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时候,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
百姓人家,杀只鸡,吃条鱼都是件喜庆而奢侈的事儿。那个时代的孩子缺营养,长骨端都能看到‘生长停滞线’。
有孝顺的孩子,餐桌上就会吧父母分给的鸡脯鸡腿、鱼脊鱼腹让父母吃。父母会说“鸡吃骨头鱼吃刺,他们碗里的更好吃。”久而久之,就有孩子们认为,父母就好那一口。有甚者以讹传讹,于是鱼头鱼翅、翅尖凤爪便成了精华部分。
直到有一天,游子远归鬓染霜,老母杀鸡以待。
做的是家乡的辣子鸡,糍粑辣子先做好,旺油炒时加入姜泥、蒜头、少许花椒。鸡剁小块,炒干水分至鸡皮爆响,入甜酒酿翻炒至匀。将过油好了的辣子倒入,加盐加水,小火煮烂至水近干。无需翻腾搅拌,不会粘锅糊底。起锅的时候搅拌一下,放一边让它糟着。现吃的,注意保温;留存的放到坛子里去。今天这个自然是要现吃的,满噔噔一大盆子。其他菜肴都给盖过去了。
入席,老母上座,就有兄弟姐妹、嫂嫂弟媳、妹夫姐丈的,都拿眼直勾勾的瞧那辣子鸡。你道是为何?都想第一个发现那个‘鸡拐拐’,也就是鸡腿上相当于人膝关节的那一块,不是为了自己,那是老太太的最爱。不论是谁,献给老人,老人脸上都会露出很动人的微笑。半晌没人动筷,老人就催促了,“远归的,多年没吃了,你先!”
也是无巧不成书,游子这一筷子下去,还就夹了个鸡脚拐起来,举在空中愣得一愣放到了自己口里,真真好吃,久违了的味道。一边赞许着老妈的手艺一边伸手去夹得一块鸡脯,鸡脯好认,没人会夹错了的。夹来的鸡脯自己没吃,却是放到了母亲的碗里。这一刻,一家人,唯有老母面带了灿烂的笑意,开口说道“‘鸡吃骨头鱼吃刺’,诓娃娃的!一直以来的那个鸡拐拐好,是你们的孝心;今天这块鸡脯好,除了孝心还多了些理解。满世界的疯跑,没瞎去。”
你喜欢鸡肋吗?
我喜欢 !
|