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灵之舞 于 2010-2-1 13:28 编辑
妹妹19岁去大连读大学,毕业后去了青岛,十多年里,除了过年能回老家小住,其他时间都忙的一塌糊涂。她跟老妈约好每个周末打电话回来,这个约定从她出去读书一直持续到现在,雷打不动。
一次她出差,在车上手机没电错过了约定时间,老妈居然一晚没睡,一大早就跟我说:“你妹会不会出事了?”我让老妈紧张神情吓着了,赶紧打电话过去问,结果关机。正发慌呢,妹妹打来电话,总算一块石头落了地。我还记得当时酸溜溜地说,你咋没这么关心我呢?老妈啐我一口说:“妹妹的醋你也吃,你就出息吧。”
妹妹是个特别细心的人,家里每个人的生日都记得。她是学服装设计的,每年都要给老老少少每人做点什么,从衣服裤子到围巾,帽子,小挂件,花样繁多。现在连我四岁的侄子都知道显摆他二姑的手艺,扯着自己身上的衣服给别人看:“漂亮吧,我爱嘟(二姑)给做的,我家还有好多。”
第一次打开老妈寄来的包裹,我忍不住嘿嘿直乐,一包萝卜干,一包木耳,她夏天自己炒的蒲公英茶,几袋蒜蓉辣酱......真不愧是我妈,太了解我了,知道我想吃什么。
这包东西的价值绝对不会比邮费贵,只有老妈会不计成本天南地北的寄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我很享受被人惦记的感觉,我甚至可以想象出她收拾这些东西的时候,反复掂量的样子——她每次给妹妹寄东西都是这样掂量半天,猜测着什么东西最可远方那个人的心意。其实,她就算给我寄来一堆没用的东西,我也会非常欢喜。想来妹妹每次打开我们寄给她的包裹,感觉应该跟我是一样的吧。其实这样万水千山寄来寄去的哪里是寄东西,寄的只是牵挂而已。
雪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十五年前搬家去了青岛,跟她形影不离从小玩到大,一下子见不到了,心里非常失落。开始的时候写信,像工作报告一样,每次都好几页,事无巨细,一概详细说明。后来渐渐懒了,就偶尔打个电话,寄个贺卡什么的。别离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我们身边的人不会一直陪着自己年年岁岁,而不管谁离开自己,生活都得继续。
虽然没刻意经常联系,但彼此心里都很惦记对方。03年我感情上遇到重创,心灰意懒,不想跟任何人联系,独自搬到一个小镇生活,雪经常晚上打来电话陪我聊天,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为此我特意换了一部超长待机的的手机。一直到我慢慢走出阴影,我们才又恢复原来的状态,偶尔打个电话或发个消息。有时翻手机里的号码,看见代表她的那串数字就觉得很安心。
06年去青岛探望她,发现她书桌上还摆着我上中学送她的礼物,心里唏嘘不已,心想我可能再也遇不到这么在意我心意的朋友了。这么多年,只一件事一直让我引以为憾,就是她结婚的时候,我没有去观礼,她是我们这些发小里最后一个结婚的,本来说好一定去的,结果让她失望了。
前几天买了点铁观音,感觉味道特别好,顺便给她寄去一点,她收到后跟我说:“你怎么连一个字都没写,害我找了半天。”听了哑然失笑,想起跟她通信的那段时光。心里竟涌出几分甜蜜。
可能生活的粗糙只能用这些琐碎又带着温情的细节去弥补,晚上临睡的时候随手翻看那本张爱玲文集,扉页上是雪独特的斜体字:1991年购于青岛外文书店。仔细端详了半天,还能回忆起当日收到书时的欣喜。彼时她去书店给我选书的时候,应该不会想到这书会陪我这么多年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