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宋玉可真是暴殄天物。换做醉笑,早把墙拆了。
我们知道,审美是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环肥燕瘦,任何一种物质形态,有人看着美,也会有人看着不美。而侧面描写就巧妙利用审美的这一特性。
宋玉在描绘“东家之子”的美貌时,避开了直接描写的局限性,从侧面去烘托,把”东家之子”之美,写的恰到好处。 另一个比较典型的侧面描写的范例是《三国演义》里描写关羽“温酒斩华雄”一段文字。
话说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天下大乱啊......
《三国演义》第五回,写到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在潘凤等大将接连被华雄斩杀之时,关羽主动请缨前去战华雄。
当时关二爷还未出道,只是一马弓手,"袁术欲喝退之,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在这里,作者没有直接去写关羽与华雄在战场厮杀的场面,而是着意来写会场;把战场放在会场后面来虚写。战场上的杀声、鼓声、喊声在会场的人听来,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却看不到厮杀场面,如此虚实结合,既烘托紧张气氛,更有悬念。
前面写华雄的不可一世和关羽出战后惊心动魄的喊杀声,极好的铺垫和渲染了气氛,正不知胜负如何,人人悬着一颗心的时候,“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关二爷牛逼哄哄滴端起曹操敬他的那杯酒,酒还冒热气呢
关羽在一杯酒尚有余温的顷刻间,已提了华雄的头,掷于中军帐前,则关羽之神勇,跃然纸上。
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