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及习惯
习惯一旦养成,想改变是很难的,习惯这种东西会成为一个人如影随形的伴侣,无论是良好的习惯,还是什么不良的习惯,一般说来都是很顽固的。
有的时候我检点自己,我身上究竟有哪些不良的习惯,或者是值得称道的习惯,自检自查了半天只能一声叹息,我这个人大概就属于那种丢在人堆里保证你发现不了的那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这不是谦虚,而是事实。
我曾经坚持写了二十多年的日记,这些日记之中的大多数都随着家的搬迁而遗失或者是被当成废物处理掉了,而其中有一部分至今依然保存着,大概也有十几本,偶尔我会翻看这些日记,不是为了怀旧,而就是一种很无聊的下意识行为。大概累计起来也会有几百万字吧,透过这些文字也会看到自己的人生轨迹,这么多文字,大多数都是记录我的一些心态和思想的东西,很少有谈论工作或者是别的什么。
所以终止写日记,与电脑是有着直接关系的。自从我习惯了在电脑上写作之后,我基本就不再动笔写日记了,但是,喜欢文字,喜欢写东西的习惯却一直没有丢。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几乎每天都以平均五千到八千字的速度在写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很杂,很不系统,大约也和我的个性和生活方式有关。我始终觉得,文字对我而言,就是一种随心所欲的东西,所谓“文无定法”没必要拘泥细节,因此,我的文字线条很粗,大概也很正确的反映出我的个性了。
上周的一天,几个网络的朋友相遇小聚,其中有两位专业的媒体人士,席间大家在谈论文字和网络的时候,对我很有一些“恭维之辞”,我不敢受用。是的,我承认我的网龄可能算是很早了,但是,这种早晚没有什么意义。
写东西不系统,不注重谴词砌句,完全是信马由缰的方式。我喜欢这种所谓的“大写意”的写法,其实我一直很相信,文字是很能反映出一个人性格东西的。所谓“文如其人”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写了这么多年,从来没觉得自己如何,更不敢肆意嘲笑他人,多数时候是自嘲。在家的这段日子,早起之后,冲一杯铁观音,一个上午基本上就是趴在本子上码字,只要一打开文档,便觉得有很多话题可以写,所以,我写东西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大学都没有打过草稿,唯一的一次,就是毕业论文,那也是积累了许多资料之后,一气呵成。而且,经常性的出现一些笑话和错别字,自己也不在意,“也算是原生态了”。
几天前一个老友去了我在和讯的博客,他说他几乎一整天都在看我的博客,所以,他和我聊天的时候,他说:“你还是你,性格没变,文字没变。”我回应他说“狗改不了吃屎啊,我就是属狗的。”
前些年我经常去一个古典诗词发烧友的网站,那里云集了一批在古典诗词上有着极高造诣的“高手”,他们对古典诗词的那种痴迷,那种精湛,让我叹为观止,偶尔我也“壮着胆子”班门弄斧的弄一两首诗词,但是,很快我就知道,在高手如云的这个地方,你的一个平仄者的格式,一个词牌的选用,或者是一个字,一个词都可能让人笑破肚皮。
但是,文字这种东西你不能过于认真。过于拘泥于形式上的东西,过于重视谴词造句,其实是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
我喜欢粗犷的文字,喜欢有张力的文字,喜欢有穿透力的文字,喜欢诙谐的文字,当年我阅读张承志的《黑骏马》的时候,对他文字的穿透力就十分钦佩。喜欢的还有路遥的那种厚重的文字,他的文字几乎能不费力的就想起黄土高原的厚重和大气。后来阅读了王小波的《青铜时代》感觉到这是一个文字的鬼才,令人惊诧。网络可以造就太多的文字奇才,无论是短文还是长篇,真的是乱花迷眼,美不胜收。
刘勰的《文心雕龙》开篇中这样一段文字,大概就是描述文字的最高境界吧: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现在我已经把古典诗词的“技法”基本忘光了,更悲哀的是,要动笔写字的时候,居然提笔忘字,感觉自己简直就是一个电脑的奴隶了。今天看到某媒体说,2018年纸媒基本消失,我不知道这种说法的依据在那里,更不可想像没有纸媒的世界会怎样。
习惯是扔不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