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贫瘠的乡愁(代后记)
查看: 5046|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贫瘠的乡愁(代后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5-3-9 07:26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一
  从三峡大坝出发,沿着江水逆流而上,途径“神女应无恙”的壮美三峡,穿过“高峡出平湖”的万州新城,再翻过海拔近千米的铁峰山,便到了老家一带久负盛名的集市——重庆市开县岳溪镇。
  岳溪镇是当下的叫法。二十一年前,我离开故乡到远方打拼时,重庆尚未直辖,开县还归四川省万县市管,岳溪镇还叫岳溪区,下辖八个乡,十余万人,响当当的副县级单位。那时,老家所在的子弟村还不归岳溪镇管,而是岳溪区胡家乡下辖的九个自然村中的一个。
  事实上,对于岳溪镇,对于老屋所在的子弟村赵家岩,包括随继父生活了十多年的花园村岩上,我的记忆大多停留在三十年前,停留在那个温饱尚未完全解决的贫困年代。
  想来是有切身体会,曾经非常喜欢《我热恋的故乡》这首歌,尤其是对“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依恋在小村周围。一处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住了一年又一年,生活了一辈又一辈”这段歌词,更是觉得非常契合当时故乡的实际状况。
  当年,我并不热恋故乡,甚至连喜欢都说不上。那时的我,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一心只想好好读书,做梦都想走出大山,彻底远离故土,到外面去闯荡和体验先辈不曾经历的城里生活。
  那时的故乡真是贫穷,不仅好多人家吃不饱穿不暖,连田边地坎都是光秃秃的,大到一根杂柴,小到一根松针,全被当作燃料塞进各家各户的灶堂。
  面对如此贫瘠的故乡,年轻人避之不及,谈何喜欢或热恋?而我对故乡的牵挂和思念,也是离开故乡多年之后的事了。


  二
  想来,大多数人都有美化故乡的痼癖,流传甚广的“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也正是对这种现象的生动诠释。
  譬如故乡所在的重庆开县,早些年有“金开银万”之说,非常隐晦地把自己凌驾于上级单位、当时的万县地区之上。后来,“帅乡•桔乡•金开县”的口号又喧嚣了好一阵子。如今,“人口大县”、“ 资源大县”、“ 农业大县”、“ 移民大县”等名头,依然叫得很响。
  这一切,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国家级贫困县”这个基本事实:一百六十多万人口,泾渭分明的城乡二元结构,既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也没有像样的龙头企业,农业更是依然处于半手工化半机械化状态。唯一值得称道的,或许也就只有五十多万劳务输出人口换来的“全国打工第一县”这一称谓了。
  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大移民和“打工经济”的光,开县新县城倒是充满了现代气息,涌向城里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发展滞后这个现实,经济欠发达这顶帽子,显然需要客观冷静地予以对待。
  包括老家所在的岳溪镇,尽管号称是县里重点打造的“四个小城市之一”,可从进展缓慢的集镇规划建设、日渐严重的偏远山村空心化现象、明显滞后的村组公修建硬化等实际情况看,岳溪镇显然成了开县这个欠发达县的欠发达镇。
  历史欠账尚未还清,现实差距越拉越大,这或许正是当下中国偏远农村的真实写照。
  无意抹黑越来越喜欢、越来越牵挂、越来越想回去的故乡,最多只能算是无力无助的忧虑罢了。作
  为一名身处远方的游子,似乎更适合做一名安静淡然的旁观者,静静地远眺故乡的变与不变,默默在关注故乡的兴衰起落。
  尊崇这样一句老话: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因为在游子心中,故乡的分量一直很重很重,故乡的风景一直很美很美。


  三
  说起来有些惭愧,高中毕业后,刚刚步入社会时,或者更早一些,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初中,我曾经那么强烈地厌恶自己的农民身份,甚至抱怨不该投胎做了农民的孩子。那时,最大最可笑的白日梦,莫过于一觉醒来自己脱掉了农民皮摇身一变成了城里人,不必再为遥不可及的城镇户口发愁,不必再为无处寻觅的铁饭碗发愁,不必再为永远都干不完的农活流不尽的臭汗发愁。
  可等真正成了城里人,却发现自己不管怎么努力,还是无法完全融入城里人的生活。即使表面光鲜,即使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尽享现代文明和舒适生活,但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还是回到依然落后的山乡老家。因为对于我,那里才是心灵的家园,才是灵魂的故乡。那里虽然还很不发达,还有诸多不便,但却能够带给我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五年前,无意中拜读了贾平凹先生的长篇小说《秦腔》,被蕴含其中的浓烈的写不尽的乡音乡情和乡思乡愁深深打动。
  作为一篇反映当代中国农村原貌的小说,《秦腔》触及了不少敏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话题。那些我熟悉的乡村人乡村事,那么真实又那么艺术地出现在小说里,让我感慨,让我深思,让我再次领略了什么叫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
  贾先生说:“我决心以这本书为故乡树起一块碑子”。 贾先生还说:“树一块碑子,并不是在修一座祠堂,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强大,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需要活得儒雅…故乡啊,从此失去记忆…”
  认真读了两篇《秦腔》,越读越觉得这部小说的深情与伟大。作为一部怀念故乡的力作,《秦腔》展现的不只是真实的农村生活场景,还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和迷茫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现和深入的思索。
  掩卷之余,我萌生了写一部反映家乡风貌的长篇小说,着力刻画人性的复杂与觉醒、农民的坚忍与失落、传统乡村的虚假繁荣与逐步衰落,以自己的视角还原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填化进程带给中国农村、农业、农民的巨大冲击。
  我无力为故乡立传,我只想以这种方式寄托我对故乡深深的怀念和无尽的相思。
  有一点需要说明,文中涉及的人名和故事,可能确有其人其事,但请不要对号入座。小说就是小说,故事就是故事,千万较真不得。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有冒犯,说声抱歉。


  四
  一个习惯于记流水账的业余文字爱好者,立志要写一部长篇,听起来是一个笑话,落实到行动上则成为一件苦差。
  遇到的第一个瓶颈,就是写什么的问题。之前不曾写过,所谓素材、技巧、手法等,全是一张白纸。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从家族恩怨入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既有写实的成份,更有加工的痕迹,尽可能地把传奇性与现实性、故事性与合理性一致起来。
  如果仅仅是家族恩怨,显然难以撑起一部长篇的架构,于是才有了一条传说中的高压电线而引发的诸多故事。
  在工业化城镇化大潮的无情冲涮下,传统意义上的山村正在面临被支解、被吞噬的厄运,农耕文明的支离破碎,故土家园的落败消亡,已然成为包括我的山乡老家在内的中国农村的共同命运。
  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大潮,我们显然无力改变什么,只能自私地希望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慢一些,再慢一些,让我们这些游子有时间记住故乡的模样,有时间记录下正在消失的故乡风景。
  我不在意、不喜欢我的故乡以城市的模样融入大自然,也不期望、不乐意以城镇居民的身份望见故乡的山、看见故乡的水,我只希望我记得住故乡的模样,记得住既渐行渐远、又越走越近的乡愁。
  我只希望通过我的忠实记录和合理想象,让故乡在文字里永生。


  五
  就是这样一篇四不像的字,竟然用了将近两年时间。二零一二年初开始收集资料,试着写了若干小小说,算是找找感觉练练笔;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一日正式动笔,之后磨磨唧唧、断断续续;一直到二零一四年十一月一日,才终于完成初稿,画了一个不太完满的句号。
  当然,这个句号,与当初的设想出入太大,甚至有些南辕北辙,篇幅也由最初设想的六十万字缩水为三十万字。包括完成初稿后的“冷处理”,放在那里不看不改,就当这事不存在一样;亦包括后来的小修小改,不作结构性调整,尽量保持写作时的原貌。
  这个句话虽然不太圆满,不过总算有了一个句号,至少对自己有了一个交待。
  人活于世,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其实都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待。别人的评价固然重要,但内心的安宁,内心的强大,或者说尽量做到无愧于心,份量似乎应该更重一些。而这,也是我们立业处世的重要前提之一。给自己一个交待,让内心平静下来,进而善待工作、善待家人、善待亲友。
  这个长篇,谈不上结构,也说不上情节,甚至没有完整的故事链条,充斥其中的,只是一些与故乡有关的记忆碎片和生活场景。
  实际上,它算不得长篇,一个与故乡、与家族有关的杂集而已。若干个联系不紧的人物,若干个互不相干的故事,与其说是长篇小说,不如说是我对故乡的思念,对家族历史的一些回顾和拓展。
  这样的文字,真怕亵渎了生我养我的故土,更怕辜负了一直关注和支持我的朋友。
  谨以此文,寄存无处安处的贫瘠乡愁
  谨以此文,祭奠行将老去的山里故乡。
  天高云淡  2015年3月9日于沈水之阳

5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41
发表于 2015-3-17 18:34 |只看该作者
金戈戈 发表于 2015-3-16 19:48
沉重的记忆,真实的心路历程。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5-3-16 19:48 |只看该作者
沉重的记忆,真实的心路历程。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5-3-16 18:33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5-3-16 09:56
被你看出来了 。虎哥家乡的春天来没?有空上几张图图不?

同意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5-3-16 18:3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虎步漫游 发表于 2015-3-15 14:45
此言有点甄嬛的味道。

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5-3-16 09:56 |只看该作者
虎步漫游 发表于 2015-3-15 14:45
此言有点甄嬛的味道。

被你看出来了 。虎哥家乡的春天来没?有空上几张图图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5-3-15 14:45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5-3-10 22:53
方文山的词,自是极好。

此言有点甄嬛的味道。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5-3-12 06:45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5-3-11 22:26
第二页是听不到的,确定是第一页面?确定你那边听音乐没问题?

没看到播放界面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5-3-11 22:26 |只看该作者

第二页是听不到的,确定是第一页面?确定你那边听音乐没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5-3-11 16:5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5-3-11 14:14
居然听不到,我自己能听到都。

真真的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5-3-11 14:14 |只看该作者

居然听不到,我自己能听到都。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15-3-11 14:07 |只看该作者
清风剑客 发表于 2015-3-11 09:07
分析得鞭辟入理!!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5-3-11 14:06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5-3-11 14:06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5-3-11 09:07 |只看该作者
令箭 发表于 2015-3-9 09:07
陕西作家里,小说秦腔是少有的精品著作之一
比起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平凡世界》,秦腔更能体现三秦大地的风 ...

分析得鞭辟入理!!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5-3-10 22:57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5-3-10 22:56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5-3-10 22:56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5-3-10 22:54
俺立马帖歌,表明我态度端正!

要得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5-3-10 22:54 |只看该作者

俺立马帖歌,表明我态度端正!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5-3-10 22:54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5-3-10 22:53
方文山的词,自是极好。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5-3-10 22:53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5-3-10 22:51
好吧,我错了!

态度一点也不诚恳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5-3-10 22:53 |只看该作者

方文山的词,自是极好。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5-3-10 22:52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5-3-9 22:33
忽然想起了南拳妈妈的《牡丹江》。

词:方文山 曲:杨瑞代(盖瑞)

歌词也美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5-3-10 22:52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5-3-10 22:51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5-3-9 22:33
忽然想起了南拳妈妈的《牡丹江》。

词:方文山 曲:杨瑞代(盖瑞)

好听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5-3-10 22:51 |只看该作者
般若山人 发表于 2015-3-10 22:48
哼,站着说话不腰疼

好吧,我错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3-10 22:48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5-3-9 22:36
山人老师很幸福,因为你爱家乡,可以回家乡。
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道能常伴家乡的可贵。

哼,站着说话不腰疼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3-10 22:47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5-3-9 22:33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
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是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3-10 22:42 |只看该作者
般若山人 发表于 2015-3-10 22:29
黑龙江省的牡丹江?

应该是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3-10 22:29 |只看该作者
锦瑟 发表于 2015-3-9 22:33
忽然想起了南拳妈妈的《牡丹江》。

词:方文山 曲:杨瑞代(盖瑞)

黑龙江省的牡丹江?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