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月朦胧~ 于 2014-12-12 20:55 编辑
网络小说种种 文:DICK
这十几年文化的飞速多元化发展,小说作为文化发展的一个投影,网络小说这种新兴类型恐怕是发展最快的。它的传播快速、更新快。阅读方便,时尚等特点,使它成了整个小说文化中的重量级“人物”,自然也占据了一壁江山。
一
虽说我是很喜欢看网络小说的,说起来我已经有三年的阅读年龄了,接触到的各色小说也是难以述尽。但我的父母还是有些反对我看网络小说的, 他们是觉得网络小说大多带有商业性质,且文笔,思想等良莠不齐,有些不适合青少年阅读,看多了这种网络小说对自身以后的写作方向会有不好的影响,等等。当然,以我这样的“资深”读者来看,父母的话也是说到了点子上,不受到影响那是不可能的。对于我而言,看到那些主角们大展神威,或是成为一方世界的主宰,或是香玉满怀,自然也是相当憧憬,但我知道这些几乎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所以我就会在脑中虚构另一个自己,这个“我”几乎无所不能,他能出入各种小说中描绘的世界,或亲身参与,或以上帝的姿势俯视这个世界的历史进程。好像这样做我才会从那个“我”中得到一些安慰。不过,网络小说对我的影响没有父母想得那么严重,还是能够理性的分清现实与幻想,只不过是身处现实面带一丝憧憬罢了。正所谓“福兮祸所依”,这几年我可基本没玩过电脑游戏,没有影响学习,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二
说起来,我与网络小说的结缘还要归功于我妈呢。那是在初一的暑假,我和老妈从新疆探亲归来,选择的交通工具是火车,一路要花去两三天的时间,以往在火车上只能看看风景,偶尔会看到一些别致的景色从眼前闪过,但看多了也会有视觉疲劳。这次我就没事了翻看老妈的手机,正好大姨或许怕我妈火车上烦闷,便给她手机上下载了一部电子书——《人间冰器》。一路我就在老妈的唠叨“眼睛看坏了”的话语中抱着手机看这本书,可以想象,从此我就与网络小说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第一部向我展示了新颖天地的“启蒙书”,网络小说很快使我沉迷其中,以至于,以后的时间里,当我选择看一本新书时,就会不自觉地把它与之比较。不过惭愧,回到家不久因为感到但看一本书太过无聊,就寻找其他小说,所以到现在为止也未曾看完《人间冰器》。而我现在也不愿意继续去翻看,那对我而言是个美好的回忆,不想去挪动。
我看的第二本网络小说,对于书迷而言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就是《斗破苍穹》!通过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最正式的小说网站和那众多的小说分类。或许你会觉得不算什么,然而对当时的我而言,这无疑给了我一个深入小说世界绝好的机会。通过它你能够接触到高质量的小说,让你的精神受到一次次洗礼。
作为一个“资深”网络小说读者,我自然也是有了一套判断小说好坏的方法。首先,要了解作品的基本信息:作者、书名、字数、点击量、简介、类别.....作者,能让你获知他是否知名,基本上普遍认为“大神”的作者写出来的都挺不错;书名,这是看作者的取名能力,好的书名内容大都不错,不会算“快餐文”,至于一些光看名字就难有好感的书,内容一般都难对胃口。像《病娇系统》这类的书名,于我而言,那是反感至极;字数:对于书迷来说,至少有一百万字的小说才能够吸引他们,而那些字数过少的小说,普遍的做法是“养肥了,再杀了吃”;点击量:这个自不必详细陈述,好的作品与作者的名气,都能吸引到大量的点击,反之,也是同理;简介:这算是小说最重要的信息了,优秀的介绍能激发读着很大的阅读兴趣——语文课上老师早就讲到过的;类别:一般成熟了的读者对于小说类别有着不同的偏好,可能有的喜欢玄幻,另一些则喜欢都市......明确自己喜欢的类别能节省不少时间,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寻找。
如果说基本信息都算满意的话,接下来就是要进入正文了。我的方法是,先阅读小说的前几章,从而判断它的可读性。我会通过这几章的描述,了解作者写文章的风格,文笔是否成熟,用词是否严谨。同时,主人公的性格、品质、行为也要“对我胃口”。所以说到这儿,就要靠自己的判断和自身喜好来决定是否继续阅读了。
三
这些年的阅读也让我了解到网络作家们写小说的不易。首先,他们要诚信,说好一天写几千字,一天更新几章,那就一定要照做,这是读者愿不愿意每天开机守看你作品的前提;第二,他们要坚持,有多少作家在写了几万字,十几万字,乃至几十万字之后就停笔了,这不仅伤害了读者的感情,也定会使自身书誉受到损害。 既然决定写这个作品,那就要把它当做自己的孩子对待,哪怕受到多少困难,也不能抛弃它。看那些能够被赞为大神的作家,哪一个不是坚持到底的?第三,要有质量,一个带有流水账性质的作品不可能会有很多人看。试想,一件小事要写上几章,一万多字,你还会有耐心看下去么?质量是必须要保证的。至于其他,题材新颖、情节曲折之类的自是不必再说的。唯有一点很重要,当一个作者能带着梦想情感去写作时,那么他将会是独一无二的。毕竟,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正正好的作品绝不会为了得到更多的点击量而去讨好读者。否则这只会使你成为众多小说的附庸物,泯然于其中。相反你若不那么做,倒可能会有读者来阅读你的作品,当他们愿意心甘情愿的拜读时,你也就开创了一个经典。
在我所知道的那些作家中,也有不少被人熟知的大神。但在我看来,名副其实的却不多。就大神来说,唐家三少算一个,他本身写作也有十多个年头了,平均一年完成一部作品。《斗罗大陆》是他的代表作品,不光因为他的这部小说开创了玄幻类别的全新体系,更是因为在这部作品中呈现了成熟的文笔,可见他是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史莱克学院”也成了他的代名。《盘龙》和《神墓》,前者是西方玄幻经典,后者是东方玄幻经典,分别是 我吃西红柿和辰东的代表作。一个被读者亲切的称为:“番茄”,另一个则被誉为“坑神”,毫无疑问,这两位也是玄幻派的“大神”了。我是经常将这二位放在一起作比较的,因为这二位都是描写剧情的好手。番茄描写的方式是主次分明,就像乔木的直根系,主线就那么鲜明的摆在那里;而辰东则是不断的埋伏笔,像玉米的须根系,每一个坑都会牵扯出一张复杂又神秘的网,而其中就有一条隐形的线,不知不觉你就会随着它进入了世界历史的最底层。,不管是《神墓》、《长生界》还是《遮天》,都一贯的保持着这个风格,也不枉负了书迷赠与的这个称号。
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风凌天下、鱼人二代、蝴蝶蓝......也都有夺得大神宝座的资格,只不过是不同的作家擅长不同的类型,读者喜爱的方向不同罢了。实在举不胜举。
四
网络小说成为了当今时代潮流的趋向性表现,对于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随处可见青少年拿着手机,深深地埋着头看电子书,这就是不好的表现之一。网络小说本就是人们闲暇无聊时供消遣赏玩之物,何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形象的说:它就像游戏,嗑药一样,沉迷使人上瘾。如果不是有这么多人乐不思蜀的看这些网络小说,那些网络作家哪有闲心排出个“网络作家富豪榜”,看看上面的办税收入,哪个不是百万以上!最高的甚至都有三千万!
良莠不齐的小说带给读者最大的害处就是深深的妄想。有些小说将社会上的丑恶面赤裸裸的撕开给读者看,我想这不会让他们更成熟,反而会让他们因此产生一种:这社会都这么黑暗,已经完蛋,无药可救了,那我还何须学习,何须努力呢?这样的认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他们的心灵。我觉得小说,面向大众,本就该散发出一种奋发向上、像主角一样努力、不放弃的气息,而不是负能量。
五
成为经典的小说不一定写得好,它们能被称之为经典的原因是它们跨越了一条沟壑,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流派,被这个流派的小说供之为鼻祖。2005年间被人们称为网络三大奇书的《诛仙》《飘渺之旅》《小兵传奇》就是这样一种情况。《诛仙》就是一个古典仙侠类小说,被誉为“后金庸武侠圣经”,书中探究的问题是“何为正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小说主题思想,并以此引发了一系列“质问苍天之举”当然更为引人入胜的还是人物间错综复杂的恩怨情仇;《小兵传奇》算是科幻小说,以星际宇宙为背景,讲述的是主角一次又一次在星际战争中的成长。《飘渺之旅》则是修真小说的鼻祖,虽然内容描写无力,但也抵不过小说中那奇诡的情节。三本小说都码于2005年,可惜我并未看全,也只有《飘渺之旅》略读过一些。
到了今天,有不少的作家已经在努力提高作品的质量与数量了,但也有不少的作品可谓滥竽充数。一个作家为何往往在手呼声最高的作品之后的作品上难以达到同等水平呢?我想,这或许,是因为“气”吧,一种勇往无前的气概吧。当一部作品受到书迷的狂热追捧,作者就想在下一部作品中发挥的更好,结果,反而陷入了先前的陈式格局中,落了俗套。我在网上看到一位书迷对于猫腻作品的评析,不放在这里引用来看看:“猫腻曾是我十分喜欢的写手,先看《庆余年》,再看《朱雀记》,觉得他能驾驭不同题材的同时,还在不停的进步......早期的猫腻在这两本书中都没有丧失拷问人生,感悟人生的思维力......” “之后,青春的棱角,锐气和抗争似乎是一次性的喷发殆尽了,这点,大多数作家都经历过,人不可能永远都是愤青,可以理解,就像今何在写不出第二本《悟空传》不是没能力,是没那种气了”。
至少,我认为这样的评论是中肯的,猫腻的书也只看过《朱雀记》,而且也只是看了十几章,所以对猫腻的作品我也没资格评论,只是想一次对那些“拼死狠干”的作家们说一声:人不可能永远是愤青,经过了这个年龄段,写作的立意与风格也会发生重大转变,只不过不要忘记当初的梦想与意气,而不是沦为商业小说的工具。对于书迷,也当劝一句,给于作者更多的宽容和耐心,而不是在网上泼妇般骂街,口无遮拦。
只希望,网络小说能够越走越远,越走越成熟。
隐香后记:
今日偶尔翻开儿子的日记,看到了他写的这篇东西,费了两个多小时打出来参加活动吧。
他妈我忙的暂时写不出来原发首创的字儿呢。
其间几次跑去百度,源之于不相信那些话是儿子写的,不过还真没有百度到。
因为,在我心里他还是个小屁孩,还是那年追着让我帮他做画报的样子。
还是那年年傻傻的要追看网络小说的被我唠叨的小屁孩。
我一直以为我唠叨的话他都没有听进去,看了他写的,知道他记住了并且在分析父母话里的对错。
三四年的时光啊,一转眼那青葱的少年如今已经长大。
刚晚十点,电话给他,问他:那个网络小说种种是你写的吗“
回答:年初写的还没写好呢,没有修改呢。
儿子,忽然的让我刮目相看的感觉。
不管语言有多稚气,思想还有多么浅薄,内容有多少是别人的,欣喜在,他已经在思考。
我就帮他改了错别字,和几个词语,省略了倒数第三段一部分引用的别人的话,其余的都是他原文。
|
-
5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