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淡淡一片云 于 2010-12-10 15:51 编辑
读李泽厚《美的历程》
最近因祸得福,因为颈椎增生,压迫的右臂的痛疼感越来越厉害了,这是典型的办公室病症,上周日天气不错,我出去骑行了五十公里,很久没运动了,主要是想舒筋活血,一场骑行下来,感觉有点效果,这几天又坚持了针灸和拔火罐,还是有点效果,痛的不是那么厉害,偶尔的手指间的麻木感也消失。
多数时间,我也不太上网,为了打发时间,那就是读书。这一周的时间,不觉看完了三本书,一本是蒙田随笔的第一卷,后面的两卷我没有连续看,是因为我觉得要想好好消化一下这个十六世纪法国老头的思想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慢慢看吧。我是一个很讲究的读书人,我从来不会在书上乱写乱画,所有被书籍引出的思想感受,我都会认真的做一个随笔式的记录,偶尔翻看这些记录,会感觉到自己思想的狭窄,思维的偏颇,当然,也不失偶尔有闪光点,在我看来,看完一本书,如果能有所感悟,这就足够了。
我看的另外两本书是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历史本体论.已卯五说》,有关李泽厚先生的书我看的比较少,印象之中看过李先生的一些哲学文章,总体并无太多印象。几天前去书市的时候,我看到了三卷李先生的书,除了上述两卷,还有一本《杂著集》,书店里把这些书都裹上了塑料封膜,这让我很不爽。我当着服务生的面,撕开了封膜,他制止我,我问他:“我想买这本书我硬不应当看看内容?”他没说出什么,我打开的是《历史本体论.已卯五说》,捧在手里的第一时间,我就喜欢这本书,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布面精装,而是在我看来这种深蓝色的设计,中间镂着一种类似图腾的徽记,书脊上烫银色的书名,看了格外赏心悦目。当然内容自不必说,大家之作。于是在服务生的谴责声中我一一撕开了三本书的封膜,仔细浏览了一下,然后掏钱买单。当然,也忘不了教训一下书店:哪有你们这么卖书的,把书封起来还让不让读者买,起码你们应当有一个样品。
有书读,读好书,是一种幸福。
回到家,先洗去一路的尘灰,然后很端正的坐在沙发上,打开这本书,没读之前就被封面上装帧的两个人提示语所吸引,一则是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的一段话:“《美的历程》是一部大书(应该说是几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这样的评价让我真的有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冲动。而另一位则是易中天先生的一段话:
“这样的著作能有多少呢?凤毛麟角吧,以十几万字的篇幅来完成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且能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该细密处细密,该流连处流连,丝丝入扣,顺理成章,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摸到文明古国心灵的历史,诚非大手笔而不能为。”
《美的历程》初版是1981年,非常惭愧,我这么晚才读到这本书。这个版本是三联书店发行的,非常有三联书店的人文气息在其中,2009年7月在北京第一次印刷,到了2010年10月已经是第五次印刷,足可以见这本书的读者和拥趸能有多少。而这本书的其他版本据说起码不低于五到六种。
这是一本专著,但是,更像是一种人文普及的读本,它的语言轻松而高雅,它的风格清新而别致,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更是让这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堪称完美。李先生在这本十几万字的著作里,文采飞扬,洋洋洒洒的把中国文化之美,用一条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锦线串联了起来,通俗易懂,把繁杂的美学问题,用最简单的表述方法,一一作了经典的解读。
李泽厚先生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拧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
我一直觉得,浩若翰海的中国古代文明文化,需要我们解读的东西和现象实在是不胜枚举。而有关中华文明之美,李先生用自己的独特角度,用自己的文化理解,用无可辩驳的事实佐证,如同抽开一个厚重的文化丝茧一样,抽出一根又一根色彩斑驳的,充满着美感的现象和事实,然后用朴素的语言去解读,去升华,真的如同易中天先生所述:“非大家而不能为。”
李先生的学问是建立在他对他研究的那个时代生活基础之上的,所以,他的研究就更具有亲和力,更朴素,更实际,他不是一个躲在象牙塔里做学问的人,所以,在这本书中,无论是他的旁引博证,还是他自己明确的观点和思想,都有着非常坚实的基础。这种做学问的态度和专著,令人肃然起敬。
文学作品,文艺作品,文化现象,必然反映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而反过来,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也必然多文学,艺术产生影响。正是这种坚实的立论支点,让这本书既是一本深入浅出的文化读本,更是一本严谨有序的学术精品。
在大学时代,我曾经着迷的痴恋过唐山水和田园以及边塞诗,尤其是对这些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美学意境和思想情感,膜拜的无以复加。唐人那种一首诗,数幅画的表现能力,以及那种能带给你极大的想象空间的美学艺术,真的是登峰造极。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二十八个字,四幅充满着灵动的画面,所以,唐人敢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及诸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都是充满着时空想象力和穿越能力的诗句,是画也是诗。而“安得广卅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种朴素的忧虑和叹息,更是伟大的现实主人诗人杜甫千古流传的名言绝句。
沿着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实质上是心灵随着先生的讲述,穿越了时空,从中华的史前文明开始到明清止,在这种巨大的时空跨越之中,我们循着中华文明美学的主线,艺术的主线,文学的主线,思想的主线,哲学的主线,循着李先生的引导一路走过,一路看过,历练到了心灵,更提升了自身。
谢谢李泽厚先生,谢谢《美的历程》。
2010年12月10日星期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