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光阴似箭。渐渐地,在盛唐诗人的朋友圈里,一些年长的大V纷纷故去了。
张说去了,张九龄去了,贺知章去了,孟浩然去了。他们留下伟大的“海上生明月”“春风似剪刀”“波撼岳阳城”,而那些未竟的诗歌事业,将由更卓越的后继者完成。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从东北滚滚而来。大唐分裂成好几个政治集团,几个诗人也被战争和政治的巨浪抛到四面八方。
他们分道扬镳了:高适投奔了老皇帝玄宗,杜甫投奔了新皇帝肃宗,李白投奔了永王李璘,王维则被迫加入伪军,变成了“唐奸”。
当时叛军正到处抓人。他们先抓住了一个,喝问:“你叫什么?”
“报告长官……我叫杜甫……”
“呸!是个屌丝。滚吧!”
杜甫就这样跑了。他一路狂奔到新唐肃宗面前,蓬头垢面,破鞋洞里露着脚丫子,让人心酸。年轻的皇帝一看他这凄惨样儿,大为感动:惨成这样都来投奔我啊?忠诚!立刻封了他一个官儿——左拾遗。
话说叛军继续抓人,很快又抓到一个:“站住!你叫什么?”
“报告长官,我叫王维……”
“哟呵!大官儿!大诗人!别让他跑了!”
那些放掉了杜甫的叛军,把王维当宝贝押回了洛阳,逼着他当官。被逼无奈之下,王维只好当了个叛军的官儿“给事中”。这也难怪,人家宰相陈希烈都当了伪军的中书令呢。
这时候的李白,本来应该最幸福的一个,好端端在庐山隐居,游个仙人洞什么的就完了。偏偏他是个热血老男孩,不愿辜负了这个时代,一心想杀敌报国。
恰巧庐山接近另一个政治集团——永王李璘的势力范围。李璘拉起了一支部队,正想搞创业上市呢,几次派人来庐山猎头,邀李白加入团队。
李白以为杀敌报国的机会到了,豪情满怀,高调宣布加盟。你加盟也就算了,还一口气白纸黑字地写了十首《永王东巡歌》。
然后……他们一起打败了叛军?错。正确答案是,李璘马上就被亲哥哥唐肃宗李亨给灭掉了。
大唐公司只有一家,你李璘搞什么创业,闹什么上市?
更讽刺的是,代表朝廷来攻打李白老板永王的那位大人物、新上任的淮南节度使,居然是老朋友——高适。
几年不见,高适发达了。靠着在政治上的敏锐眼光,高适先投奔玄宗,又辅佐肃宗,一路升官,做到了节度使。
在崩溃的永王队伍中,李白显得非常刺眼。谁让你是大文豪来着?
作为逆贼、叛乱分子,李白彷徨无地,只好自首,被投入监狱。
而另一位错误比李白更严重的大诗人——王维,反而没事了。面对这个“唐奸”,肃宗正打算砍了他,然而王维急中生智,大喊一声:“冤枉啊!我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啊!”
“证据呢?”唐肃宗板着脸问。
王维哆嗦着从怀里摸出一张发黄的纸来,上面有两句旧诗,是他当“唐奸”的时候偷偷写的。
这两句诗是:“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肃宗反复读了几遍,气儿顿时消了:“讨厌,不早说。”
就这样,投靠敌人的“唐奸”王维平稳过关,而投靠肃宗亲弟弟的李白则要坐牢甚至杀头,这是否印证了一个道理:人们对于竞争者的仇恨,往往甚于对反对者?
难怪在那首著名的《上留田行》里,李白感叹说:“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什么叫“尺布之谣”?那是汉朝的一首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