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月光屏 于 2015-6-4 08:44 编辑
读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王阳明是心学大师,儒家四圣之一。中年发配到贵州龙场驿站,翻然醒悟“理就在自己心中”这是他的心学开始。 王的心学过程曲折,一开始讲究儒家哲学“圣贤之道”,把思考当成人生本身,无论何时只要思考一件事心外就已无物。后又对修仙之道感兴趣,新婚之夜是和一位道士谈了一夜。在骑射兵法也有射猎等似完全不相关的经历。正是这些经历的挫败和影响成就了如今的心学。 朱熹是理学家,他的格物说,先知再行。也有不少人推崇和接受。王阳明则提出不同的思想:知行合一。则是知要体现在事上。只知不行还要去做。 王一开始对朱熹的“格物”深信不疑。看到朱的一句话“众物必有表里精粗,连一草一木都涵着至理。”就是说,理这个东西存在于万事万物中。你只要认真的格,它就能出来。于是王和他的朋友到了种竹子的地方格竹子。一连格了七天,竹子仍是竹子,而王却病倒了。 在以后王的学说中,否定了把朱的“理在万事万物中”这一理念。而陆九渊的“理在我心中,我心在宇宙。”同王的心学有类似之处,却没有进一步的阐述。 对此王阳明回答心学需要行为的支持,必须要“心行统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弟子的疑问:“比如有人完全知道对父亲应当孝,对君王应当忠,但却不能去实践孝和忠,由此知和行是两件事。”答:“这种人的知、行已经被私欲隔断,并不是真正的知、行。天下没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还不是真知。”知行合一,就是要让人回到真正的意义去。不是你具体知什么行什么就算完事。 现在许多人言行不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两回事。或是有嘴说没能力或不知如何去做。那么就得在人生中历练,学习,用正解的方法去做。 王说,如果把“知行合一“放到具体事情上去,其实就是从意念发动处到最后完成事情,只是一个念头,只是一件事期间种种,都是一件事。 再举例,弟子说“即使没有做亏心事,但是遇到那些不问青红皂白的坏鬼,无论如何都要怕吧?”王说:“你听过坏鬼能侵好人的事吗:如果真是怕,那就不是好人,他的心已大大地邪恶。不是鬼来迷你,而你的心自迷。。。。。” 这是在知行的知方面的指点,最终解决问题还需要行。王又说:“你所怕的鬼在什么地方,这很重要。如果你认为他在床底,那就去床底下查看,如果你认为他在门外,就打开门,看看到底有没有。 王教我们一个克服恐惧的方法,那就是要实践。如果你对社交恐惧,那就去社交,如果你对一件事可能引起的失败而恐惧,那就去做这件事。如果恐惧读书,说让他读书,如果有多动症,就让他静坐,这就是以毒攻毒,实践出真知。 王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举一个例子有弟子在锄花间草时问王阳明:“天地间为什么善难培养,恶难去除?答:“只是未培未除。”又说,“你这想法不是真的知行合一。” 王阳明给他分析说说“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 你要赏花,就会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可如果你要草坪,就那花就是恶的,草又成善的了。这种善恶本是你的私心而起。那么草和花到底是善是恶呢?那么只要问问你的本心就知道了。 弟子最后问,那我是把草干掉还是留着它?答,“问你的心,你除草的目的是什么。 我看顿觉深得吾心,我闲瑕时喜欢看花赏花拍花。可是有人就说了:“好端端的人你不拍,拍什么花,有什么意思。”在他心中视花为无物,在我眼里花就是一世界。 对任何一门学说要持严谨的态度,考虑其时代,不要轻易否决,也要不轻易肯定,更不能不求甚解,想当然。要辨证的去思考,去咀嚼再吸引再形成一套有效的实施方法。就比如各种学说,王也从没有轻易是陆非朱,而是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看完,总的感觉王的“致良知”思想比较实用,贴近生活,将思想世俗化了,解纠结人生,洞察复杂的社会现象。 王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致良知”是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 而现在好多人对心学理解都有些片面化了,断单取义,这种事情屡见不鲜。正如我一看王的心学二字,首先就想到唯心主义上面了。等仔细的看内容才知差之远矣。 孔子曾说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其中原义所指有许多争议,现在是普遍用来嘲讽女人和小人的一句话,这也是千年从汉朝大儒董仲舒到宋朝大儒朱熹对这句话的曲解,也给孔子泼上了歧视妇女的脏水。就其当时的环境分析有好多种的解释。一种是说当时孔子斥责他的学生的一段话,“女”同“汝”讲。还有一种是女子是侍妾,而小人是小孩子。还有的说是把女儿嫁给小人才难相处,更有说是骂的一个特定的女子。不管哪种我想一定不会泛批妇女,当时女子是不抛头露面的,所以孔子不能针对广大妇女。所以朱熹在这方面不如王阳明了,我们却要引以为戒。 王的心说博大精深,我们以极其慎重的方式来解读,不要轻言懂得。也不是一时半时所能了解,需要慢慢体会,正好此书作者说要在人生中历练修行。 王的心说我朋友推荐,闲时翻阅,略窥一斑,受益非浅。当然还有好多值得你深思的思想不一一叙述,的确值得多读,来回读,然后终需 “事上练”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