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年味三题
查看: 120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年味三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6-10-13 06:0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6-10-13 20:53 编辑

     
       有些食物,平时不去想它,便也不去馋它。随着年关将近,那些和年味有关的美味飘飘而来,诱惑着我的味蕾。年的美食与父母有关,与乡情有关,几度令我魂牵梦萦,心心念念。
过年三大宝:油炸虎头鸡、大黄米年糕、水萝卜水饺。这是流传在故乡的说辞,可见,这三样民俗产物,是老家过年必备之物,是故乡年的特色。

       油炸虎头鸡
       我们老家有个很特殊的饮食风俗。吃鸡肉的时候,不喜欢清炖,不喜欢爆炒,而是油炸虎头鸡。炸好的虎头鸡也不是直接吃,而是选择素日喜食的菜蔬,合在一起细火慢炖。

       关于虎头鸡,有一个传说与我老家附近的一个乡镇有关。 
       据传,明朝嘉靖年间,有位将军带兵远征,来至乐安一带(今山东广饶码头镇)落脚。热情的当地老百姓准备杀鸡待客,听说大将军吃不惯清炖鸡,当地村民便用面糊将鸡块包裹,油炸后再用水炖来给将军吃。谁知,将军试吃几块后,便拍手称绝,说这种做法,肉骨容易分离,味道异常鲜美。当地人便求将军赐个菜名。将军觉得面前的鸡块,色泽金黄,虎头虎脑。他灵机一动,便说此鸡就叫“虎头鸡”吧!将军觉得好吃,百姓们觉得挺有面子,渐渐都喜欢上了这种吃法。

       虎头鸡虽好,做来吃又费油又费工夫。平常日子,老百姓一般不会做。只有过年,他们才肯认认真真炸上一盆,分几次炖来吃。
       小时候,家里长年都会养着一窝鸡。从毛绒绒的小鸡子到长大成鸡,我见证了鸡们生长的全过程。我特别喜欢看它们在院子里刨食,有的时候,为了争夺食物,它们会跳起来进行“鸡斗”。鸡斗的场面很壮烈,两只发狠的鸡互不相让,你撕我咬。拿起石子扔过去,它们就会吓得各自散开,置之不顾,它们就会斗得头破血流。

       “鸡斗”并不能威胁到鸡们的性命。只有过年,老百姓大开杀戒,才是鸡们的法定受难日。物质困乏的年代,小孩子们最盼着过年。最怕过年的恐怕就是鸡了。母鸡仰仗着有产蛋功能,可以幸免于难,公鸡们可没这么好的运气。
       每年到了年底,父亲必然磨刀霍霍向鸡窝。父亲手到擒来,扭住鸡脖,用锋利的菜刀使劲一割,一股鲜血便从鸡脖的豁口汨汨而出,流到他面前的小瓷碗里。

       有一次,我目睹了父亲杀鸡的血腥场面,鸡的尖叫声深深刺痛了我,我只好掩面速速逃离。等我再来到天井里,三只公鸡都已偃卧在那里,一动不动。我走过去看一看,其中一只生命力顽强的鸡还没有咽下最后一口气,它向我示威一般,突然扑楞了几下。我吓了一跳,再度逃离。尽管胆小如斯,我还是经不住鲜香美味的诱惑,内心向往着能够在餐桌上大快朵颐。

       父亲把死了的鸡用开水烫一会,然后开始拔毛。拔掉的鸡毛不能扔掉,而是晾晒到院里的水泥台上。鸡毛的用途很广泛,勒到风箱拉杆上,可以阻断空气外溢;编个鸡毛踺子,孩子踢得风生水起;做个鸡毛掸子,掸灰扑尘,十分便利;也可以做成鸡毛褥子,铺在炕上,暖暖过冬。

       父亲把拔了毛的鸡剁成鸡块,放到一个大瓦盆里。母亲端着盆,把剁好的鸡块洗净,在盆里扑上一层面,用筷子夹鸡块放到蛋液里滚一下,再放到烧热的油锅里。炸至颜色金黄,赶紧用漏勺捞出。
       炸好的鸡块放到一个大物件里,像一座金山一样色泽诱人。 母亲炖虎头鸡,总喜欢和土豆放在一起炖。炖好后,不但鸡块的味道香,土豆浸入了鸡汤,变得又面又软,也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大黄米年糕
       “蒸年糕,步步高”,在老百姓眼里,年糕象征高升,寓意吉祥。所以,老家的风俗是过年必然蒸年糕。
我家蒸年糕用的原材料不是白糯米,而是一种大黄米。这种黄澄澄的谷物,比小米粒略大,是由一种叫做黍子的农作物碾去皮而得。诗经有云“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说明这种叫黍子的农作物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被广泛种植了。
这种黄米磨成面,用来做年糕,要趁热吃,咬一口,又黏又香,还有一股子淡淡的甜味。  

       小时候,家里有口大八印锅,过年的时候,恰好用来蒸年糕。
       家里人口多,母亲做年糕,要蒸两层篦子才够一家人吃个痛快。

       年糕必须配上大红枣,味道才更好。刚和出的黄米面一点都不粘手,母亲把年糕一个个拍成窝窝头的形状,抓来一把泡软的红枣按到年糕上。每个年糕大约按进十来个大红枣,挤挤挨挨的,看上去十分喜庆。
       锅里要提前添半锅水,把年糕放到篦子上,盖上稻草编的锅盖,然后可劲用棉花柴烧灶,大约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年糕才能蒸透。这时,隔着锅盖就能闻到年糕特殊的香味。
       刚蒸出的年糕,太烫,太黏,不能用手直接拿。母亲用手沾凉水湿一下,才能试探着挖年糕。看似整个年糕黏在一起了,但是轮廓很明显。

       母亲一边沾水一边挖,挖出的年糕一个个摆在干净的面板上,红黄相间,格外养眼。我们用筷子插着吃,举在手里,沉甸甸的。虽然如此,也不至于坠落到地上。因为大黄米太黏,已经牢牢吸住筷子头了。

       黄米本来就清香无比,加上大红枣甘甜润口。每次吃年糕,我们都争先恐后。但是年糕不能多吃,吃多了会胃疼。为了照顾自己的胃部,也只好每次吃一个就罢手。这样细水长流,母亲蒸的年糕有时候能吃到正月十五呢。
            
       水萝卜水饺
       老家人包水饺,用的馅子和别处不同。大概受了“常吃萝卜喝姜汤,不用医生开药方”这种说法的影响,我们家包水饺,都是用水萝卜做主料,把姜丝葱花五花肉剁碎,混合在一起做馅子。

       这么多年,我去过外省几次,从没吃到  水萝卜肉馅的水饺。这说明水萝卜肉馅的水饺并不被外地人接受。只有在我老家才被重视,吃得不亦乐乎。

       北方人过年吃水饺,从年初一到年初六几乎天天要吃。小时候,我家人口多,每年都要提前做出一大盆水萝卜馅子来,放到阴凉的储备间备用。
       年二十八或者二十九这天,开始擦萝卜丝。擦萝卜用的工具现在叫锉丝器,以前叫擦铳。擦铳的齿口很锋利,拿萝卜的手,必须选好角度拿得稳稳当当才能来回擦。要是不注意,就会把手擦破。
       这样的蠢事我干过一次。那次,母亲在擦萝卜,我觉得好玩,就主动帮着擦。一个萝卜没擦完,就把手锉了一层皮,鲜血直流。气得母亲说我“帮倒忙”。
       我只好去灶台帮着烧火。母亲把擦好的萝卜丝倒进大锅里,水开了,滚几滚,然后捞出。再用纱布逼出水分。攥干后的萝卜丝由一大锅变成一小盆。用菜刀剁碎后,小盆又放不开了,那是因为剁碎了体积增大的缘故。

       剁肉馅子这活通常都是父亲干。父亲力气大,他“咣咣咣”一通下来,姜丝、大葱和五花肉就浑然一体,不分彼此。
萝卜馅和肉馅合在一起,使劲搅匀,就可以放到储备间。用的时候,端来就可以包饺子。
       过年那几天,主要是吃喝玩乐,为了吃好玩好,年前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8
发表于 2016-10-15 12: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16-10-15 11:17
先不论好吃与否,民俗食物多有美好寓意,比如上海过年餐桌上必有一道烤麸,烤麸烤麸靠夫也,就指望夫君了

谢谢老师来读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10-15 12: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轻言 发表于 2016-10-13 15:35
挺有意思的,干什么f都有一个仪式,日子才经得起想经得起忆。

谢谢老师来读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10-15 11:17 |只看该作者
先不论好吃与否,民俗食物多有美好寓意,比如上海过年餐桌上必有一道烤麸,烤麸烤麸靠夫也,就指望夫君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10-13 15:35 |只看该作者
挺有意思的,干什么f都有一个仪式,日子才经得起想经得起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10-13 15:3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李熙 发表于 2016-10-13 15:27
很有乡土气息。
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地方的民俗和特色,那是很有味道的。

谢谢老师来读,问好。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10-13 15:27 |只看该作者
很有乡土气息。
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地方的民俗和特色,那是很有味道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10-13 11:2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美食系列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