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端木 于 2014-8-26 21:59 编辑
叭儿狗往往比主人更夸张
鲁迅先生说,叭儿狗往往比主人更严厉。对于这个命题,我们可以找出许多例证。比如,主子说这个犯人不必杀了,但奴才却把这个犯人给杀了!在讨论叭儿狗比主人更严厉的时候,我们实际上触及了存在于主子和奴才之间的一个重要规律:对于同一个事件,对于同一个现象,主子的反应和奴才的反应是同向的,但主人的反应程度和奴才的反应程度却存在着差异,奴才的反应程度通常比主子的反应程度更为激烈。对于主子讨厌的人,他们“更严厉”;对于主子喜欢的人,他们“更巴结”。存在于主子和奴才之间的这个规律,是通过归纳而得到的。根据这个规律,不妨将“叭儿狗比主人严厉”的命题加以推广,就可以得出:“叭儿狗往往比主人更夸张”!面对“正面事物”,叭儿狗往往比主人更夸张。面对“反面事物”,叭儿狗同样会比主人更夸张。叭儿狗的这种特性,在丧事发生期间同样得到了印证。
比如北棒子死了金二,作为主子一般就玩玩“神情肃穆”,玩玩“哽咽”。作为主子,从来不会在广庭大众面前玩嚎啕大哭,捶胸蹬足。但奴才们就不同,非得“更夸张”不可。血海歌舞团的行政科长就玩起了“瘫倒在地”。更多的奴才们在玩“跪泣”。明明是人家家里的棺材,非要扛到自己家里来哭。他们的价值取向甚至低于被人小看的猪悟能。猪悟能不屑于干的事情,奴才们却愿意干。奴才为什么会“更夸张”?究其原因,恐怕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奴才间的恶性竞争。奴才们都懂得邀功请赏。为了拿到更多的奖赏,奴才和奴才之间势必会发生恶性竞争。“瘫倒在地”是演示悲伤的上限。“我瘫倒在地了!我的演出是不可超越的!”恶性竞争的后果必然是违背常理,吞噬良知,毁弃尊严。
第二,对主人的恐惧。在主子和奴才的这对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主子,奴才不具有独立的话语体系。如果奴才的表演不合主子心意,那么奴才的路就走到尽头了。奴才时时刻刻需要察言观色,洞察主子的心思,想主人之所未想,发主人之所未发,加大行动的强度、深度和力度。奴才玩砸了,下场很凄惨。
那么奴才更夸张的定律是否就是奴才们的金科玉律?不见得。过犹不及的实践规律,同样会参与到奴才们的表演中。“更夸张”的奴才们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超过了合理的限度,违背了事物本身的规律,从而把事情“办砸”。另外,如果主子要收拾失宠的奴才,也会轻而易举地抓住奴才某个“更夸张”的行动作为借口,无情地加以惩办。主人的行动法则包括“合适的限度”,但这些“合适的限度”主人可以事先不宣布。主人可以随时随地宣布奴才跨越了“合适的限度”。所以当奴才绝对不容易。会玩的当然很风光,不太会玩的,下场就不妙,或许,是奴才们马失前蹄,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力量在发挥作用。那个把主子说可以不杀的人犯给杀了的奴才,下场就很坏,死于异国他乡的...手术台上。“魔鬼在召唤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