樟树果,送给吴老师,说赠人樟果,手有余香。
  
  噢,原来是这样。
  
  吴老师也是今年春天得知孩子们的观测实验后才开始留意平日熟视无睹的自然现象,可无论如何不好意思当着孩子的面承认这些不伤大雅的无知,包括不知道该不该提醒孩子们要爱护树木,就像不知道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工草坪都是供人躺卧而不是围观一样。于是只好讲了一通大道理,什么同一种植物在各地的生长情况会有不少差别,不可太早下结论啦。要注意研究方法,比如能够重复验证操作啦。即便得出一些结论,也可能只是一时一地的观察结果啦。自然很奇妙,自然也很复杂。等等,等等。
  

(五)

  但凡老师开始语重心长谆谆教诲起来,多半是遇到自己糊涂的问题,却不能直说,于是绞尽脑汁编出一箩筐貌似放诸四海皆准的废话,等待时机转停话题。这次是孩子机灵,接着夏天不热往正题上引。
  
  说起夏天,老师还记得中秋节前一天吧,简直要热死人了!幸亏是周末,爸爸带我到游泳馆泡了一天,所以我咬牙切齿地写了一句“秋天赤日炎炎”。
  
  呵呵,那天确实比暑假哪天都热,老师躲在宿舍看了一天闲书。
  
  老师,平时大家说的秋老虎会不会就是这情景?
  
  可能还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秋天还没到呢,所以你写的那些句子,也许还需要斟酌。
  
  老师说的是不是天气预报里说的秋天?
  
  你连这个也知道?
  
  我和老孙平时喜欢主持天气预报的两位美女姐姐,所以顺便记住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
  
  呵呵,你倒是蛮谦虚。他们说的应该是比较准确的秋天。按气象学的说法,秋天只是一个用于描述特定时空天气情况的专门术语,主要特征是这个时空里面大气温度的连续变化情况。以此类推,冬春夏季节的到来也是这个意思。与世间万物或当地风俗,以及讨论四季往来的古今中外人物是否曾经身在其中,或有无现场感受,都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那样一来,世界会不会太枯燥乏味了?
  
  是,也不是。那些长年累月把秋天符号为悲愁、肃杀、收获、成熟、离别、感伤的俗套,一样枯燥乏味;但即便是温度本身,也包含无穷多的信息、知识、历史和情感故事,等待你们去了解、发现和体会。这个话题我们以后再聊。
  

(六)

  其实,也许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秋天,只是喜欢说的人、听的人,或者写的人多了,才弄出这样那样别致的与老套的秋天。所以人们理当写出和前人不一样的、自己发现的秋天,以及秋天的故事。
  
  “秋天百花盛开,秋天万物生长,秋天赤日炎炎,秋天雪花纷飞。”
  
  “秋天,应该总是我们想象或经历的样子吧。”
  
  孩子们这样写,多好啊。
                      
    (此岸,2014.9.23)

  
  前天早上收到气象台手机短信:今日甲午寒露,我市正式入秋,昼夜温差增大,望市民朋友早晚外出添加衣服。昨天中午北方友人电邮当日快照,称今年头场大雪如约而至,窗外洁白一片。今天,在更南方出差的朋友说,这几天热死了,晚上和一帮人在马路上围棋桥牌啤酒消遣。

  
   2014.10.10 补记。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2014-6-7 13:16 |只看该作者

心动

端午小长假之后首个工作日,天气凉爽。早上公交车里比平时明显拥挤一些。车上的人抓紧时间打盹、发呆、看手机,神态安详的多半是老年人,大部分买菜去、遛弯儿回来的。

不一会儿上来一对母子,前面壮汉四十多岁,方脸庞,没戴眼镜,面目和善,牵着母亲的手,刷卡、开道(不是本地老年卡)。后面的老太太七十来岁,白发不多,小巧、整齐、干净,也笑眯眯的。车前部联座儿上的几个人,没精打采地坐着。母子俩走到黄色专座区时,有人让了座儿,俩人一起说着谢谢、谢谢,让座的小伙子已挤到车门口站着去了。壮汉还在东张西望,见老太太拽他裤子示意挤着坐会儿,就顺从地下蹲。庞大的躯干下面,大约不到三分之一的屁股搭在座位边上,右腿马步撑住身子,左手抓紧车窗下沿,让母亲靠得稳当些。

接下来几站是闹市区,那壮汉用右手不时指着窗外,不停地说着,这是什么树,那是什么花,这是什么车,那是什么楼。老太太开心地笑,嘴里哦哦哦的应着。后来车里人少了,前面联座儿上有个空位,老太太赶紧催儿子去座。壮汉起来整理一下双腿,发现车已到站,联座儿上三个位置全空了,就拉着老太太一起坐过去。

前面遇到红灯,车停得有点突然,车上一阵小乱后迅速安静下来。接着传来司机大声说,不是告你了还没到站呢,到了我再告你。只见对面四联座儿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忙不停地道歉,对不起啊,姑娘,我耳朵背,怕坐过站,给你添麻烦了。别人还以为我跟您吵架呢,司机好像还在为刚才没过去这个红灯郁闷,又大声嘟囔了一句。没有啦,没有的啦,是我给你添麻烦了,对不住哎,姑娘。

车到那站的时候,司机回头喊了声到啦。白发老太太颤巍巍地从座位上下来,双腿不太利索地慢慢向车门口移,手里也没拿根拐杖。旁边站着的乘客连忙让出道儿,有两个中年男人示意询问要不要扶一下。我没事儿,老太太笑着摆摆手,用大约一分钟的时间,顺利走完这五米左右的道儿。下车站稳后,老太太笑着冲前面的后视镜挥挥手,嘴里念叨着那几个看得见或是听得着的字。

过了大约一两秒钟,车门关闭。车子静静启动,驶往下站。

此岸,2014.6.3 记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14-6-7 11:15 |只看该作者

挑剔

从小爱看各种杂书,就是一般人说的学业、专业以外的书,积习难改也不想刻意去改,不算过分只是不免对字对书多有挑剔。版本、作者、装帧、排版、纸质方面的不满意都有,有时几近变态,比如把一本外貌丑陋的书重新录入排版后交附近文印社做两本慢慢翻看。反而对书中文字本身所谓才情格调观点流派大多可以接受,句子通顺言之成理阅读愉快更好。这种吹毛求疵与漫不经心的一些附加后果是,对一切文字可以如何应该怎样的高见敬而远之,对一切编书写字的勾当没精打采,连工作的应酬的字句也都尽量少写不写。不过,这丝毫不影响自己至今还在到处找书看。

有时这种挑剔的积极作用也很可观,比如容易对现实生活的一些不合理现象一笑置之,说淡定也好麻木也好,听起来都很踏实。试想,在一个连书籍排版都做得马马虎虎的时空,比该工作复杂万倍的乳制品生产或是垂直电梯运行中出点质量问题就显得基本正常;在一个连外文翻译都可以夹带自家私货的地方,把并不高明的“高仿”古董倒腾给乐意出钱的雅士或投机者就无可厚非;以比较含蓄的方式把别家的银子揣进自家腰包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这样就不会老惦记什么东西好吃什么地方好玩什么玩意好用;不会生发离了什么不是什么仿佛就没法过就忒俗气就太高蹈之类的矫情。优胜劣汰或劣币逐良,都可以直接间接为商品市场竞争繁荣和生物多样性做出实际贡献。

东西方民间段子里都有比方说“小事不当真,必然坏大事”、“小恶混不吝,大恶随后来”之类的说法,而且谁都明白这些省略主语的句子是说给谁听的,只是提倡对号入座的、愿意对号入座的、应该对号入座的、实际对号入座的,经常会发生位错或者错位。所以只好自己找个地方,把对书的各种不满写下来,算是给自己的读书或是心情留下点线索。很早以前会记在本子上或直接画在自己的书上;网络普及以来,偶尔贴到博客或是论坛,也许是存着一丝模糊的念想——遇到略有同感的人,大家会心一笑。

读书的潜移默化多细微而个别,不足为外人道,但愈发挑剔,当属显然。

此岸,2014.5.28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2014-4-30 09:06 |只看该作者
直觉

前几天比较无聊,在六星群组弄了两个专题,三心二意地贴点东西。
今天突然感觉,这个版块应该会很快消失吧,就剪个图留念。
呵呵,五六月多事,泡网的时间暂时取消。






{:soso_e178:}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14-4-29 18:06 |只看该作者
暮雪 发表于 2014-4-29 16:48
这个说的精彩,同感

{:soso_e181:}                                                                            ·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14-4-29 16:48 |只看该作者
此岸 发表于 2014-4-21 16:10
原先以为,能够一口气读下来的,都是好字,后来很快发觉不对。
因为字的能不能读下来,经常取决于当 ...

这个说的精彩,同感{: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14-4-29 08: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此岸 于 2014-4-29 18:05 编辑

香樟花开

小区和附近几条大路的行道树,多半是香樟树。今年三月初开始的大面积落叶(换叶)基本告终,同时期和新叶一起成长(孕育)的香樟树小花蕾,终于一拨一拨地乌央乌央地怒放(哈哈哈哈,那花儿实在太过浓密,实在想不出什么词儿了),已带来十几天满世界的馨香宜人。

这些小花是如此之小(六瓣,每只花瓣直径约一毫米),颜色也那么接近新叶,远远的望去只觉一片淡绿色春意盎然,难辨花叶。自己也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沐香十几年而不知是花是叶是干惠我。还是儿子和他的小朋友们眼神好,天天盼着香樟树开花,然后兴致勃勃地仔细测量一朵朵落花落叶。于是有了新的发现。

孩子们说,上个月的落叶明显比生长了一个多月的新叶面积小,平均小几个平方厘米,更大更小的新叶也有,但大叶占多数,小的也许还在长。这说明刚刚落下的叶子不是去年此时出生的那批新叶,或者说,香樟树叶的寿命应该不是一整年。那么,是少于一年,还是多于一年呢,具体是多长寿命呢?孩子们迅速淘汰了百度中东拼西凑的答案,开始向老师家长求教。后来根据大人们的启发,找到市图书馆工具书库,仔细翻查一百多卷的《中国植物志》,终于从中得到一点线索。

原来,像我们去年才注意到垂柳一年要换好几次叶一样,香樟树也是一年多次换叶,春夏秋冬都有。但是,和落叶乔木不一样的是,叶子的生命周期不那么容易确定,暂时找不到资料明确指出哪些叶子的寿命是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还是十二个月、十五个月,或者更长。于是孩子们准备自己寻找答案了。他们在小区和学校各选了三颗香樟树,在几处枝叶上松松地扎上塑料卡子(电脑机箱内捆电线那种)作为研究标本,几个好朋友每天观察、记录叶子的生长情况。
   
老师向几个家长通报情况的时候,我们心里都很高兴,也有些担心。因为这个实验可能会失败,因为香樟树枝干很脆弱,而枝叶很发达,所以风大点雨久些都会将树枝压断,这是前几天连续下雨到处看到的情况。这些可能遇到的问题还是让孩子们自己去面对吧,现在不必事事告知,失败一定会引出新的兴趣。尤其值得高兴的是,三年级的孩子们就能明白百度的不靠谱,就能够翻阅那样的超大型工具书(呵呵,老子这辈子还真没碰过这种大部头),能够从一大堆英文、拉丁文和枯燥乏味的学术陈述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真的很不简单。

昨天家长会回来,感觉香樟树的花香更浓了,而且,还会香很多天吧。

{:soso_e160:}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14-4-28 08:02 |只看该作者
辛格

辛格瘦高,眼睛炯炯有神。不做事也不“说话”的时候,喜欢两手深深地插在裤兜里,是一个干干净净,安安静静的男人。米克喜欢模仿辛格,或者远远地观察他,后来遇事也向辛格讨主意。杰克一来到镇上就对着安静友好的辛格打开了话匣子,并迅速引为“知己”(呵呵,其实就是觉得他能听懂自己的话),在几天后得知辛格是聋哑人之后,那种“知己”感反而更强烈了。当然,这一切变化,都有比夫或是米克在场,从而使二人的情感生成变得合乎情理,而不至于产生不必要的联想。至于考普对辛格的好感,恐怕主要出于自己的错觉,因为他连杰克第一时间诚恳的歉意都不肯接受。

另外,辛格的职业背景有作者父亲的故事。

{: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14-4-28 07:57 |只看该作者
比夫

Biff Brannon -  The proprietor of the New York Café, a central eating spot in town. Mr. Brannon is a quiet, thoughtful man who enjoys pondering life and wants children of his own. His hair is so dark and thick that he needs to shave twice a day. He has a habit of pressing his nose down with his thumb when he thinks about things.

呵呵,从上面的作文选段不难看出,孩子们对比夫显然很熟悉和喜欢,因为他给小朋友打折。比如五分钱的可乐只收三分,一毛钱的汉堡经常半价。比夫还喜欢免费给流浪汉和残疾人吃喝,心中许诺永远收辛格半价酒钱,不过辛格一般只喝一杯啤酒。比夫话不多,包括也不对辛格诉说,而是喜欢在夜里客人不多的时候,一个人走到咖啡馆外面,对着天空发呆。他的小店是镇上主街唯一的二十四小时营业咖啡馆。

比夫在妻子死后不久开始发生转变,在操办过辛格的葬礼之后,成为一个全新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14-4-28 07:52 |只看该作者
米克

在全书二十五个小节中,以米克视角叙事的占了七节(辛格、比夫各四节,杰克、考普各五节),包括那些篇幅最长的小节。所以米克被认为是第一主角也顺理成章,起码是第一女角无疑。在一些北美学校曾经指定稍小年龄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就有这本麦卡勒斯,估计有我们熟悉的“教育”目的在。而那些一定要当“畸恋”小说读的成年人们,似乎是想多了,而不是“读”过了。

一出场的米克,是一个十三岁的瘦高女孩,放学后推着婴儿车带上小学生巴伯和刚会坐的拉夫两个弟弟街上遛弯儿。在一幢尚未完工的别墅前,姐姐把小弟交给大弟看,自己跨过“请勿入内”的牌子爬进去,在墙壁上涂上几个鼎鼎大名:EDISON、DICK TRACY、MUSSOLINI、MOZART,当然,还有“娘希匹”之类的脏话,以及自己的红色签名:M. K.

显然,米克的喜欢音乐、作曲尝试和莫扎特崇拜,都有作者少年影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14-4-28 07:48 |只看该作者
安东

Spiros Antonapoulos -  A deaf-mute who is Singer's best friend. Antonapoulos and Singer live together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until Antonapoulos is sent to an insane asylum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 He is fat, greasy, and lazy, never signing anything with his hands unless he is talking about eating, drinking, or sleeping.

安胖子是书中一个“象征性”人物。作者对他的一切描述都非常客观冷静写实,包括他在疯人院的表现,而所有情智判断仅来自辛格与其表哥,因此其行为举止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这是中文版的最大的败笔之一,生怕读者看不懂似的,弄些主观意味很强的暗示和褒贬性词汇,取代原文那些丰富的、常用的、客观的修饰语,很像这些小孩子的理解(前面英文系北美某小学六年级学生作业)。当然,安胖子喜欢吃、喝、睡三样,谁都不会误解。除此之外,都可别解。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14-4-28 07:45 |只看该作者
杰克

杰克显然对现实不满,但没有考普激进(言论上)或拘谨(行动上),可能是酒精害了他,也可能是主义害了他,或者仅仅是因为他遇到了辛格以及又失去了辛格,他对书中几位主角都很客气,包括镇上那些陌生人。他不停地对人们讲一些大家应该“知道”的东西,而不是教诲人们应该如何去做。这是一个此岸很不了解的人物,和辛格、比夫与米克一样,我们身边很少存在这样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14-4-28 07:43 |只看该作者
时光

时光早就扎好了架子在那儿杵着呢
来来往往上蹿下跳的人事物理
弄不清自己在哪转身是谁
记着也就是忘却
时光淡定  
不曾流逝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发表于 2014-4-28 07:4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此岸 于 2014-4-28 07:44 编辑

考普

考普是最后出场的主角,加上他的女儿,差不多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而且还把自己母系祖先的一些线索加给了考普的老丈人。考普大夫的使命感和固执己见,令此岸感到非常亲切,也十分穿越——不是我穿越到美利坚的三十年代,而是这家伙灵魂附体来到了自己身边。这也是前些年重读德莱塞等百年前美国文学的新感觉,当时自然还没有“穿越”概念,是一种“重现”感,非常强烈。但是很奇怪,读相近时代的欧洲文学就木有这种感觉,包括欧洲人写美国的故事,比如《刀锋》。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14-4-28 07:41 |只看该作者

离别


未通高铁前的宁杭往来主要靠公路客运
单程四五个钟点还比绕沪铁路快些
T城是宁杭线上一个二三十万人口的小城
遍地乡镇作坊包括渔牧和其他养殖业
总是摩肩接踵着各种南腔北调的打工者
走出去返回来的本地人也天天不断

老谭那几年因专业特长经常在T城顾问
当时人称星期天工程师那种游方郎中
不少企业接待条件有限也不便要求过奢
偶尔问题麻烦点就在站前旅店对付一晚
所以经常在那个客运总站附近转悠
和喜欢搭讪的车站值班师傅聊天解闷
   
有一次刚到T城车站突然下起大雨
公司接站的人要过段时间才能赶到
平时爱聊天的几位师傅正好不在
老谭转回候车大厅想找本地摊报刊消遣
不意中发现一间新开张的礼品小店
因为别致所以一直记得初遇的触动
            
先是看到店牌下面灯箱上的一排美术字
用一个机械装置驱动着定时变换内容
多半当天的古今中外纪念日和离别赠言
那时候还没有如今随处可见的LED滚动屏
所以视觉印象深刻以至于过了一两个月
才发现灯箱上方的店牌——离别小站
               
老谭突然明白了小店主人的用心
貌似各种寓意都有了包括若隐若现的店名
店主是一对青年夫妇模样江南彬彬有礼
太太轻声细语和顾客讨论礼品细节
不时回头告诉先生选什么材料用什么工序
有时两人还要反复交换不同效果的看法
                        
小店承接来往旅客各种离别信物的现场制作
匆忙的人也可以从分类周详的通用礼品库中选购
礼品材质丰富款式很少重样手工也都十分精致
其中有一款镶嵌植物花叶的手工卡纸特受欢迎
还有活用当地泥塑制品的各种创意造型
比如相框花瓶以及离别者两地的地标建筑模型
                  
以后每住T城老谭总会远远看着这对伉俪劳作
后来还曾建议引进大头照和U盘影像录制
并因为帮助解决如何在那种卡纸上成像
获得过一个实用新型专利双方共享
老谭对二位青年人的手艺和聪明颇有好感
临别顾问企业的时候也都转赠小店礼品
                          
可毕竟是个粗人满脑子的声光机电
老谭对上网电邮微信什么的都没有兴趣
说只有面对面坐下来的才是朋友与生活
所以后来就断了离别小店的音讯
小店夫妇终日忙碌也没过来走动
那些记忆仿佛都刻进形态万变的离别信物
                        
这几年老谭忙着别的项目没有再去T城
宁杭高铁通车的消息让他心中一动
不知那个离别小站如今怎么样了
今年春天特意带上老婆孩子故地重游
却再也没有找到那对年轻夫妇
原来住过的站前旅馆已经灰飞烟灭
                     
老谭安排好妻儿跑到以前帮忙的一家企业
那儿的老总已是子承父业幸好当年技术主管还在
晚上宴请老谭一家在附近山里会所
华丽灯影里彼此寒暄着言不由衷的客套
老谭只是觉得让高一的儿子见识下这些也好
饭后玩了一些简单节目就睡下了
                        
次日送站的司机一见老谭就特兴奋
说谭工还这么帅气夫人公子果然仪态不凡
可是老谭却完全不记得眼前这位阳光小子
路上闲聊方知这是另家企业老总的幼子
因为老爷子经营有方或者不善运作
稀里糊涂没几年就被搞夸掉了

老人现在城郊老宅赋闲打拳练字
帅哥暂时投靠旧友就是昨天那位掌门
开车之余正在积极准备东山再起
声称父亲曾经多次提到老谭技术人品
那些被老人精心收藏的离别信物
繁衍出不少老一辈的江湖传说
                        
车程短暂不便另起话题
离别小站依然是头尾不全的故事
老谭夫妇又在别处转了几天
看看尚存不多的古迹野趣
高高兴兴带着妻儿回家
告诉我这个未了的心事


此岸
2014.4.26 草

{:soso_e160:}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14-4-22 19:39 |只看该作者

好字(完整版)

原先以为,能够一口气读下来的,都是好字,后来很快发觉不对。
因为字的能不能读下来,经常取决于当时的心情。
心情好的时候,网上一篇烂字也能大致看完;
心情差的时候,金庸古龙也读不了三两页。

但有些字,随时读到都会产生想法。比如卡森·麦卡勒斯说过:

如果不想很快被人忘记,就写点能让人读的字,或做点能让人写的事吧。

以及另一位差不多同龄女人说的:出名要趁早啊。

麦小姐的话让我想起许许多多很久很久以前的人,
张小姐的话让我看到身边无数个街坊邻居在晃动。

所以,才有了不久前的感想:

让人想一想的字,都是好字。差不多,也是唯一的好字。

  {:soso_e175:}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14-4-22 19:34 |只看该作者
日前看中国好歌曲
郑钧的一句话,猫印象深刻
“一首歌曲,当你听了二十几遍还不厌烦,它就是一首好歌。”
莫西子诗的《要死就死在你手里》真的很好听

可能,读书也是同理吧
一本书
读厚了,读薄了,又读厚了
也就有了不同境地{: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14-4-22 19:22 |只看该作者

刀骨

此岸对字,反应一向迟钝。
看书看帖,无非中文英文。
有的有趣,有的慢慢无趣;
有的无趣,有的慢慢有趣。

刀与骨是菜市场的物什,
人心情感长在活人身上。
花草百兽在田野花园,
古人古董在书里馆里。

文字,只是文字,而已。
无论书里网上自己码的。

{: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14-4-21 16:20 |只看该作者
教育

才能比成绩重要,也比品德重要。
品德是做人的根本,只能从小潜移默化。
到了学生时代,积习难改,品德仅仅是孩子们的行为实践。
而才能是一个人适应社会,帮助别人,并有所创造的基本能力。
例如,学会游泳比学会写一篇抢救落水儿童的优秀作文重要千倍,比勇敢本身重要万倍。

{:soso_e160:}

呵呵,今天喝多了。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14-4-21 16:1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此岸 于 2014-4-21 16:15 编辑

If you would not be forgotten as soon as you are gone, either write things worth reading or do things worth writing.

                                                                                                    ——Carson McCullers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14-4-21 16:10 |只看该作者
此岸 发表于 2014-4-13 10:09
好字

让人想一想的字,都是好字。差不多,也是唯一的好字。



原先以为,能够一口气读下来的,都是好字,后来很快发觉不对。
因为字的能不能读下来,经常取决于当时的心情。
心情好的时候,网上一篇烂字也能大致看完;
心情差的时候,金庸古龙也读不了两页。

但有些字,随时读到都会产生想法。

比如卡森·麦卡勒斯说过的一句话:

如果不想很快被人忘记,就写点能让人读的字,或做点能让人写的事吧。

{: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14-4-21 15:44 |只看该作者
此岸 发表于 2014-4-21 15:41
况味

因为脆弱,所以不断寻觅。

刀刀入骨。{: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