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喜羚侠 于 2015-2-13 22:47 编辑
文:唐老师
王如义老人的家——方山镇响潭湾,是我们今天的第二个目的地。第一站是在神垕老街找寻韩金堂老人,可惜,老人已故去,我们因姗姗来迟未尽心意而深感遗憾。
这是王如义老人和老伴居住的小院,这院落是九十年代初流行的样式,仍依稀可见当年轩敞疏朗的模样,岁月风剥雨蚀,如今已残落破败。一如老人千沟万壑的脸。
老人高龄89,精神健旺,思路清晰,战事奇谈汩汩而出,讲起当年炮打坦克的通天巨响,说震得他脑仁疼,讲起当年黄埔军校19期的毕业典礼,(他在台下站岗)又称赞不绝。透过他的描述,我们脑补了当年的场景,碧空之上,飞机环绕盘旋,军旗猎猎,军容严整有威……讲起他见过的一个美国人,赤膊晒得通体皆黑,我们问:“他是不是本来就是黑人啊?”老人说不是,又说:“当年我就想,这龟孙怪能吃苦嘞!”惹得我们哄堂大笑。
老人当初是为了代替有家室的堂哥而当的兵,说起来也并不是很伟大的动机,当兵初期因为饥饿而跑过两次,老人也并不故意隐藏和避讳这些,相反倒显得坦荡真实。后来入独立52团,开始正式军戎之旅。
其实不管是出于忠心报国,还是为求口饱饭,或者出于其他原因而入伍参军,只要曾经为抗日救国尽过心力的,都是国家的恩人,民族的功臣。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尊敬去关爱。不要让当年曾经浴血搏杀出生入死的兵士,在老年又遭遇困顿窘迫的惨状,在战场上经历过枪林弹雨而伤痕累累的身体,在和平年代又遭受现实生活的磨折,甚至心灵的孤苦。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个队伍来,优抚抗战老兵——你指尖泻下的一点光亮,就是他们的一轮暖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